同事分享了個好玩兒的事情。
她家小孩上小學二年級,有天放學回來,劈頭蓋臉的問:
“媽媽,我們家是中產嗎?”
這8歲的小朋友,竟然說出完全不符合這個年齡的詞彙和概念。
經過交談,她得知:
原來是孩子班上有個同學,家裡好像挺有錢的,爸爸是網際網路公司CEO,媽媽是律師。
光看這個組合,直接就散發著金錢的味道啊有木有。
那個同學經常很得意地跟其他小朋友講:
“我們家,有三輛車。
一臺賓士,我爸爸開。
一臺奧迪,我媽媽開。
一臺寶馬,我家保姆開,用來接送我上下學,還有買菜。
我家在學校附近,但別的地方還有一個家。
那個家大多了,後院有泳池……”
小姑娘講得來勁,同學們也聽的如痴如醉。
同事的孩子回家說:
“班上大部分同學都願意跟那個小孩做朋友。
媽媽,什麼是中產?
是不是當了中產,就會有很多朋友?就會被很多人喜歡?
我們家是不是中產?”
其實較真地論起來,我這同事家境也不算差。
她自己是軟體設計師,月薪1.5萬;
老公是建築公司監理,年收入二十萬加。
家裡只有一個寶貝女兒,雙方父母也都有各自退休金。
如果放在全國來看,這一家人無論從收入水平,還是生活質量,妥妥能排進前5%吧,說她一聲“中產”,不過分吧?
一直以來,同事也是這麼認為的。
但聽了小學二年級女兒對班上同學家境的描述,直接開始自慚形穢:
“人家家裡有三輛豪車,我家只有一輛,開了十年還沒換過。”
“人家不止一個房子,甚至還有帶泳池的別墅,我家只有這個三居室,還揹著三十年房貸呢。”
“人家有保姆打理家務,我家……靠我這勞動婦女的一雙手。”
一開始,聽到女兒說什麼“中產”之類的經濟學名詞,同事還興致勃勃的想給女兒啟蒙一下“財務管理”;
可是聽了女兒同學家的描述之後,頓時連手邊的雞腿都不香了。
“媽媽,你快告訴我呀,我們家是不是中產?”
這叫她如何回答呢?
說“是”,那為什麼別的中產有三輛車,有泳池別墅,有保姆,而我們家只有一輛車,一個房,沒有保姆?
說“不是”,要是孩子自卑了怎麼辦?
面對女兒的天問,同事哭也不是笑也不是,隨便糊弄兩句,就打發孩子去寫作業了。
成年人總是熱衷於“分類”,孩子們更是如此。
成年人的分類標準,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
所謂的中產階級,其實是個偽概念?
在更早的時間段,社會上有錢、有閒的白領人群,為了把自己跟“勞苦大眾”區別開來,給自己取的名字叫做:
小資。
那時候,說自己“跟朋友約在咖啡館聊天”就是一種標準的小資行為,至少說明兩件事:
1,你可以消費得起幾十元一杯的咖啡;
2,你的工作至少是朝九晚五的白領,能賺到不錯的工資,而且還可享受“跟朋友聊天”的空閒時間。
而許多年過去,隨著“中產”概念的興起,“小資”卻變成了窮風流的代名詞。
“小資”這個名字已經被搞臭了,從裡到外散發著一股子酸味。
現在你若是誇別人“真小資”,恐怕要得到一個白眼。
“小資”雖然名聲臭了,但社會上那些有錢有閒的人群,仍然急需一個新的“身份認同”。
於是,“中產”的概念應運而生。
現在說到“中產”,多數人都習慣用收入金額來判斷。
很多人以為在大企業工作,當個高管,或者在法律、金融、網際網路等行業工作,拿個三萬、五萬的月薪,就是中產。
其實這裡面是有陷阱的:
“中產”的全稱是“中產階級”,這個“產”字,指的是“生產資料”。
只要不掌握生產資料,不管你掙多少錢,其實都是“無產階級”。
從這個角度來說:
“中產”也好,“小資”也好,本質上他們都只能擁有“少量”和“被動”的食利,而不能直接參與資本運作的管理。
有點複雜是不是?
直說了吧:
中產和小資,不論賺多少錢,本質都是高階打工人,在真正的資本碾壓面前,他們幾乎沒有任何能力去抵抗。
中產和小資,都是被創造出來的概念。
一方面,讓獲得這兩個標籤的人,產生一種“比別人強”的錯覺;
另一方面,還能掩蓋財富高度集中的事實。
這些概念的興盛,對真正的大資本還有一個隱秘的好處,那就是:
在中產、小資等概念下,整個“打工人”群體被無形分化,具體表現為——
坐辦公室的,瞧不起風吹日曬的;
用腦賺錢的,瞧不起出力賺錢的;
享受服務的,瞧不起提供服務的;
以此類推。
明明大家都是一樣的打工,有人掙的多點,有人掙的少點,無非就是工作方式、工作地點不一樣,就能產生品種如此豐富的“鄙視鏈”!
“中產”自以為高人一等,其實恰恰是最容易被收割的群體
因為中產是一批“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人群,所以就格外迫切地希望,能用一些外在的標籤,來彰顯自己的層次和身份。
對於這樣迫切的需求,真正的“大資本”絕對不會錯過。
別墅,豪車,派對,酒店,頭等艙,海外旅行……
凡是能彰顯“我很有錢”的行為,都被中產們趨之若鶩的追求,花錢如流水,美其名曰“追求更好的生活”。
其實,仔細想想看,中產的那些財產,房子車子,在真正的“資本”面前,根本不夠看。
現在的中產,抗風險能力也很脆弱。
一旦因為年齡、經驗、黑天鵝事件等等原因,職業生涯走低甚至中斷,ta就再也無力維持曾經的消費水平。
而曾經的“中產”標籤,也終究是曇花一現的幻夢。
所以啊,人最重要的還是要清醒一點,認清自己的定位。
不要等到大浪褪去,才發現只有自己在裸泳。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