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一次次試探,一次次逃過,漸漸地膽子“肥”了。

刷知乎的時候,看到熱榜上的一個問題:如何看待北京郵電大學考期複習被救護車抬走六人?

這不禁讓我想起前些日子浙江中醫藥大學學生期末備考猝死的新聞。

我們一邊驚訝,一邊感慨,卻又一邊熬夜,一邊以複習之名和生物鐘對抗。其實挺矛盾的。

或許總存在這樣的僥倖心理:這事應該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吧,之前我都熬過來了。

一次次試探,一次次逃過,漸漸地膽子“肥”了。感嘆不過五秒,又回到了原本生活陋習的庇護下繼續當那個熬夜的大學生。

說過很多次不熬夜,立了不知多少次flag,卻終究沒能說服自己真正妥協,何況還是“複習”這麼堂堂正正的理由。

“不復習掛科怎麼辦?難不成真的重修嗎?”

當然要複習。複習的時間有很多啊。一個懂得愛惜自己身體的人是不會選擇在深夜複習的。當一個人選擇臨時抱佛腳熬夜複習時,這就說明了在這之前他已經默許了這樣的行為。

複習是可以規劃的,熬夜是可以規避的。

“到時候再複習吧,大不了熬個夜,撐一撐就過去了。”這是很多人對自己的暗示。

如果真如自己所期待的那樣,把時間花在了複習上,倒也還算安慰。但好像更多情況是這樣的:複習5分鐘,被一條訊息打斷,然後開始了1小時的玩手機之旅。

回過神時,自己都納悶:1個小時就……這麼過去了。哎!

好好學習毋庸置疑是正確的,但以身體為代價的好成績是值得商榷的。

在學習和休息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讓自己在備考的同時得到適當的放鬆,是當代大學生都要鍛鍊的一種能力。

我始終覺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複習了一段時間後,大腦會疲憊,隨後若繼續複習效率並不會很高,相比之下還是把同樣的時間拿來休息價效比比較高。

中學時期,一直存在一個困擾很多人的問題,有的人看起來學習並沒有那麼認真,而有的人很努力甚至不放過下課的時間,然而考試成績往往是前者比後者要好一些。這和勞逸結合,適度休息密不可分。

在看《圓桌派》的時候,裡面講到一個觀點,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或者眼裡只有一件事是可怕的。

只專注於一件事,就容易把所有期待都押注在它身上。如果結果不那麼令人滿意,就會陷入深深的失望。讓更多的事物參與到生活中,或許你不能從每一件事物中尋得快樂,但多多少少都會有令你快樂的點。

成績和身體,並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選擇題。二者完全有兼得的可能性。

提早做規劃,給出足夠的時間去複習,是一件可以做到的事。

我並不想說熬夜有多麼多麼不對,畢竟這都是大家作為成年人自由的選擇。只是,我們在做出選擇的同時,也要有承擔風險的能力。

我有一個朋友,挺喜歡熬夜的。對她來說,只有在深夜的時候,時間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可以看想看的影片,聽想聽的歌,看喜歡的文字,沒有那麼多外在的壓力去要求她做什麼。

深夜是她自己的,她享受,也承擔了熬夜帶來的結果。比如,第二天早起有困難,上午容易犯困……

持續一陣子後,她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身體也適應了這樣的作息。於她,熬夜至凌晨一兩點是正常作息。

於我,超過12點我便需要用更多的時間調適,那凌晨一兩點是萬萬行不通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鐘和作息,不僅要有適應的能力,還要有承擔的能力。

以上。

7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江陰:全省首批!正式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