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主演的《大秦賦》正在熱播,其中呂不韋的下線,讓人心痛,歷史沒有真相,編劇改編得很人性化,雖然嬴政釋出王詔,斥責呂不韋,30個字的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而歷史上呂不韋也是收到此信後,服毒自殺的,而劇中表達的含義是嬴政此舉是為了保護呂不韋,真正逼死呂不韋的另有其人。
被貶之後,呂不韋過著田園生活,但還是被另外六國盯上了,而這個藏在背後的人,能力不輸李斯,他就是李斯的同學韓非,他去趙國見春平君趙佾,他一席話典型趙佾:“你趙國不缺將帥,缺的是治國理政的大才,而這個人就是呂不韋,他在秦國主政十餘載,對秦國瞭如指掌,而且他與嬴政分歧很大,他主張緩圖,而嬴政渴求急進,呂不韋主張行郡縣兼分封,而嬴政則重郡縣奪封地,兩人政見勢同水火,不能相容,秦王若想有所所為,唯有拿呂不韋開刀”。
這一段話相當有水平,怪不得李斯直言韓非的水平不在他之下,只是可惜韓非一心輔佐自己的國家韓國,與李斯也是敵對的狀態。而趙佾聽了韓非的提醒,便展開行動,在他心中,秦國給不了呂不韋丞相一職,他們趙國給得了,有了呂不韋輔助,不但不怕秦國了,說不定哪天會大敗秦國。
可是他低估了,呂不韋對秦國的情意,雖然與嬴政政見不同,但他是嬴政的仲父,看著嬴政長大,父子之間情意豈能用財力、物質破壞?再者,他對秦國有深深的愛戀,雖然他不是秦國人,但他早把自己當成秦國人,所以他拒絕了趙佾。
呂不韋明白自己無論在哪兒,六國都會找過來的,他不想再給嬴政添麻煩,但也沒到要馬上自殺的想法,但韓非又添了一把火,竟讓趙佾派人連夜寫了檄文,說嬴政刻薄寡恩,幽禁生母殘害弟弟,現在又要對文信侯不利。其他五國要以營救文信侯為名,一起討伐秦國。
眼看自己的存在,將對嬴政的當下帶來威脅,唯有以死明志,晚上他自己的酒中下了毒,喝下此酒,他回憶自己此生,當年陪嬴異人千辛萬苦來到秦國,輔助他登上王位,又歷經千難,輔佐嬴政,臨死前,他唱著秦國的國歌,他對年輕的自己說:“不後悔來秦,因為我看見了一統天下”。
得知仲父被逼自殺,嬴政崩潰,歇斯底里問李斯:““寡人沒讓他死,他怎敢死?”,他那麼努力保全呂不韋,卻終究做不到,在失控下,他要拿趙國洩憤,3日內發兵滅趙,而這樣沒有籌劃的戰爭,必然是失敗的,結果這一戰,上將軍桓齮對嬴政重託,自殺謝罪,這是嬴政開啟統一以來,第一次受重挫。
而此刻最開心的是韓非,沒人知道他是幕後之人,他借趙國之手給秦國一個打擊,也片面讓自己的國家韓國有了喘息的機會。趁此機會,他又屢次與秦國作對,他聯合趙魏兩國阻擾流民入秦,還抵制私鑄鐵,影響秦國民生。
阻擋秦國的路,嬴政對韓非有了殺心,趁韓非來秦之際,關押了他,李斯陷入兩難,於公,他是秦國的廷尉,自然要以秦國國事為重,於私,韓非是自己的同學,自然於心不忍,他想保住韓非的命,而嬴政看出李斯的心思,告訴他:“公子非確有大才,能為寡人所用,便是我大秦之幸,不能被我大秦所用,便是我大秦之害”。
而歷史上,六國中第一個滅的就是韓國,韓非又那麼愛國,所以註定是李斯、嬴政的對立面,他終究難逃一死,韓非與李斯的友情,與嬴政同燕太子丹一樣,因為不同的陣容,註定不能同行,再珍惜也終究走向末路,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