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隨著電商平臺越來越複雜、乏味的促銷,越來越複雜的滿減政策、紅包門檻,購物慢慢地已經不再能夠帶來我們太多的快樂。那種小時候,跟著爸媽逛著年貨市場,滿目的年貨都想要的期待感,和買下一個打包好的幸福感,已經成了兒時回憶。

為什麼以前讓我們興奮幾天的“添新衣”、“買零食”、“換手機”給我們的幸福感大打折扣了呢?

在我的理解中,人們對物質的需求應該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生活所必需的商品,衣食住行,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這些必需的商品的需求已經基本滿足。

第二個階段是參與社會生活所需要的必要商品,比如:電視,電腦,手機等,如果在滿足吃飽穿暖之後你還需要參與到整個社會中去,這些物品能保證你更好的參與其中。

第三個階段是個性化表達階段,人們為了體現差別化,彰顯自己的個性,雖然是同樣是買衣服,但是會購買屬於自己風格的哪一類,因此就誕生了各種奢侈品,潮牌和藝術品。

第四個階段是自我啟蒙和差別化產品的階段,到了這個階段僅僅是買東西可能已經不能帶來滿足和幸福感了,這時候需要尋找更高的滿足感就來自培養自己的各種興趣愛好,為自己的興趣買單,讀書購買知識付費服務等,這些商品在這個階段下能夠得以流行。

人類擁有的一旦得到滿足,就會走向下一個階段,這其實是一種逃避,逃避與執著擁有所帶來的空虛感,在過去的30年裡,我們都是have時代,也就是擁有,只要擁有我就會得到極大地滿足感。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該擁有的產品我們基本已經完全擁有了,衣服,食物這些日常消耗品我們人人都可以消費得起,差別僅在於價格。手機,電腦,家用電器等這些參與社會活動需要的商品,也幾乎全面得到普及,即便是潮牌,奢侈品,在當下看來也是普羅大眾可以消費得起的產品,那接下來,我們要什麼,我們將消費什麼,還有什麼能夠讓我們得到滿足。

過去,我們經歷了第一次富裕,第一次的富裕是物質的富裕,我們能夠消費得起各種各樣的商品,第二次富裕必將是精神的富裕,我們將拋棄物質富裕帶來的滿足感。新的滿足感不再來自購買,而來自資訊分享,買什麼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分享給你身邊的人,重要的是朋友圈。資訊是下一個滿足感的來源,為什麼知識付費在當下是風口,因為購買的不是知識,是資訊,我有的資訊分享給其他人,就會獲得滿足感。

物質上的富有,是透過對物質的私人佔有來實現的,在極端情況下,人可以透過獨佔物質而獲得滿足感的提升,而持有比他人更多,更貴重,更稀有的物品,能給人帶來更強烈的滿足感,

但是,資訊不同於物質,獨佔資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如果不能向他人傳播資訊,分享資訊的樂趣就無法得到體現,滿足感也就無從產生。

這是資訊和物質之間的差異,因此,在資訊社會中,人們更傾向於交換資訊獲得的快樂,即便買一件衣服或者是其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只要發朋友圈有很多人點贊都會帶來比購買更強烈的滿足感,這種現象要求我們在設計商品的時候,不僅滿足物質上的擁有感覺,同時還必須設計分享資訊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的愉悅感,甚至後者比前者更為重要。

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會不斷演變,唯有深入洞察人性才能理解商業。

王詠

暢銷書《簡潔談判術》《簡潔的力量》《五維學習力》作者

14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2020年祖母綠拍賣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