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BFF博主的走紅啟示錄

BFF原本是英語中“Best Friend Forever”的縮寫,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卻成了一種獨特的走紅正規化。

@小獅很煩 和@小水馬c 是一對從遊戲入門的好姐們組合,一個是自詡為整活兒高手的都市麗人,一個是時刻都在製造驚喜的鬼馬少女,憑藉搞笑幽默的優質內容,只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就晉升為百萬粉絲的當紅博主。

當短影片逐漸佔據了使用者的碎片化時間,影片博主已經成為無數年輕人的擇業方向,只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從入門到出圈之路註定佈滿荊棘。為何藏在微博裡的BFF博主們能成為“風口”的寵兒,並一路得到幸運之神眷顧?

01 莫名走紅的“玄學”

楊超越在選秀綜藝中爆火後,曾經有人試圖覆盤“錦鯉本尊”的走紅密碼,最後得出的結論卻是:這是一門玄學。

BFF博主的走紅似乎也有些“玄學”的因素。

@小獅很煩 和@小水馬c 的走紅始於一期惡搞男同事的影片內容,以兩位女生惡搞男生的不尋常“套路”意外登上了微博熱搜,粉絲在一夜之間增長了幾十萬。對熱搜內容做了深度的覆盤和分析後,兩人確定了之後在內容形式上的惡搞和反諷路線,並開始逐步將惡搞內容進行系列化創作,“萬轉+熱搜”逐漸成了一種常態。

看似“玄學”的背後,似乎又有一些必然。

@童瓜 和@向夏 出鏡的影片中有著清晰的人設,@向夏 經常是其中的“受氣包”, @童瓜 的特點是強勢且“嘴臭”,在“鬥嘴吵架”的劇情下,兩人經常扮演兇悍的女朋友和窩囊滑頭的男朋友、暴躁的老媽和呆呆的兒子等衝突感極強的角色,給觀眾留下了露露、熊孃孃、夏春花等印象深刻的角色。

@小獅很煩 和@小水馬c 的影片經常是兩個人聊天或者一起惡搞同事的場景。如果是一個人做這些事情,總會給人一些表演的痕跡,但一對好姐妹日常的聊天和互動,特別是兩人默契的配合,就像是在相聲舞臺上的捧哏和逗哏,加上豐富的肢體動作和麵部表情,卻能給人一種自然的代入感。

相比於單打獨鬥的模式,BFF博主間大多有著清晰的分工或人設,兩人不同的性格特徵讓內容本身更有衝突感,同時兩人互動對話的出鏡方式也可以消除緊張感,營造出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

當然還有另一個維度的解釋。

正如大前研一在《低慾望社會》裡描述的日本年輕人,在生活的重壓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只想取悅自己,懶得花精力在其他人身上。不管是以愛情為賣點的情侶博主,還是以友情為基調的BFF博主,本質上都是讓年輕人羨豔的生活方式,可以在他們的內容中找補情感中缺少的那部分。

BFF博主的走紅看似是一門玄學,其實當代年輕人普遍的心理需求,早已為他們的出圈留下了草蛇灰線。

02 都在詮釋年輕人

如果單純地將BFF博主的走紅歸結為踩準了當下年輕人孤獨的人際關係,很可能會陷入另一種偏見當中。

抖音、快手等平臺上並不缺少這樣的內容:用一到兩分鐘的時間演繹年輕人的生活,或是求婚秀恩愛的場景,或是宿舍姐妹間的日常,或是家庭裡的一幕。平臺的個性化推薦演算法檢測到使用者的內容偏好後,也會主動推送同樣風格的內容,繼而在百萬的圍觀中製造著屬於這個時代的爆款,簡單而粗暴。

然而站在博主的立場上,千篇一律暴擊觀眾情感的內容或許可以換來流量,卻很難讓觀眾記住博主本人,如果使用者只是透過博主的內容來消耗時間,博主的粉絲忠誠度和商業價值都要大打折扣。

如何從使用者喜歡轉變為使用者認同,可以說是所有BFF博主必須解決的問題。

@小水馬c 和@小獅很煩 找到的切入點是為女性發聲。

圍繞年輕女性關注的時尚美妝話題,@小水馬c 創作了《嘗試做都市麗人的第N天》系列,和@小獅很煩 共同出鏡,以姐妹間互相惡搞的形式向觀眾介紹美妝、美食以及凡爾賽文學等生活中的熱點話題,僅《嘗試做都市麗人的第1天》的影片內容就在微博上收穫了141萬的播放量。

@向夏 和@童瓜 挖掘到的思路是偏向年輕人的生活趣事。

可以看到,兩對博主的聰明之處在於,都沒有過度消耗BFF的人設,而是採用了“BFF+垂類”的內容形式,圍繞年輕人喜歡的遊戲、美妝、綜藝、愛豆等話題持續生產優質內容,再以搞笑幽默的風格還原年輕人生活中的“真實感”。

按照微博在2020年紅人節上披露的資料,30歲以下的年輕人群已經佔到了月活躍使用者的78%,在一個年輕人扎堆的社交平臺上,詮釋他們生活中真實發生的喜怒哀樂,不失為一種走紅的“捷徑”。

03 博粉關係的進化

BFF博主在微博上的迅速出圈,不僅僅折射了當代年輕人的情感偏向,也為我們提供了思考新時代博粉關係的視窗。

當“網紅”成為盛極一時的概念時,博粉關係悄然出現了一百八十度的轉彎,“網紅”們習慣在社交媒體上討好使用者,刻意輸出使用者喜歡的內容,以至於為了滿足部分粉絲的某些訴求不惜在內容上打擦邊球,彼時的博粉關係已經再度變形。

BFF博主的走紅,讓我們看到了博粉關係的第三次進化。確切地說,新一代年輕人追捧的博粉關係已經很難用某個詞語來形容,博主們正在扮演多元的角色:

李雪琴曾在《中國新聞週刊》採訪中將自己定義為一個“講故事的人”,@小水馬c 對這一角色深有同感,“有粉絲和我說很喜歡我們的影片!說我扮演什麼角色就像什麼角色。”不同的是,BFF博主特有的互動形式更能展現出自己立體的一面,讓觀眾記住的是鮮明的人物特徵,而非標籤化的形象。

第三個角色是“生活調味品”。@小水馬c 這樣總結自己“討好”年輕人的方法論:“比如現在出了一個熱點事件,全網持續發酵,這時觀眾的情緒被激起,但是又得不到宣洩的時候,我們就製作內容,給觀眾一個宣洩。”面對不缺少獨立思考能力的新一代年輕人,BFF博主們傾向於將內容做成生活的調味品。

這種博粉關係的進化,顯然不是BFF博主的專屬,但BFF博主們更擅長去經營與粉絲的關係,粉絲不會簡單地從固定的內容中判斷博主,不必刻意打造站不住腳的人設,博粉關係也就更為穩定。

兩對BFF博主所扮演的角色,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微博等社交平臺對新一代博粉關係的理解。只需要簡單覆盤兩對BFF博主的走紅路徑,就會發現微博的運營挖掘和日常扶持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助推作用,包括對博主的優質影片內容進行推薦、幫助博主在影片內容外發起並主持創意話題、對接一些品牌活動等等。

再來理解BFF博主走紅的原因,除了貼合年輕人喜好的人設和內容,還在於他們對年輕人的深刻理解,用最真實的語言分享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和生活態度,讓粉絲感受到自己的個性和真誠。

04 寫在最後

居伊·德波曾在1967年出版的《景觀社會》中給出這樣的觀點:社會將進入影像生產與影像消費為主的景觀社會,景觀已經成為一種物化了的世界觀,本質上不過是“以影像為中介的社會關係”。

那些著眼於BFF一起出鏡的博主們,將他們的年輕、友誼、創意、樂趣等以影像的形式呈現給網友,可以說是對《景觀社會》的復刻。所不同的是,他們並沒有把自己當作被任意塑造的演員,即便是生活在鏡頭裡,絲毫不掩飾自己個性和真實的一面。

或許這就是他們在微博上討年輕人喜歡的密碼:在內容大爆炸的時代,自說自話式的內容已經難以打動觀眾,需要的是精準切中年輕人需求的場景。相比於單打獨鬥式的碰運氣,以組IP的形式讓1+1>2,似乎是一個更加可行的方向。

14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YouTube暗黑影片:世界企業的禁片——摧毀迪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