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背景板開始:
“自混沌初開,天界便統御人界與妖魔界為三界之首。”
一句話介紹了天界,人界,妖魔界的關聯。天帝不只是天界的天帝,更是三界的天帝。
柏麟所言三界,其實單隻天界而已,天帝所求非哪一族,而是三界的平衡。
“然千餘年前,修羅王野心膨脹,不甘居於天界之下,終於組起妖魔聯軍,掀起無邊戰火……”
劇情開篇有一個太極陰陽魚,天界與妖魔界本該是陰陽兩極,對等而互不統屬,並立於天地之間。
代表著天地陰陽轉化,週而復始,生生不息。但開篇也說天界為三界之首,統御人界,妖魔界。從鴻蒙初開就已是如此。
這是不公平的。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陽本就平衡,和合相生,陰極不該附屬陽極。
那麼天帝修無為道就很好理解。無他,平衡而已。無為就是不統御,這符合天地大道法則的運轉。
所以天帝看似天界之君,又是三界共主,其實已經跳出三界之外。
三界積怨已久,就是陰極長期附屬於陽極所造成的惡果。天界為三界之首統御人界和妖魔界是不符合天數的。
這也是為什麼天規嚴令不得干涉人間事的原因,其目的就是無為。
修羅王造反的理由也因此而來,天帝縱修無為道,天數也欠他妖魔界一個公平。
所以修羅王起大軍伐之,天界莫能擋,天數如此而已。不然妖魔界為何會降生羅喉計都這種能征慣戰的強將,而天界沒有。
不過兩界氣數使然。天界沒這個氣數。
妖魔界來犯,天帝一開始是震驚的,他修無為道天界本不該有此劫。所以接連派出天兵天將,及柏麟帝君迎戰。
但羅喉計都一出,天帝便明白天數如此,非人力所能及。所以當年一戰的結果是,天帝同意妖魔界自立,陰極不在附屬陽極。
這也修羅王為什麼同意罷兵的原因,他所求的已經得到了,再多就不是天數,必招大禍。
天地從此平衡,陰陽相生,週而復始,生生不息。
但偏偏有一個柏麟,柏麟不懂天數,他只知道天界吃了大虧,危在旦夕。卻不懂陰陽相生,孤陰不生,孤陽不長的道理。
天界傾頹之勢,正是天界做為陽極長期統御陰極所造成的不公平,而產生的天數。也是各族積怨已久的由來。
即便天帝修無為道,不干涉人間界,也無法挽回。因為不公平就是不公平,它長期存在,並沒有消失,天帝所為是化劫,從來都沒有解。
天界的背景:
天界並不是一個空洞的框架。若要故事有代入感,無論那種仙俠都會提及天界的政治生態,只是著墨不多,但可以由點及面。
否則就是主次顛倒,結構臃腫。但若要背景不顯得虛幻就必須要有生態。
如果出現一個勢力,那麼必然會出現政治,沒有才是空中閣樓,無稽的幻想。
千年之戰起因:
為什麼從鴻蒙初開開始一直臣服天界的妖魔界會鬧自立?
天界貴為三界之首,修羅王有野心,不甘居於天界之下,不就是自立?
各族積怨已久,不就是天界的統治出了問題?一個組織內部積怨已久,你說跟掌權者一點關係都沒有誰信?
天帝修無為道,不管事,具體出問題的就是柏麟,他的執政有錯誤。所以柏麟的錯不要嫁接到天帝身上。
各族積怨已久,而天界又一直統治三界,其實就是天界自身出了問題造成的。妖魔才是正確的一方,奪回他們應有的權力。
柏麟的統治有問題,導致仙魔大戰,計都覺得沒必要做那麼絕,因為他跟柏麟是朋友,覺得可以原諒,才會有後來的一切。
千年之戰的深層次原因:
天地陰陽本就失衡,加上元朗蠱惑修羅王這個誘因在內,才導致了仙魔大戰。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其本質是生產力的改變,但導火索是刺殺事件。
三界陰陽失衡才是本質,天界不能一直高高在上。妖魔界做為陰極也不能一直附屬於陽極天界。柏麟更不能把這種不公平視作理所當然。
有些事是註定的,比如三界失衡的本質,這個天帝就算推演了,也是站在妖魔界那一邊。
羅喉計都沒有被設計之前,天帝允許妖魔界自立,同意議和。
羅喉計都被設計之後,天帝的立場也不會變。修羅王迫於局勢投降,天帝就不會追究,因為魔族勢盛的時候天帝就想著讓一步。
魔族勢衰,三界的不平衡進一步加大,天帝只會讓的更多,這也就加劇了柏麟的不滿。
更何況妖魔界與天界大戰是天界吃虧了。吃虧了就會死人,就會有人恨妖魔界。
天界一直高高在上,卻被妖魔界大軍踩在腳下。此仇此恨,我想優越慣了的天界仙神,沒有人能輕易放下。
止戰,人心並不站在天帝這一邊,他有心止戰,但心有仇恨的人,誰會聽呢?
天帝的做為:
天帝修無為道,又是三界共主。從天帝對三界的態度裡可以看出三界的格局。
天界統治三界,但天帝又不願過多幹涉。也就是說其餘兩界雖受天界挾制,但也沒有管束的太嚴重。
天帝其實並不願意天界統御三界,天規嚴令不得干涉人間界,其實也是不統御的意思。
因為天帝的無為政策,認真說起來天界並沒有對其餘兩界形成不可挽回的傷害。也就是柏麟的錯並沒有鬧到天怒人怨。
所以仙魔之戰,妖魔界鬧一鬧自立,抗議不公可以。重塑秩序有點高大上了,不切實際。
改天換地,目標有點大,兜不住,而且有點瘋。最關鍵的重點是仇恨值達不到,人心不到位,戰略就無法實現。
真正有資格舉這個旗的是復仇的羅喉計都,這也是柏麟一手造成的惡果,天怒人怨。
修羅王的立場:
修羅王真的會保持理智,與天帝共同維持三界的陰陽平衡嗎?
答案是:他們不關心,天帝會關心。
天帝可以推演各種因果,以黃粱夢的形式告知他人。
天帝擅不擅長戰鬥我不知道(但從扶正鴻蒙熔爐的舉動來看,恐怕也不簡單)
公認的,天帝推演模擬局勢的能力是頂級,三界內找不出比他更具有說服力的神仙。
修羅王選擇休戰應該也與天帝有關。演世間一切法,一切因果,一切變數。
假如沒有天帝,沒有停戰,修羅王不會成為天地共主?
答案是:不會。
如果天帝做不到三界陰陽平衡,那麼修羅王也做不到。
天界的命運會向戰敗的魔界一樣,殘存者散落隱匿伺機待伏。就像柏麟趕盡殺絕,妖魔界還是氣數未盡。
修羅王這樣做,只會像柏麟以人力強行扭轉仙魔大戰的結果,導致天界的禍患深埋一樣,致使氣數反噬。
柏麟誅妖殺魔,最後的結果是羅喉計都反上天去,推翻鴻蒙熔爐,重定秩序。這就是妖魔界象徵陰極的氣數使然,越是毀滅越是壓制反而越是強盛。
就像魔煞星的心魂,千年以後越來越難以封印。
魔族勢大之後,當初天帝面臨的選擇,將會是修羅王也要面對的。若修羅王不明天數,如柏麟一樣,一錯再錯,等待兩界氣數顛倒,那就是妖魔界該被討伐,天界重塑秩序的時候。
修羅王停戰是不是真的:
為什麼羅睺計都勸諫停戰,修羅王輕易就答應了?修羅王兵臨城下大佔優勢,不是有更多的理由不答應嗎?修羅王就真的沒有野心嗎?
答案是修羅王必須答應,因為羅喉計都沒有戰意。
修羅王雖然是王,但既然麾下王牌都不同意再戰,就只能休戰。
不然就是與羅喉計都反目。這樣只會內亂,還是沒辦法打。就像天帝不同意柏麟,但也沒有制裁他,因為同樣只會發生內亂。
劇裡沒有描述羅喉計都跟修羅王的關係,但可以推理。
計都執意停戰,修羅王做為王該怎麼做?公開反對處置嗎?
那麼妖魔聯軍該聽誰的?妖魔崇敬計都的勇武,又要聽從修羅王的命令。那關鍵時刻賭誰的威望比較高一點嗎?
一山不容二虎,恰巧妖魔界有兩個虎。
一為計都,勇武,一為修羅王,天生正統。恰逢侵吞天界的大勢,大敵當前,勉強相容。
若兩者目標一致,自然皆大歡喜。各執己見那麼該聽誰的?
不該攘外必先安內,分個勝負生死嗎?修羅王重視計都的原因不是因為友誼,是因為計都可以顛覆他。要麼隱忍,要麼分勝負生死!
這才是王者眼中的不可忽視,因為對方有實力咬死你。
柏麟對天帝的威脅:
柏麟跟天帝的情況對比羅喉計都跟修羅王,要麼忍,要麼一擊制敵。
就像計都反目意味著魔界內亂,羅喉計都的存在已經達到了修羅王不可能忽視的程度。同理,柏麟在天界也是這個位置。
柏麟有一個很重要的籌碼為天界復仇,幾乎為他得盡人心。
從新回顧柏麟設計羅喉計都的經過。
柏麟肢解計都,天帝知道已經下令但是來不及,柏麟也沒有悔改的意思。
之後天帝沒辦法把訊息公開,一來這麼做太難看,一遇事,就把屬下推出來,不是天帝該做的,即便柏麟本身就是錯的。
二來也不宜公開,因為羅喉計都已經成為魔界的一面旗幟,一種信念。公開意味著妖魔界與天界的不死不休。
後來戰神將軍出世,天界其實大大出了一口惡氣。因為前面死人了,有恨。公開阻止柏麟等同於跟柏麟反目。柏麟聽勸還好,若不聽勸,那就是柏麟與天帝之戰了。
所以天帝出現在中天殿總理全域性有一個很關鍵的條件,柏麟已經無路可走了。
天帝的責難是最後一根稻草,但天帝也沒想過柏麟會輕易就範。所以天帝也問過一句“你真的是如此想的?”
棋局中天帝的黑子不足,其實代指天界天帝的勢力不夠。畢竟為了平衡天長日久的無為。
柏麟最後是尊重天帝的,但若不是無路可走,他手握天界大權,這種尊重還會存在嗎?
為什麼不是挾天界之勢,裹挾天帝。這樣天帝就不會站在他的對立面。他尊重天帝,更可以與天帝同一立場,何樂而不為?
天帝的棋子皆黑,代表除柏麟之外的三界,人心所向,天意在請他出面主持公道。
如果不能制止柏麟,就算羲玄相請天帝也不會出現。因為機會只有一次,要麼成功制止柏麟,要麼與柏麟所統領的大部分仙神無休止的征戰。
天帝雖然有扶正鴻蒙熔爐的能力,但我想殺伐不是他所求的,他不能殺了整個天界。
若柏麟執迷不悟,甚至可以指責天帝多年無為維持的平衡其實是懦弱。他這麼說絕對有人信。
畢竟柏麟為天界報了仇,但我一直覺得柏麟智商不夠,煽動力挺強,讓天帝為難罷了。完全只是小聰明,沒有大智慧。
君主的氣度:
我只能說君主的氣度是眼界和格局決定的,蠅營狗苟絕不是君王所為。
柏麟本來就是下乘,他根本就沒有天帝的眼界格局,當然只能越帶越偏,智商決定的。
首先無論是計都還是柏麟都沒達到功高蓋主的層次,最多與修羅王,天帝平。不是不能收拾,只是有風險而已。
其次合格的君主想的是御,而不是打壓,阻斷。這種行為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君主的無能。需要限制臣下才能坐穩君位的,只能說他本來能力就不太夠,強行為之罷了。
最後,我覺得那種不動聲色間的交鋒,才是無為的真意。你什麼都看不到,但什麼都已經做到了。
若蠅營狗苟那也就不是天帝了。同樣修羅王若不容計都,有何資格組建妖魔聯軍?
天帝是否無情:
愛與恨對立,還有一種立場是中立。中立包容愛恨。這就是天帝的選擇。
真正的無為道,無所為無所不為。看似什麼都沒做,卻方方面面都顧及到了。
無為不代表無情,天帝是一個有情人。
若無情不會稱讚羲玄的執念;若無情不會赦免戰神死於天誅之厄,許下十世歷劫的承諾;若無情不會恕玲瓏等人擅闖崑崙山之罪;若無情不會認為柏麟所為(也是天界一家獨大的格局)是禍害生靈有罪;若無情不會認為天火落入人間是荼毒蒼生;若無情不會為紫狐的愛情喟嘆……
毀天滅地的理由:
天行健,自強不息,地勢坤,厚德載物。天地有什麼錯,值得期待毀天滅地?
答:柏麟藏身於天地法則之中,法則本身沒有意志,卻被拿來當盾牌。計都要殺柏麟只能毀法則,所以才覺得天地不公,但這又關天地什麼事呢?它不過週而復始的運轉罷了。
卑鄙的終究只是柏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