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真真正正的人,最能作為“我認真生活過”的證據是什麼?是歷經千辛萬苦,是翻越千山萬水,只為走進心中的那片淨土,完成一生必須去追逐的夢。
作為一名讀者,我每讀一本書,就能認識一個新的人,看到一個新的環境,走進一個新的世界。我閱讀“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劉慈欣著作的《球狀閃電》後,看到他筆下的一個個找到超越生命的事物的科學家,感觸良深。我以為,一個人能夠清醒,能坦然自信的活下去,就必須要有一件偉大的事物作為啟明燈,指明方向。
然而,我卻沒能在我身邊看到一個真正清醒的人,世人大多無知且迷茫。一直到昨天,一個偶然間,我認識到一個清醒的人,一位苦行的僧人,他用自己的腳步丈量了8000公里的祖國山川,走遍了各大佛門名山,他叫做通慈法師。
我熱愛旅遊,曾一路向西,從西安到達西寧,再從西寧到達西藏,去瞻仰神聖的布達拉宮。我發現有的信徒會幾步一拜地往布達拉宮去,這是一個修行的過程,是一場靈魂的洗禮,是他們一遍遍堅定自己信仰的過程。但更多的是像我一樣的遊客,對於聖地僅有三分敬畏,剩下七分是無知。
追求信仰的人其實並不少,但卻鮮有一個僧人能這樣真實的去展現信仰,去在虔誠的信仰中樸實無華的詮釋真善之美,而通慈法師正是這樣的一位僧人。
在迷霧中找到指引人生這東西,變幻莫測,就像在一條小溪中漂著的一根小樹枝,讓一塊小石頭絆住了,或讓一個小漩渦圈住了……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濟公和尚的故事,濟公在皈依佛門之前,是一個富家子弟,甚至還有婚約在身。在某一天,濟公突然醒悟,斬斷紅塵,做了一個不戒葷腥,濟世救民的聖僧。
通慈法師與許多民間傳說或歷史人物一樣,或許是機緣巧合,或許是命中註定,最終踏入佛門,走出塵世迷霧。
1999年時的通慈法師還未出家,和千千萬萬的普通人一樣為了一日三餐奔波忙碌。他雖然一直對佛學有著難以言表的情感,但他受困於平凡乏味的生活。直到一場車禍的到來,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這場車禍,就是通慈法師人生路上的一塊小石頭,一個小漩渦,讓他摔倒,將他絆住,圈住。當他從地上爬起身來,仰起頭時,看到了懸浮在空中的啟明星,從那以後,紅塵迷霧就再也無法遮住他的眼睛。劫後餘生的他選擇了從此撇開俗世,一心修行,在河南安陽定國寺正式出家。
出家人修行的方式有很多種,曾經的出家人更虔誠,自出家那一刻起,就不沾葷腥,不犯色戒。現如今的僧人們更多選擇的是科學的修行方式,注重內心深度的提高,葷腥戒律則少了許多。正所謂“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通慈法師出家後,並不像別的出家人那樣把出家當作一種職業,而是決定窮盡一生去苦修。這時的他想起了《高僧傳》裡一種名為“朝山”的修行方式。
山的巍峨,高大,直聳入雲,山間的雲霧繚繞,讓通慈法師的心底產生出敬畏之心。他決定去朝拜一座座山峰,更是去修行,磨礪他的心靈。通慈法師堅定的心就如一座山峰,橫空而生,佇立在他愈漸平靜的心湖之上。
向著指引的方向前行只要有了前行的方向,那麼道路艱辛又如何,路途遙遠又如何,一路的波折,困難,皆是磨礪,皆是修行。取經路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後,唐僧師徒才取得真經,修成正果。他們真正要走的路不是十萬八千里,而是要走過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
通慈法師找到了自己心中的真經,然後,他懷揣著自我那顆赤誠之心,去走過前進路途上等待他的苦難。通慈法師堅定好心中的道路後,若是前方沒有路,他就用一雙赤腳走出一條路來;若是前方有一條急湍擋住去路,他就搭一座橋來;若是前方有斷崖,他便憑著一條鐵索,去越過斷崖,渾然不懼粉身碎骨。
他身穿百衲衣,不懼酷暑,不畏嚴寒,雨水無數次從天而降,打溼他的百衲衣。汗水也無數次的浸溼他的衣物,他好似每天都泡在水中。
儘管“三步一拜”的朝聖方式十分艱難,但是這八年以來,他走的每一步皆由心而發,落實於行動。他走過的每一步,都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苦行之路是藉助苦來修行的,透過實踐某種信仰而實行自我節制、自我磨練、拒絕物質和肉體的引誘,忍受惡劣環境壓迫。通慈大師一路上風餐露宿,日行數里,這也許是因為他每天堅持徒步數里,鍛煉出來的堅韌體魄。
吃苦是他的修行之路,修身更修心,通慈法師自遁入空門起,就絕不貪圖任何一點享樂。路途上的風雨,烈陽,冰霜就是通慈大師修行路上食人吃心的妖魔,繁華的都市,路過的燈紅酒綠,是比兇狠妖魔更危險的妖怪,它們考驗的是通慈大師的心。
若說取經途中,最危險的難關一定不是殺人不眨眼的大妖,而是女兒國裡,國王對三藏的真情實意,綿綿愛慕。
他走的每一步都是為了離自己心中的目標更進一步,而不是為了作秀一場。他的苦行是為了修心,而不是像世人那樣,只為名和利。
完成心願步履不停通慈法師朝山的目的除了這是對他自身的修行外,也包含了他對世人最大的善意。小愛愛自我,大愛愛家國,最慈悲的心腸,則是心繫萬事萬物。這樣的大善才是他選擇朝山的目的。
歷時八年,如今,通慈法師早已經走完了他要走的路,其中艱辛,只有他自己心中清楚。然而,他還會不停的走下去,為了心中的大道,為了心安。
他走過的每一段路程,遭受的每一場風雨都化作一個符號記錄在他的面板,骨骼之上。這就是他生命的道路,他的修行,為之奮鬥一生,窮盡一生的偉大事物。
雖然他的“朝山”之路已經結束,但他的修行之路永不會停止,他始終都懷著一顆慈悲之心,為世間萬物祈福,用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去承受無窮無盡的苦楚,換來悲苦大眾生活中多出的一點幸福。
小結通慈法師“朝山”之路的背後,是對留住他的“小漩渦”,絆住他的“小石頭”最好的解釋。或許塵世間的我們不能像通慈法師這樣靠著一顆堅韌的心去走過千山萬水,對一座座大山做誠心的朝拜。但我們可以找到自己人生路上,可以絆住我們的那個“小漩渦”,然後像通慈大師這樣,不畏風雨,砥礪前行。
人們被現代化與智慧科技控制住,讓自己忘了什麼是信仰,更不知道信仰的力量有多大。人們活在迷茫裡,在自己的慾望世界裡浮沉掙扎,蠅營狗苟。我們不應該做那樣的人,我們應該找到自我心中的光明,朝著心中啟明星的方向前行。
人的一生,本就是匆匆來,匆匆去,能留下不能帶走。正所謂,王侯將相一抔土,最後結局都是一樣的。我們或許應該從通慈法師身上明白,從此以後,目視前方,只問前程,不問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