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是常見的家禽,在網上也算是動物明星,網友們圍繞大鵝創作了很多梗和段子,很多農村網友小時候都有被大鵝欺負的經歷,所以將其與土狗、公雞並列為“農村三霸”,甚至部分網友將其稱為“三霸之首”。
我小時候生活的農村裡養雞養狗的很多,被大公雞給追哭了幾回,也被惡犬咬過。而養大鵝的只有1戶,我和大鵝沒啥交集,只知道這傢伙叫聲特別大,隔著老遠都能聽見。
所以我和鵝沒有過親切接觸,對網上那些各種講述大鵝戰鬥力的故事缺少認同感。關於大鵝的戰鬥力,曾有一個動物論壇討論過,最後的結論是:這傢伙的戰鬥力被嚴重誇大了,只會欺軟怕硬,而且性格莽,擅於虛張聲勢,和平頭哥蜜獾很像,但防禦力比蜜獾差遠了。大鵝欺負比它小的雞鴨小狗小貓還行,或者攻擊沒有經驗的人類,有些人打不過大鵝是因為害怕和顧慮,擔心被大鵝給“擰”傷,所以畏手畏腳的。
以上種種,造成了大鵝實力強悍的假象。
大鵝面對大狗一般佔不到便宜,大狗秒殺大鵝的影片有不少,比如有隻大鵝去挑釁拴住的狼狗,直接被狼狗一口咬住脖子KO了。天不怕地不怕的熊孩子也能徒手製服大鵝。
不過並非只有現代人推崇大鵝,古人也非常推崇大鵝,而且有一個在民間流傳千年的說法——鵝的糞便能殺死蛇,有鵝的地方蛇就會無影無蹤。此說法在古籍中也有隻言片語的描述,比如《仇池筆記》(此書是蘇軾去世後之後,他人整理蘇軾的筆記編撰而成的)記載:“鵝能警盜,亦能卻蛇,其糞殺蛇。蜀人園池養鵝,蛇即遠去。”其他古籍中還有“(蛇)所憎之物,則蘘荷,庵蛇,芮草,鵝糞”、“(蛇)與雄黃、鶴、孔雀、蜈蚣、鵝糞,誤觸萵苣,目即昏”等零星記載。
可見,古人確實認為鵝糞能夠殺蛇,是蛇最害怕的東西,這種說法也流傳到現在,在網上甚至形成了“共識”。我這幾個月也在網上看到諸多問題,如“為什麼蛇害怕大鵝?”、“為什麼蛇害怕鵝糞?”、“為什麼蛇碰到鵝糞就會死?”、“為什麼有鵝的地方就沒有蛇?”
這些問題當然都是錯的,犯了很多謠言的通病,那就是“一概而論”,因為蛇不是一個物種,而是3000多個物種的合稱,各種蛇差別很大,可以長到上百公斤的網紋蟒和森蚺是蛇,最大隻有10.4釐米的卡拉細盲蛇也是蛇,劇毒蛇和無毒蛇都是蛇,蛇的種類實在太多。而說“蛇害怕鵝”的意思就是所有種類的蛇都害怕鵝,這顯然大錯特錯。像蟒蚺類就不會怕鵝,反而會捕食鵝,劇毒蛇也不會怕鵝,它們的毒液殺死大鵝綽綽有餘。真正怕大鵝的,是那些攻擊力弱的小型蛇類。
小型蛇類經常被家禽家畜欺負,甚至連兔子都能欺負小蛇,雞、鴨、鵝、貓、狗、豬、牛、羊等殺死小蛇自然不在話下,我小時候就親眼見過我家的老母雞吃掉了一條小蛇,我當時還擔心,母雞吃了蛇下出來的蛋還能不能吃?
而中、大型蛇類和劇毒蛇面對大鵝有自保的能力,甚至還能殺死大鵝,不過只有大型蟒蚺類可以吃掉大鵝,毒蛇則沒有吃掉大鵝的能力。在我國。能吃掉大鵝的只有緬甸蟒,有好幾起新聞。能殺死大鵝的毒蛇很多,前幾天在網上閒逛時看到的一則新聞讓我喜出望外,這是很少見的毒蛇咬死大鵝的新聞,而且有影片為證,我去截了兩張動圖。
9月份海豐一農戶家十幾斤重的大鵝死亡,檢視監控才知道是被毒蛇咬死的。
▲▲一條黑色的蛇爬進鵝棚,鵝們居然都沒有發現。毒蛇悄悄靠近一隻鵝併發起攻擊,鵝被咬之後跑了。
▲▲之後蛇沿著牆壁慢慢爬走,其他鵝都在一邊看著。
▲▲後來被咬的鵝死了,直挺挺的脖子擺在地上有些喜感。蛇為什麼要攻擊鵝?鵝為什麼沒有發現入侵的蛇?其他鵝為什麼不攻擊蛇?這些都不得而知,反正鵝被毒蛇咬死是事實。
雖然這是極少數的個例,但也能說明,並非所以蛇都害怕鵝,大型毒蛇能夠殺死鵝,鵝不是蛇的天敵,有鵝的地方也會出現蛇。
再來說說鵝糞殺死蛇的問題。
網上說蛇碰到鵝糞身體就會腐爛,黃鼠狼踩到鵝糞就會爛腳,這些說法都是毫無根據的,純屬民間傳說。
禽糞(雞糞、鴨糞、鵝糞、鴿糞等)的成分都大同小異,主要成分為有機質佔25.5 %,氮佔1.63%,磷佔1.54 %,鉀佔0.85%,碳水化合物佔11%,纖維佔7%,鮮糞含水量較高。鵝糞中含有少量硫化物,對蛇的感官有刺激,但沒有殺死蛇類的能力。
針對“鵝糞能殺蛇”的說法,在上個世紀就有學者做過實驗。
《石灰或鵝糞是否具有防蛇的作用》一文顯示:有學者曾於1996年在實驗室中以幹鵝糞為墊底材料,對錦蛇和眼鏡蛇進行停棲處選擇的實驗,這兩種蛇並不會刻意避開鵝糞,面板接觸到鵝糞後也不會潰爛或死亡。
論文中所做的實驗及結果如下:以T型管測試的11種21條蛇,6種蛇有遠離鵝糞的傾向,9種蛇對鵝糞沒有逃避的傾向,其中赤尾鮐、龜殼花、紅斑蛇、青蛇有較大個體差異,對鵝糞表現出不同的結果,而大頭蛇一致表現出對鵝糞沒有逃離的傾向。
若將蛇分為較易與鵝接觸及不易與鵝接觸的兩組,觀察在T型管中對鵝糞的反應,在較易與鵝接觸的組中,共測試了7種14條的蛇,其中5種6條蛇有爬離鵝糞的傾向,種數佔全組的71%,而個體數佔全組的43%。在不易與鵝接觸的組中,則測試了4種7條的蛇,只有1條青蛇有爬離鵝糞的傾向,種數佔全組的25%,個體數佔全組的14%。
▲▲將蛇置於鵝糞圈中,多數蛇在遇到鵝糞圈時會稍微停留再透過,只有過山刀(烏梢蛇)快速透過鵝糞圈,沒有任何一條蛇沿鵝糞爬行一段後透過或被困於鵝糞圈中。
因此,論文作者得出結論:鵝糞並不具有明顯的防蛇效果,鵝的領域行為很強,受攻擊的蛇因制約反應而學會避開鵝甚至鵝糞,經常有機會與鵝接觸的蛇,對鵝糞會有明顯的躲避行為,其他的蛇則無明顯反應。
也就是說,經常與鵝接觸或者被鵝攻擊過的蛇類(小型蛇居多)會對鵝和鵝糞有明顯的躲避行為,這是長期演化的結果。而沒有經常與鵝接觸,或者面對鵝的攻擊能夠自保的蛇,則對鵝和鵝糞沒有反應。比如實驗中的過山刀(烏梢蛇)就是大型五毒蛇,它能夠長到2米以上,面對鵝能夠自保,所以它能毫無顧慮的爬過鵝糞圈,根本無視鵝糞的存在。
因此,小型蛇害怕的不是鵝糞,而是鵝糞裡面鵝的氣味。蛇的嗅覺非常靈敏,它們用舌頭收集空氣中的漂浮粒子,並將其傳遞至位於嘴部的犁鼻器以感知氣味來源和方向,用來追蹤獵物或者遠離敵害。小型蛇察覺到鵝的氣味,以為鵝在旁邊,就趕緊逃走。而大型蛇並不害怕鵝,但蛇是潛伏型獵手,依靠偷襲,大蛇潛入農舍偷吃雞仔鴨仔鵝仔,被機警的鵝發現後,鵝會大聲鳴叫並拍打翅膀發出警告,蛇不擅長打“正面戰”,偷襲失敗就會離開,而且蛇對自己吞不下的動物不感興趣。
總結一下就是:鵝糞沒有殺死蛇類的能力,也沒有明顯的防蛇效果,真正讓蛇離開的是機警的鵝。小型蛇侵入鵝的地盤被發現後會受到鵝的攻擊,大型蛇侵入鵝的地盤,鵝發現後會鳴叫報警,蛇會選擇撤退。所以蛇類確實討厭這個“大嗓門”。面對小蛇來襲鵝就是衛兵,面對大蛇來襲鵝就是報警器,所以鵝還是有很強的防蛇能力,但也無法保證萬無一失,這個“報警器”也有失靈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