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做生意,遇到困難和挫折,怎麼辦?一個故事告訴你,看完受益匪淺;看懂這一個故事,不管創業還是做生意,提升你的“逆商”,賺錢不難。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曾經的臺灣首富王永慶。王永慶最開始是在米店做小工的,儘管工作辛苦,收入很低,但他非常珍惜這份工作,也十分賣力,用兢兢業業、全力以赴這樣的詞來形容也毫不誇張。每天,他總是兩眼盯著老闆的一舉一動,偷偷地觀察、瞭解老闆是怎樣經營米店的。時間一久,自然便掌握了很多經驗和訣竅,這也為他之後自己開米店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16歲那年,王永慶借來二百塊錢做本錢開了一家米店,當起了老闆,並把兩個弟弟招到店中幫忙。萬事開頭難,米店開張亦是如此。一開始的顧客是以家庭為單位,而一般的家庭由於每天都要吃米,又經常購米,早就已經有了自己固定的買米店,新米店要拉攏顧客很困難,這是王永慶遇到第一個較大的挫折。為了米店的生意,他只得一股腦扎進去,一家一家走訪,推銷自己的米店,在這樣的情況下生意仍然不太樂觀。

面對困境和挫折,王永慶不認命,他開始思考,“如果米店的服務與品質不比別人好的話,這幾家好不容易爭取來的試用客戶說不定在試用後,又會回到原來的米店。這樣一來,連原有的幾個試用客戶都保不住了,還怎樣去爭取其他的客戶呢?”

思來想去,王永慶決定在品質和服務上狠下功夫。當時臺灣的農村還是相當落後,稻子收割完後直接鋪在馬路上晾曬,然後再碾成米。這樣米里就會摻雜一些米糠、砂粒、小石子之類。當時,這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大家都習以為常了。王永慶卻認為這樣的米質量不好,為了提高米的質量,他把米里摻雜的雜物一一挑揀乾淨,再賣給顧客。

花同樣的錢,當然希望買到更好更優質的物品,這幾乎是每一個消費者的心理。王永慶精準地抓住這一點,在服務和質量上精益求精,為米店迎來了更多的客源。但隨後又一個困境出現了,只有當顧客光臨時,米才會賣出去,這樣侷限的方式,顯得相當被動。

王永慶

在研究思考之後,王永慶制訂了一套變被動為主動的方法。在顧客上門買米時,他幫忙將米送回去,將之倒入米缸,隨後掏出記事本記錄下米缸的容量,並詢問對方一些問題,諸如家裡幾口人,一天的用米量是多少?王永慶記下這些以後,便開始了親自將米送入顧客家中這樣的活兒,這種方式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大家也都很樂意接受。

根據這些統計出來的資料,很快王永慶就計算出了每位顧客平均每月用米量以及送一次米的食用天數。在顧客的米快要吃完的前兩三天,他就會派人主動將米送到顧客家中,既方便了顧客,同時也更好地為米店做宣傳,建立起了良好的人脈。

除了送貨上門的服務外,王永慶又策劃了一套針對消費者的額外服務。例如,在將米倒進米缸之前,將陳米取出,米缸清洗完,而後放入新米,再把陳米放在上邊。

王永慶的成功,主要就是得益於他極高的逆商,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認命,善於思考,理智分析,從質量和服務上充分滿足於別人的需求,經營生意的同時拉攏客戶,深得人心。

總之,對創業者和生意人而言,逆商往往比智商和情商還重要,因為創業維艱,做生意也從來不缺少困境和挫折,只有逆商高,才能擺脫困境、戰勝挫折,才能轉換思維,在困境和挫折中發現機遇並加以利用,上面故事中的王永慶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38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玩劇本殺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網友:我為了做支線任務,就賣了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