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開始到大約200年前,我們處在一個農業化時代。在那個時代,誰擁有土地誰就擁有權力和財富。隨著瓦特蒸汽機的發明,我們進入到一個工業化時代。在這個時代,誰擁有機器裝置和自然資源,誰就擁有了權力和財富。到20世紀初,隨著工業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大工業時代到來了,換句話說,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就開始了。當時困擾著大型製造商發展的主要原因,就是產品銷售不暢、貨物積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產生了一個與大型工業企業相配套的流通環節。製造商不得不把他的產品賣給代理商,再由代理商賣給批發商。批發商賣給零售商,最後由零售商賣給消費者。
比爾·茨博士告訴我們,當這個大的流通環節剛剛誕生時,財產的分配還是比較合理的。他做過一個統計,以日用品為例,產品出廠價如果是50元,經過這些中間環節,到達消費者手中時,一般會賣到100元。
到了20世紀50到60年代,隨著化學工業,尤其是塑膠工業的發展,產品的成本在急劇下降。過去50元出廠價的產品,現在下降到大約20元。但經過這些中間環節後,再把產品賣給消費者,產品的價格有沒有下降呢?我們發現不僅沒有下降,價格反而在上升。為什麼?因為中間的環節越來越多,商人的胃口越來越大!他們要裝修更加豪華的商廈,擴大更多的營業面積。
你們是否發現,近5到10年,我們所在的這個城市,裝修豪華的商場和店鋪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時期。同時我們也發現,近5到10年,破產的商場數量也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一個新的行業產生了,廣告也出現了。廣告費的增加,與產品質量的提高有沒有關係?沒有!實際上廣告費的增加只和產品的銷量有關係。但這些增加出來的費用由誰來承擔?一定是加給了消費者,所以我們買東西時就感到商品愈來愈貴。
這個時候,美國有一個非常聰明的商人,他把製造商的產品直接拉到他的零售商店,把中間環節省下來的錢,讓利3%~12%給消費者。消費者得到了實惠,紛紛到他的商店來買東西。在短短的時間內,他就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這個人就是倉儲式連鎖店的創始人沃爾頓先生。他的商場就是著名的沃爾瑪連鎖超級市場。
人類在農業化時代和工業化時代的初期,財富是有形的,是可以用手去觸控的,比如土地、石油和機器。但隨著大的流通環節的出現,絕大多數財富已經變得無形了。舉個例子,一個大型的製造商決定由你來做他的總代理商,在他作出這個決定的一剎那,你已經是百萬富翁了,因為他把中間環節的財富交給了你。流通環節就是財富!
這時人類的絕大部分財富已經存在於中間環節,中間商佔據了人類財富的60%~80%。
這就完了嗎?還沒有,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新的商業模式又出來了,阿里巴巴、拼多多之類的大型平臺,直接把生產商和消費者對接,這個時候的物品種類豐富的同時,商品的價格也降了下來。
大部分的中間商被取締,流通環節的財富,利好消費者的同時,大平臺也賺得盆滿缽滿,很多行業一下子變得凋零了,很多人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就輕鬆賺大錢了。
《百萬富翁的心理》一書指出,百萬富翁的大學成績GPA中間數是2.9,也就是低於平均數B,同時,申請大學的SAT平均成績是1190分,非伯克利加州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之材。又根據美國運通哈里森調查,59%的百萬富翁只念了一般州立大學,而非名校。
《福布斯》雜誌的十億富翁(Billionaire)中,兩成以上從未完成大學學業,尤其靠科技成鉅富者更不需要大學,例如微軟的蓋茨、蘋果計算機的喬布斯、甲骨文的艾利森及戴爾計算機的戴爾。這些上帝派來以科技造福人類的天才,索性沒讓他們完成大學學業,但他們確實改變了這個世界。
靠金融成鉅富者又是不一樣的情景。他們是十億富翁們受教育最高的一群,超過55%有碩士以上學位,其中有企管碩士學位MBA者,近90%來自長春藤名校如哈佛、伯克利、哥倫比亞或賓州華頓學院等。
這樣看來父母們好像又說對了,靠金融成功成鉅富要好好唸書,念上長春藤名校。再者,那些靠金融而有十位數字資產的富豪們,其中一成曾在高曼公司(Goldman Sachs)工作過。
美國億萬富翁們的父母最常見的職業是工程師、會計師與小生意人,他們的特長在於算術,而算術也是中國人的特長之一。
未來學家預測,人類現有的絕大多數職業,再過20年將永遠地在這個地球上消失,失業和破產將成為21世紀最“時髦”的名詞。
只學會了抓住機會,你永遠只能做個商人,因為機會不會隨叫隨到。用制度、文化、人才等輔助手段,把機會做大做強,才能從商人晉級到企業家,這是企業最大的挑戰。
一個國家的經濟體是一棵大樹,金融是樹冠,實體是樹根。樹冠有用,它可以吸取氧氣進行光合作用;樹根是基礎,吸收的是養分和水分。兩者缺一不可,沒有樹根,將來就會出問題。對於一個家庭經濟體而言,理財是樹根,投資是樹冠,如果沒有樹根,家庭也同樣會出現問題的。
很多人所謂的沒錢可理的觀念是錯的,理財就是由少及多,細水長流的。如果你一直停留在現在,不學習,也不理財,未來的錢,對你來說會更難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