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網路世界,吃瓜群眾遍地,哪裡有風吹草動,哪裡就會聚集起一堆吃瓜群眾,拿好自己的瓜,邊看熱鬧邊開始津津有味的吃瓜。不管了解不瞭解,先圍觀看看。這也是網路世界的一種獨特現象了。
什麼是吃瓜群眾呢?吃瓜群眾,吃的又是什麼瓜呢?從網路傳聞來說,一說是瓜子,因為瓜子方便攜帶,體積小巧、風味多樣,皮薄籽厚嘎嘣脆,咔嚓呸的動感節奏,讓人樂此不疲,一嗑就停不下來。 “納涼夜話,團聚一家,撮瓜子而細剝之,亦家庭間之樂事也”。
而且,嗑瓜子需要時間,需要心情,需要技術。只有在太平時代,人們才有閒心嗑瓜子,閒話家常。當你忙得焦頭爛額,瑣事纏身的時候,是不會有嗑瓜子的心情的。所以,用吃瓜群眾來代稱那些,對事情的發生發展未必十分了解,但是非常積極的圍觀、討論、發言,樂意為別人的事情,貢獻自己時間和精力的群眾們,是非常合適的。
吃瓜群眾這個定義經歷了:前排出售瓜子——前排吃瓜子——前排吃瓜——前排吃瓜群眾,大概這麼一個演變過程。因此我們在這裡取第一種說法,吃瓜吃的是瓜子。
明嘉靖年間,來自美洲的向日葵和南瓜傳入中國,瓜子隊伍新增了葵花子和南瓜子倆兄弟。南瓜子流行於晚清,而現在最普遍的葵花子,則是民國初年初從俄羅斯那兒傳到北方的,所以嗑葵花子又叫「毛嗑」。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