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一百多年前,英國雜誌稱漢口為“東方曼切斯特”。

一百多年後,從劍橋郊外到江城武漢,英國企業家西蒙,實現家族六代的中國夢。

西蒙向李克強總理講述了家族142年的中國故事,展示了一幅英國劍橋王朝中心的效果圖和企業LOGO:一個大大的紅色‘中’字,這引起了李克強總理的注意和興趣。(央視截圖)

//

和中國有關的傳奇,如同流水般穿過我家族的每一代。——西蒙•霍沃思

//

老宅及院子裡的許多物什都是西蒙的父親菲利普·霍沃思爵士親手打造的。

2014年8月,西蒙回家看望父母,聊起了在武漢的生意。父親菲利普突然提到:“你兩歲時,爺爺奶奶去過中國,到過武漢。他們有很多日記,還有錄影,你還記得嗎?”

那一刻,“中國”、“武漢”這些詞催促西蒙立刻爬上小時候住過的閣樓,從床底拖出祖父母留下的旅行箱。他隨手抽出一個本子,翻開一看,哈,竟然是他的奶奶1967年旅行中國時寫的一本日記。

情景再現:西蒙將皮箱搬到房間,將那些珍藏之物進行逐個梳理,從而知道了家族更多的中國故事。肖娟攝

從劍橋大學圖書館收藏的幾大本信件集中,我們找到了3封西蒙祖輩的信件,在信上清楚地看到了“Shanghai”“Hongkong”“Manchester”的字樣。

從絲綢開始“編織”的中國故事

“這個世界上,不光13億中國人民在做‘中國夢’,在地球的另一端,在遙遠的英國,也有一個英格蘭家族在和我們一起做著‘中國夢’。這個家族,就是古老的霍沃思家族。”帶著這本日記,西蒙踏上了中國的土地。

西蒙的家族有著綿延六代人的中國故事,從1875年至今持續整整142年——從清末、民國直至新中國的“前後兩個三十年”。

這個從絲綢開始的故事,由西蒙的外高祖父亨利•西奧多•加德姆一手“編織”。1875年,40歲的亨利·加德姆在曼徹斯特完成了一次生意上的轉向,他創辦了HT·加德姆公司(HT Gaddum&Co),開始集中精力做絲綢生意。

曼徹斯特作為英國工業革命的發源地,電力繼續推動著紡織工業的發展。遙遠的中國正處在炮艦下的開放中,洋務運動方興未艾,工業剛開始起步。這一年的8月,清廷首次正式派遣駐外使節,出使地正是英國。曼徹斯特的商人亨利•加德姆因絲綢貿易而“編織”起來了與中國的利好緣分,似乎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亨利選擇的生意夥伴,是著名的怡和洋行。在很長時間內,亨利管理著和怡和洋行共有的聯合賬戶,主要從印度和中國江浙一帶進口蠶繭。他是英國最早一批與中國做生意的商人之一,他的公司一度是上世紀60年代英中之間最大的絲綢進口商。

西蒙在翻閱劍橋大學圖書館裡儲存的他的家族與中國進行貿易往來的書信。

在劍橋大學圖書館裡,至今仍儲存著英國怡和洋行與西蒙外高祖父HT·加德姆的公司生意往來的原始信件,資料庫裡可查的通訊記錄有30多條,一直持續到1929年。

1963年,西蒙的祖父母跟隨旅行團來到一直好奇的“共產主義中國”。在北京入境後,遊覽的第一個城市就是武漢,參觀了武漢長江大橋、武漢大學和當時堪稱中國工業驕傲的武漢鋼鐵公司。

西蒙的祖父母傑弗裡和多蘿西的兩次中國之行,為霍沃思家族留下了一筆豐富的“中國遺產”。圖片由西蒙提供

祖母多蘿西在日記中寫道,“中國人民對我們的友好與熱情令我們深有感觸並終生難忘。”走在街上,中國人會圍著他們笑著打招呼。北京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人們穿著漂亮的衣服,許多風箏在空中飛翔。

1967年8月,傑弗裡和多蘿西再次來到中國。兩次中國之行為家族留下了一筆豐富的“中國遺產”:兩本日記中插畫了不少旅途景色的手繪,貼滿了旅行中收集的中國剪紙、煙盒標和照片。他們還拍攝了一部45分鐘的無聲電影,記錄了在中國的所見所聞,裡面甚至拍到了一段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在北京參加活動時的畫面。這對英國夫婦站在個人視角拍攝的珍貴畫面為人們觀察認識那個時代的中國提供一個獨特的視窗。

“祖母熱愛中國,深受她父親影響”,西蒙透露,數本祖母所在加德姆家族的家族書顯示,祖母的父親曾在中國上海生活近兩年。

1887年,亨利•西奧多•加德姆的大兒子哈瑞·加德姆聽從父親安排來到中國,在怡和洋行設在上海的絲綢商貿部門學習經商。每個月哈瑞工作一週後,就忙於參加馬球、賽艇、狩獵等各種活動。多年後哈瑞在家族書中回憶在中國的時光稱,“那是一生中最為快樂的日子”。

加德姆家族的生意後來傳給了西蒙的表弟安東尼·加德姆,並發展為一個國際化的紗線代理公司。上世紀90年代,安東尼恢復了從中國進口絲線和蠶繭廢料,並多次因商務事宜訪問中國。兩大家族攜手與中國開展聯絡交往,從而續寫出一個綿延六代人、持續142年的中國故事。

編織絲綢,編織貿易,編織信任,編織友誼……絲綢之路這條華美的綵帶已經在英中兩國人民共同揮舞的手臂間飄飄飛舞了起來。

在西蒙獲得2017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後,他和妻子登上了長城。踏上了1963年祖父母曾走過的那段城牆,西蒙感覺穿越了時空。

2016年7月13日,武漢“小小外交家”離開自由綠色莊園時,西蒙的父親霍沃思爵士和他的夫人霍沃思太太站在老宅前依依不捨地送別中國孩子。

做連線武漢與英國的橋樑

西蒙祖母上世紀60年代的旅行日記,其中講到武漢的有足足幾十頁。“東湖的水面很平靜,我們沐浴在Sunny裡,享受著四周的寧靜。”50多年過去,西蒙漫步東湖綠道找到了祖母日記裡的意境。“現在的東湖綠道,不僅依然如祖母寫得那樣美,也一樣沒有汽車,只有單車,充滿愜意和悠然”。

祖父母還曾造訪武漢大學。1963年8月15日的日誌中記錄道:“這所學校青山環繞,老房子很美,綠色的琉璃房頂很漂亮,有大大的操場。”來中國後,西蒙循著祖母的腳步,遊覽了武漢大學。“鬱鬱蔥蔥的珞珈山和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就是日記裡的模樣”。

在西蒙祖父母抵達武漢23年之後,他們的故鄉曼切斯特與武漢結為了友好城市。

“5年來,我每一次下飛機後打的士,師傅走的路都不一樣,有時會發現突然多了個高架橋,有時是多了條快速路,武漢的交通越來越便捷”。西蒙能與武漢深度結緣,也曾因為這種武漢“速度”。

西蒙的手機上存著一張2009年光谷生物城的原貌,那是一片荒地。僅3年時間,突飛猛進的發展讓西蒙驚呆了,並深信在這裡大有可為。

2013年,西蒙在光谷成立了自己公司——康倍達(武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2月,公司與武漢市肺科醫院簽約,正式引進結核病診斷試劑專案。該專案將使新型結核病早期診斷裝置在中國實現產業化,填補國內空白。“過去,我的高祖父把絲綢從中國帶到英國。現在,我把最新技術從英國帶到中國,也算是我家族對中國的回饋。”

在現場互動環節,同學們問起西蒙博士的“中國夢”是什麼,他回答道,“我的第一步是幫助一箇中國孩子和一個英國孩子建立友誼,一直延續到他們的後輩;第二步是引進英國的50家公司進入中國。”

“要不了多久,劍橋版黃鶴樓就會成為英國乃至於歐洲的一個著名景點,和大本鐘、倫敦塔一樣著名的景點!”對於這個近乎瘋狂的想法,西蒙卻抱有堅定的信心。

西蒙的大兒子喬治2012年曾在上海一家公司實習數月,這和亨利把兒子送到上海學習經商一樣。

西蒙的兒子喬治也樂意繼承先輩們開創的中國事業。兩次中國經歷加深了他對古老中國的感受和認識。

西蒙透露,他計劃讓二兒子威廉在完成高中學習後,也到中國來看看,最小的女兒阿瑪拉也著手學習中文,“對於我和孩子來說,中國就是未來”。

“當下,中國的科技創新蓬勃發展,大量創新成果湧現。政府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力度也不斷增強,這給中國帶來巨大變化和前進動力。”作為金融和生物技術專家,西蒙尤其致力推動中英兩國在生命健康、金融領域開展交流合作。

西蒙發起建立的總規模約30億元的中英基金,目前正投資和引進首批3-5家英國企業到中國發展,之後每年將會有約5家歐洲生物、清潔或農業科技企業通過中英基金引進到中國。目前,西蒙計劃在劍橋建設一個佔地550英畝的王朝中心,作為中國新興產業科技公司進入歐洲、歐洲企業進入中國的紐帶和橋樑。

西蒙,已在武漢與英國之間架起一座橋樑。

2015年,西蒙獲得由武漢市人民政府頒發的“黃鶴友誼獎”。2017年,他獲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頒發的“中國政府友誼獎”。他曾說,英中交流的大橋已經搭好。這座橋是一個很美的工程,每個方向有六個車道……但橋上只有幾輛車。他的使命就是使橋上車子的數量遠遠超過現有的交通水平,川流不息。

西蒙·尼古拉斯·霍沃思博士,英國知名創業家兼投資人,英國、美國和中國14家科技公司創始人或聯合創始人。現任英國劍橋大學、華威大學、雷丁大學創新、風險資本和新型金融科目客座教授,系中英金融俱樂部創始人之一和英中貿易協會活躍會員。

為習近平主席訪英拍攝的宣傳片《當英國夢遇見中國夢》中,西蒙是片中提到的影響中國的幾個英國人之一。李克強總理訪英期間,西蒙作為英方代表參加了英國與中國的簽約儀式。

想了解更多西蒙家族與中國的故事,請看

//

精彩書摘

//

“The climate in Wuhan was hot……”(“武漢的氣候很熱……”),提及這句話的用意是想說武漢的人民其實很好客且富於熱情,這在我們當年的武漢旅行中已經切身領會到了,而我的孫子西蒙也說他最近在武漢受到了極為熱情友好的歡迎與接待,常常被當地的人用白酒灌得渾身直冒熱汗。這正是武漢人表達熱情與友好的方式,所以現在在講述武漢的時候我才又說起“武漢的氣候很熱”這句老話。的確,我們在武漢受到了熱情的接待,我們被安排參觀了武漢長江大橋、武漢鋼鐵公司、武漢大學,我們被邀請觀看歌舞表演,還在東湖旁邊的一個小餐館吃午飯,之後又去東湖坐船。總之,用一句現在人們常說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在武漢玩得很“嗨”。

一個家族和一些個人的“小故事”就有可能匯成兩個國家兩個民族的“大篇章”,並最終構成英中友誼這部巨集大敘事中的一部分。

假如說我們家族的中國故事真有什麼現實意義的話,那麼我想通過互利共贏的經濟紐帶使英國特有的合作、妥協、契約精神與中國自古的中庸、內斂、包容品質相融合,從而播下友誼的種子,進而催生21世紀英中交好乃至西中交好的文明之花、和平之果、財富之樹、幸福之林,就是這100多年來由加德姆家族首創、霍沃思家族繼承延續的這個中國故事在今天的全部內涵和意義所在。

從劍橋郊外到江城武漢,英國企業家西蒙延續著霍沃思家族與中國的六代情緣。關於這個故事的一本新書《劍橋筆記——一個英國家族六代人的中國故事》將於明天舉行首發式。

本書由口述史專家、著名作家和詩人餘坦坦著。

我們希望通過講述這個故事再次強調,英中兩國都經歷了深刻變革,但兩國之間的經貿往來從未中斷,交流始終在持續。

英中關係已進入“黃金時代”,兩國各界人士打造了一條寬闊的“雙向高速公路”。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經貿往來之車”行駛在這條“大路”上。”

1、長江日報:《一個英國家族跨越140年的中國故事》

2、長江日報:《‘對於我和孩子來說,中國就是未來’》

3、長江日報:《漫步東湖綠道,英國紳士猶如回到54年前祖母的日記裡》

4、長江日報:《英國家族六代人中國故事綿延140年》

5、人民網國際:講述親歷故事 見證輝煌歷程(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談新中國70年發展成就)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9-07/19/nw.D110000renmrb_20190719_1-17.htm

6、部分內容摘自《劍橋筆記——一個英國家族六代人的中國故事》

長江日報九派新聞內容團隊出品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俄羅斯和敘利亞否認協助美軍行動,阿薩德懷疑都是美國人導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