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梅姓,不是一個很常見的姓氏,作者最早聽說過的梅姓人,要算戲劇大師梅蘭芳了,近日,在欒川縣陶灣鎮的秋林村,第一次在現實中見到梅姓人家。

梅大爺已經70多歲,因為患有很嚴重的哮喘,不願意住到兒女家裡,和老伴兒留在了深山,到了冬天,怕冷,幾乎不出門。大娘害怕老伴兒一個人在家久了,再患上老年痴呆,於是大量種植仁子(方言:紫蘇)榨油給老伴兒吃。

秋林溝的最深處,還有三戶人家,朝陽的這面山坡邊上,有著一排欒川風格的傳統民居,卻並不是四合院的樣式。過去的山裡人,為了不佔用耕地,一般都會把房屋建造在地邊上,或者挖山,或者用石頭壘砌墊起來。

聽見狗叫聲,一位老人扶著門,從屋子裡走出來。

“哖(nian,方言:你們)弄啥唻?來家裡烤烤火來。”跟老人對答了幾句,聽著老人的聲音氣息很弱,還時不時的咳嗽。

大爺姓梅,患哮喘多年,這種病最怕接觸冷空氣。而山裡的冬天,就算出著太陽,空氣也是非常的冰冷。“這兒有墩兒,來吧,坐這兒曬曬暖兒。”

“老婆兒(方言:老伴,指女性)會是去山上拾柴火了,光我么(yuo,方言:一個)人擱家。娃子們都出去打工了,鎮暫晚兒(方言:現在)不打工弄不來錢。我是一個藥布袋,一頓離了藥都不中,一年光吃藥花那錢,買倆豬也吃不完……”雖然梅大爺穿的層數不少,但感覺他還是很冷的樣子。

“那誰?哖弄啥嘞?”不遠處的耕地邊上,一位大娘揹著一捆柴火,高聲喊道。

說明來意,大娘說:“啊!我還當是俺那侄娃回來了,哖坐吧。”跑過去幫大娘把柴火扛回家,卻發現廚房附近的地裡晾曬著很多成捆的不明植物。

“娘(方言:大娘),這是啥?”如果是引火的軟柴火,沒必要整理的這麼整齊,都是一小捆一小捆的,走近了,聞著還有一些淡淡的薄荷味道。

“那?那是仁子,種那榨油吃哩。你們那兒不種這?”大娘反問。

說實話,已經好多年沒有種過地了。仁子的學名到底是什麼?大娘不知道,大爺也不清楚。只說是好東西,榨油吃能預防老年痴呆。

欒川的山裡光照時間短,晝夜溫差大,種植黃豆、芝麻會被野豬拱,種油菜不怎麼成,出油率還低,就有不少人家種植這種植物,曬乾騰出來種子榨油吃。

“這籽兒通是小唻呀,你看看,招住(方言:相當於)半個小米,就這麼大一點兒。”大娘搓一把幹了的紫蘇穗,找出來三五個種子。“這都騰過了,裡頭也就木有了。俺這兒種別嘞不中,都是種這。有哩人家是賣的,俺是自己榨油吃的。聽那旅遊人說,這仁子油通貴著嘞,都6、70一斤。咱住到這兒,也沒人上來買。”

吹走捏碎的紫蘇穗,大娘的手心裡,還剩下三顆種子。“你包(方言:別)看這籽小,通出油呢,一斤仁子能榨出來四兩多油。我是聽人說的,說仁子油能降血脂,預防老年痴呆。俺老漢兒有那哮喘病,天一冷都不出來了,我老是怕他再得一個老年痴呆,不認識人,那咋弄嘞?”

回家的路上,作者發現大娘的手上纏著很多膠布,問她,她說:“年年都是這,裂口子。娃子們給我買的有護手霜,總是想不起來抹。我得幹活嘞呀,咱會是跟城裡那老婆兒們一樣,不用幹活,保養保養,可不中,摸摸柴火,刷刷鍋,就沒那閒工夫抹手。裂了,疼了,纏兩圈膠布,不碰住它,慢慢就好了。”

住房的門口晾曬著很多穀穗,梅大娘告訴作者:“俺們別看住到這山裡頭,吃的啥都沒有買過,自己種地,有玉谷(方言:玉米)、小米、土豆,再自己種點菜。老了,沒有牙了,光耐煩喝點糊塗飯,棍棍棒棒那菜也嚼不動。小米碾出來了,俺也吃不完,娃子們回來嘍,叫他們也捎走點。還是自己打下糧食吃著算話,買著吃,老是花錢……”

除了外面晾曬的穀穗,屋裡的橫樑上,也掛滿了穀穗。“咱這兒小蟲兒(方言:特指麻雀)多,在外頭曬乾了,得趕緊拿回來,要不都叫小蟲兒、馬月俏(方言:喜鵲)叨吃完了。鎮暫也不知道是咋了,野畜牲咋恁多,看都看不住……”

“溝里人都搬出去了,地也木人種了,我年輕那時候,沒啥吃,高粱面、蕎麥麵、榆皮面都吃過,鎮暫,白麵吃著也不香了。真是社會好了,只要有錢,啥都能買來,咱山裡頭沒錢人,還是過這老日子……”一直插不上話的梅大爺,終於逮著機會發表了自己的感慨。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其實有很多人羨慕他吃的是綠色純天然的食材。

7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開會的路上出事故,嚇得我六神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