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經常性發奮努力,間歇性懈怠頹廢,說的是一種現代人的努力和現實的矛盾。

這種現象使我想到了美國學者布熱津斯基創造的詞彙——tittytainment"奶頭樂",他認為,由於生產力的不斷上升,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人口將不必也無法積極參與產品和服務的生產。為了安慰這些"被遺棄"的人,避免情緒失控,方法之一就是製造"奶頭"、喂之以"奶頭"——給他們提供令人陶醉的消遺娛樂和充滿感官刺激的產品,比如網路、電視和遊戲,用這些填滿人們的生活、轉移注意力,令其沉浸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喪失思考能力、無心改變和提升自身。

斯坦福大學教授克利福德·納斯也發現:一旦我們的大腦習慣了隨時分心,即使在我們想要專注的時候,也很難擺脫這種習慣。如果我們生活中潛在的每一刻"無聊"時光,都是參與網路遊戲、觀看偶像劇、談論明星軼事、追逐真人直播等大眾娛樂節目,那麼我們的大腦就可能已經被重新編排。

《深度工作》的作者卡爾·紐波特認為:如果我們想抵禦娛樂網站對時間和精力的誘惑,可以給大腦找一些高質量的替代活動。這樣不僅可以使我們避免分心,保持專注的能力,同時還有可能實現自己制定的目標。

卡爾·紐波特提出深度工作的理念: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地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

用公式表示如下:高質量工作產出=時間×專注度。

如果工作時專注度達到最高,單位時間裡的工作產出也將實現最大化。

工作和學習的專注度是保障效果最大化的過程,而制定目標則是前提工作和學習努力的源動力。

爬很高的山,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恐怕都是採取"小目標"的方式 登上去的,就是登上100個臺階,就休息一會兒,看看身邊和遠處的風景,然後再奔向第二個100個臺階……直到山頂。如果不是用這種方 式,想一口氣登上去肯定難度不小,而且還可能支撐不住。

這正是因為,看得見、夠得著的目標使人更願意去完成它,相反, 渺渺無期的一個目標,可能就無法調動起實現它的動力。就像籃球架的 高度:如果太高,誰也投不進去,就不會有人愛玩;如果太低,誰都能 投進去,也一樣沒人愛玩。正是一個跳一跳、夠得著的高度,才吸引了 許多人去玩它。

學會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可能給你帶來巨大的成功。

既然有了職場目標,就可以按照5年規劃,1年規劃,季度規劃月度規劃,雙週規劃,一週規劃這樣設定。

規劃目標,首先最好有社會上自己崇拜的偶像,參考他們的成就,比照後製定自己的目標。比如,我自己設定的是5年達到心理學接近專家的水平。

其次,目標越具體越好,仍以我的心理學學習為例,我的規劃明確寫著5年內要寫出多少個專欄,要寫5百萬字的心理學的文章,要讀過5百本心理學的書。這些越具體越好。這樣執行起來具有可操作性,能一步步的看見自己的成就,也容易激發自己的信心和動力。

最後,目標的完成,每一步採取哪些方法也要寫出來。求助哪些人,或者需要補齊自己哪些方法和技巧,都要明確地寫出來。比如我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當中,發現自己的邏輯推理能力比較差,那麼我有一段時間就重點閱讀了邏輯思維,管理學方面的書籍,這樣能促進我心理學的學習和深化。

有些人之所以經常完不成目標,就是因為沒有見到目標的小成就,缺乏自信心和自我激勵機制。於是被慾望不停地侵蝕掉自己的意志力。

所以戰勝慾望很簡單,有了目標,有了規劃。有了具體的執行路線圖,就離成功非常接近了。

15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延禧攻略:乾隆選秀時,誰注意到爾晴邪魅的笑?可惜皇后沒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