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拍賣行講起
網際網路變現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廣告位的出售了,如同商場出售商鋪位,人流量多的鋪位價格高,人流量低的位置租不出去,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價,遵循著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可以說這種形式最早起源於拍賣行,現如今應用於採購競標、廣告競價等,常見的拍賣有這麼幾種:
英式拍賣:電視劇裡經常看到的,從低價開始喊,一直往上加價,直到沒人加價了,價高者得,簡單粗暴,比如1688的標王,國際站的頂展等等都是這麼個模式。
荷蘭式拍賣:剛好是反過來了,從高到低競價,第一次出價也即是最後一次,這種拍賣效率是最高的,每個人都在猜測其他人會不會此時出手or等待下一個價位。
暗拍:分為兩種(第一價格&第二價格),簡單來說,每個人把自己的價格寫在紙條上,然後全部遞交上去,開啟後檢視誰的價格高誰得(第一價格),第二價格是指第一名實際支付的價格是按第二名的價格付款。
二.廣義第一價格GFP言歸正傳,下面說說網際網路廣告行業的競價策略演變史,做過早期的百度SEM和阿里巴巴網銷寶的童鞋都知道,早期的網銷寶有一個小錘子圖示,點一下就可以出價排到第一名,實在是無腦,這就是廣義第一價格GFP(Generalized First Price),咱們可以仔細分析一下其內在的博弈過程:
A出價10塊,B出價3塊,C出價2塊
B和C心想嘛買批的出那麼高都沒排名,不要這個廣告位了
A想B和C都不和我競爭了,我還出那麼貴有病麼,於是降低出價
價格一低,B和C又躍躍欲試了
最後廣告平臺方不幹了,你們一會高一會低,讓我係統很不穩定誒(如圖)
三.廣義第二價格GSP在GFP上進行了改進,2019現如今大部分的平臺都是採用這種機制,出價最高的實際支付廣告費採用第二名的出價+0.01,此時我們再模擬下各方的心理博弈:
A出價10塊(實際扣3.01),B出價3塊(實際扣2.01),C出價2塊(實際0.01-2)
A想反正我是按第二名出價扣的,我得提高排名
B想怎麼還沒有排名,反正第一是按第二名扣的,提高出價扣死他
平臺方表示很開森,系統變得穩定了,你們出價也更高了
四.VCG和帕累托最優帕累托最優(Pareto Optimality):資源分配中最理想的一種狀態,在理想狀態中,任何一種變化都會影響一部分人的利益,出於這種想法,經濟學家Vickrey等人建立了這麼一種模型,應用在網際網路廣告上是這樣解釋的——
競價者贏得廣告位後,給整個競價收入帶來的收益損失,理論上這種損失就是競價獲勝者應該支付的費用。
舉個例子:
假設A不參加,B和C獲得廣告位1和2,B和C獲得的收益為200*4+100*2=1000元
假設A此時參加,B獲得廣告位2,C沒有廣告位,B和C獲得的收益為100*4+0*2=400元
因為A的參與,導致B和C損失了600元
小結:VGC理論上是一種公平的演算法,但目前應用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