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釣魚時調漂的方法比較多,不同調漂方法本質上並沒有多大區別。選擇不同的方法,目的在於追求的雙餌、子線在水底的狀態效果不同,達到適應當前魚情的目的。不管哪種調漂方法,找底確定水深都是第一步。部分釣友會簡化調漂步驟,比如說就兩步,半水調M目,掛雙餌釣N目,確實簡化了,但是調漂時會出現很多問題。
一、找底的目的
調漂第一步,在鉛皮座上裹上足夠的鉛皮,拋竿後鉛墜是躺在水底的,浮漂露出較低的目數,這樣水線確保是繃直的,這個就是我們常說的粗找底。找底的目的是啥?其實主要有2個目的,第一就是確定釣點的深度,以及釣點周邊的水深變化情況,哪邊深、哪邊淺要做到心裡有數。如果剛好發現了水底有平臺、坑之類的地形,往往會是不錯的釣位。因為水底不平容易藏魚,用釣魚諺語的話來說大致是淺找深,深找淺,水底不平才藏魚。
第二個目的就是確定調漂的半水深度,所謂半水深度注意不是釣點水深的一半。並非4米水深,在2米深度調漂,半水的意思就是釣組不到底就行。為了保證調漂比較精準,半水深度應該接近實際水深才行,最好是魚鉤距離水底很近,但是有不到底,這樣才能保證調漂最為精確。
如果不找底就調漂,就無法確定半水深度。同樣的釣點深度,調漂的半水深度不同對調漂會有極大影響。舉例來說,比如釣點水深4米,在一米的半水深度下調漂,假設是調4目,如果延長水線到3.5米,再來看浮漂的目數可能變成了2目,甚至是沒目數的情況。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就在於魚線是有重量的,雖然很輕。漂尾並不能產生多大的浮力,水線從1米變成3.5米,增加了2米長度,對浮漂目數影響極大。如果是釣大魚,魚線比較粗,那影響就會更大。
二、產生的影響
比如說調四釣二,沒找底直接隨便選擇個深度調漂,在找底的時候不掛餌也能出現釣2目的情況,此時魚鉤可能還沒到底。所以有的新手在釣魚時釣一上午魚鉤都沒到底,這個是完全可能出現的。本身就調漂就不太熟練,只記得調四目釣兩目。
我們很多釣組都不是第一次使用,一般都是使用過的,在其他釣場已經調整過了浮漂。這樣的釣組在新釣場垂釣,也是十分建議先找底的,切不可掛餌直接找底垂釣。原因就在於不同釣場的水深不同,水質也不同,水密度不同,也會導致調漂不準的情況。比較靠譜的方法就是鉛皮夾上一點鉛,正常找底看看水深情況,下拉浮漂2倍子線長度,去掉夾的鉛皮看看此時的目數,這樣調漂才會比較精準。
其實水線重量對調漂的影響不僅僅在找底上,還有2個地方容易影響調漂的準確度。第一個就是水線會吃水,質量好的吃水少一些而已。水線吃水釣組相當於變重,浮漂受到的拉力就變大,會導致浮漂目數變少,所以一般在釣魚時都會等釣組吃飽水之後微調一次。第二就是風線的問題,調漂時壓風線和不壓風線,對浮漂目數也影響極大。不信的話下次可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