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網路上,各種瓶裝水琳琅滿目,甚至有種魚目混珠的感覺,讓大家分不清到底喝哪一種好。家中的自來水方便便宜,可是,新聞廣告中時不時就有訊息說自來水有問題,讓大家有些排斥喝自來水。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瓶裝水是怎麼分類的,讓大家以後想買瓶裝水時,心中有數。最後,再將瓶裝水和自來水對比一下,究竟哪個好。
瓶裝水可分為三類筆者查閱文獻發現,瓶裝水的分類其實沒有非常明確。不過有學者將瓶裝水簡單分為天然礦泉水、純淨水、天然水和礦物質水四種,也沒有太大異議。
但是,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國標GB19298–2014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飲用天然礦泉水》國標GB8537–2018的規定,瓶裝水可以分為三類,也就是天然礦泉水、飲用純淨水和其他飲用水。用這兩個具有法律效應的規定來區分瓶裝水,更符合瓶裝水的分類。
天然礦泉水根據國標,天然礦泉水是從地下深處自然湧出的或經鑽井採集的, 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 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 在一定區域未受汙染並採取預防措施避免汙染的水。優質天然礦泉水礦物質含量適中,口感較好,是目前人工新增手段難以模擬的。
天然礦泉水需要從林密人稀 、生態環境較好的地區獲取水源,這些地方偏僻、資源有限、遠離都市,因而取水和運輸費用高,也就比飲用純淨水要貴。超市比較常見的天然礦泉水牌子有百歲山、恆大冰泉、依雲、斐濟,都是非常貴的水。
飲用純淨水飲用純淨水和其他飲用水,統稱為包裝飲用水,國標將其定義為密封於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和相關規定的包裝容器中,可供直接飲用的水。它們的水源有三種:自來水、地表水(水庫、湖泊、河流)、地下水。
飲用純淨水是指以符合要求的源水,採用蒸餾法、電滲析法、離子交換法、反滲透法或其他適當的水淨化工藝,加工製成的包裝飲用水。
農夫山泉、怡寶、娃哈哈、冰露這類都屬於飲用純淨水,價格便宜,補充水分解渴,但是口感一般。
天然礦泉水有益健康?沒有科學根據小夥伴們都知道天然礦泉水一般都是貴得離譜,比如說一瓶330mL的斐濟基本上要7塊,而農夫山泉只要1塊多,價格相差懸殊。
甚至早年有宣傳,天然礦泉水能夠中和人體的酸鹼性,也是謊言和騙局。這位酸鹼體質論的領軍人物羅伯特·歐·楊(Robert O Young),因為非法行醫,誤導一名癌症病人,曾被美國加州聖地亞哥當地法院判罰1.05億美元。那些礦物質鹼性水,或許可以喝,但是對人體有無益處,沒有科學證據。
Netflix網飛公司有影片報道了全球第一位品水師馬丁里斯Martin Riese。根據里斯的說法,好水的關鍵就是水中的溶解固體(TDS)含量,比如鉀、鈣、鎂和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礦物質。然而,里斯也強調,礦物質的額外功效並不會自動給飲水者帶來藥用價值。這個報道強烈指出,礦泉水品牌只不過是以水是“生命之源”的概念為營銷手段,來推廣礦泉水。
價格貴不代表水質好市場上,大多飲用純淨水價格在1.5元,算是親民;但有些品牌貴到2-2.5元,貴了將近一倍;礦泉水那就更貴。
專家指出,飲用純淨水的價格高低只跟企業的戰略定位有關係,只是為了迎合不同需求、不同層次的消費者,並不能代表其水質的好壞。
天然礦泉水那麼貴,也只是因為其開採比較困難。
自來水並不比瓶裝水差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表明,瓶裝水比自來水好。
的確,喝自來水不能夠提供足夠多的礦物質,以滿足我們的每日礦物質需求量,從而幫助神經系統達到穩態。但是,喝1升瓶裝水所提供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並不會影響我們的每日礦物質需求量。如果我們想要更多的鈣,鉀和鎂,我們應該喝更多的牛奶,吃更多的香蕉和服用更多的複合維生素。
無數的統計結果表明,消費者無法分辨自來水和瓶裝水之間的區別。很多科學檢測結果也指出,自來水和瓶裝水的成分大同小異。
咱們用真實資料說話:
國家飲用水水質標準規定自來水和瓶裝水中溴酸鹽的濃度均不能超過每升10微克。因為溴酸根是潛在致癌物質。
武漢中國地質大學的科學家對16種不同品牌的瓶裝水和2處自來水樣品的檢測發現,9個品牌的瓶裝水檢出了溴酸根,其中3個品牌的瓶裝水溴酸鹽濃度超標 (Peng 2016)。這些超標的瓶裝水中,不乏國際大品牌。但是,在兩份自來水水樣中,科學家沒有檢測到溴酸根。
大家要知道,溴酸鹽是非常強的致癌物,它在飲用水中的含量是絕對不能超標。只要超標,那這些水可算作劣質水,哪怕是國際品牌。
小結瓶裝水可以分為三類,也就是天然礦泉水、飲用純淨水和其他飲用水。瓶裝水雖然價格較貴,但是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表明,瓶裝水就比自來水好。
參考文獻
Peng. 2016. Microchem. J. 124, 127-131.
Garrity. 2020. https://www.insidehook.com/article/health-and-fitness/mineral-water-better-tap-water-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