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時最需要的是,放下執著和嗔恨,保持你的清淨心,把你的心和佛合為一。
《西藏生死書》提到,從佛教角度,臨終時有兩件事最重要:我們在一生中做了哪些事,我們當時是什麼心境。
臨終的心境尤其重要,將直接影響到下一世的轉生。即使生前做了很多錯事,累積了很多惡業,如果能夠誠心的懺悔與祈禱,在臨終的那一刻改變心境,也會改變臨終者的未來,並轉化他們的惡業,因為死亡的那一刻是淨化業力最強有力的時機。
一個人去世時最理想的方式是放下內外的一切,在那個關鍵時刻,心沒有什麼慾望、攀緣和執著好牽掛。在安詳、平靜的心態中,一個人獨自踏上未來的路,猶如開啟一段嶄新的旅程。
所以,臨終者面對死亡之時,四周環境的質量非常重要。要儘量給他營造出一種愛、慈悲、虔敬的氛圍,竭盡全力啟發他正面的情緒和神聖的感覺,儘量幫助他“放下攀緣、慾望和執著”。儘可能不要讓強烈的悲傷情緒擾亂臨終者的平靜。
只是我們都太過習慣注重表達自己的悲傷,圍坐在臨終者身邊痛哭是常態,反而忘記去考慮臨終者的感受。書中提到了一個方法就是,盡力在死亡來臨前,將執著和悲痛處理掉,一起痛哭,一起說愛,一起說再見,並完成這份最終的告別。
也就是說,看著親人、朋友離去的悲傷,雖然無法完全的控制,也要儘可能在死亡來臨那一刻之前,完全的處理掉這些執著與悲痛。這也是有些臨終者要求,在過世前不要親友來探視的原因。
死亡就像是一生的業結束,未來的業還未開始的節點。在此期間。會有一個充滿各種可能性的間隙或空白。而在這個具有強大力量的時刻,重要的便是我們的心境——那個剝除了肉體之後,最為赤裸的心的本色。
所以在這一瞬間你的心裡充斥了什麼,便決定了你這一生做了些什麼。你將走向何方,不取決於你做過什麼,而取決於你的心有什麼。
死亡是我們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修習的東西,我們需要時間去好好準備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