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制錢宜重以精,文帝開禁私鑄致使民間鑄錢摻雜使假成風 (總第三十七)

《資治通鑑》最具鑑戒意義的這些事兒

漢文帝開禁私人鑄錢,等於是國家讓利給諸侯列國,同時,還帶來一個看似很小,實際很致命問題,那就是摻雜使假,短斤少兩,導致錢幣質量下降難以收藏而迅速貶值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嚴重干擾國民經濟,衝擊市場秩序,導致國家動盪。

古代鑄錢的標準,是以輕重分量來衡量的,那麼,勢必會有如下問題存在,譬如鑄錢如何產生利潤;國家鑄錢如何遏制民間私鑄錢偷工減料的問題。

一般而言,鑄錢之利,不可用尋常的利潤指標去言說;鑄造錢幣本身,不能有額外的利益圖謀,如果,國家聽任地方利益集團透過“錢幣鑄造”本身去獲利,那麼,造出像“榆莢”一樣,像“線繯”一樣的銅錢,就會成之為風氣;或者,在鑄造時,往銅水裡摻雜鉛和鐵,也會成風。而這類鑄錢用不了多久就會貶值,且很快就會鏽蝕而無法收藏,所以說鑄錢之利,不能以尋常的獲利方法去言說。

因為這些物資的生產,與人類的生存厲害攸關而會被社會所重視。

至於說到五穀、絲苧、材木、魚鹽、蔬果的生產之所以可以獲利,是因為這些物資的生產,與人類的生存厲害攸關而會被社會所重視。另外一類物質,比如金玉和珠寶則不然,人們獲取金玉和珠寶,只在於賞玩,因為,老天給予這些個東西有個賞心悅目的外表。也因此,上古先王取用這些物質,用以權衡萬物的價值。但即便如此,也只是以此為媒介,借用為可以豐厚人生所需的流通工具,並非出自本意而要把這些個東西當做寶貝。

人們獲取金玉和珠寶,只在於賞玩,因為,老天給予這些個東西有個賞心悅目的外表。

然而,實際情況是,人們又如何不會把這些東西當寶物呢?因為,這些東西,都是世所僅見,或世所僅有的,產於天地自然的稀有的物質。至於銅,天下儲藏多得很,是人們習以為常的東西,也就沒人會去珍貴這種物質了,自然,也就會有人想到要把銅製成錢幣。然而,銅一旦變成錢幣,就賦予了其可權衡其他物品,比如生產生活資料,價值的作用,就能與金玉珠寶爭貴重了,人們就能控制粟、帛、材、蔬的生產與銷售。倘若鑄錢不精,且沒有足夠的重量,又怎麼會不迅速損蝕而為天下之人所輕呢?

鑄錢標準的堅持,沒有別的,唯有精純而且分量足,那麼,銅的天然屬性才得以儲存下來,人們為此也就不會偷工減料,惟其如此,人類才可以久享鑄銅製幣所帶來的便利!

所以說,掌管國家命運的人,應該充分了解自然與人之間的輕重關係,不要貪圖一時的巧取之利;鑄錢時,耗費一錢的材料,就該用上八九倍人工物力去完成,因為,鑄幣本身利不在眼前;即使是這麼一錢之費所做出的錢幣,也能把那個時代的無用之銅變為有用,就能使萬物流通人間,擴大物資生產,讓人民富裕起來以利國家,而國家的收益也能廣博。

如果,政府以八九倍的費用製造一錢,則民間私鑄錢幣會因無利而停止摻雜使假,粗製濫造。錢幣制造出於主上,而且聽命於中央政權的發行和回收,與萬物相流通,以便交換有無,那麼,擁有國家政權之人,就會始終享受貨幣帶來的權益。既說明漢初制定“盜鑄錢令”的重要性;也印證了鑄幣本身,不要言利,即鑄錢時不能有額外的利益圖謀的必要性。

我們看一看史上鑄錢時因有額外利益圖謀而導致不受歡迎的例子,譬如:漢武帝執政後下令收回漢文帝私鑄錢的命令,嚴厲禁止郡國自行鑄錢,把各地私鑄的錢幣運到京師銷燬,將鑄幣大權收歸中央,是英明之舉,但即使是中央政府成立專門的鑄幣機構負責所鑄,也受到了制錢本身要取利之風的影響,鑄造了短斤缺兩的制錢五銖錢。“五銖”錢之輕,就不如唐代的“開元”之重而能廣受歡迎;又因其是摻雜了鉛鐵的錢,而不如明代的“金背”和“漆背”錢精緻。從全域性去考核其利潤和耗損,是盈是虧,一目瞭然。即便如此,世上淺薄之人也很難對此有所認知,而以苟且偷巧之術,去與天地自然造化爭利,沒有能夠取勝的。

本文所涉及的鑄錢名稱簡介:

榆莢錢:民間鑄錢,分量不足。榆莢,是榆樹的種子,因為它酷似古代串起來的麻錢兒,故名榆錢兒。

線 繯:比榆莢錢更為過分,在鑄錢時為強調盈利,偷工減料做出來的銅錢,如線繯一樣。

五銖錢:錢上有"五銖"二篆字,故名。漢武帝於元鼎四年 (前113年) 下令禁止郡國自行鑄錢,把各地私鑄的錢幣運到京師銷燬,將鑄幣大權收歸中央。中央政府成立專門的鑄幣機構負責鑄錢。重如其文,被稱為五銖錢。

開元錢:開元通寶,唐高祖始鑄。《舊唐書·食貨志》:"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銖錢。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

金 背:明代錢鈔名。制錢背面以金(黃銅)塗之,故名。明張居正《請停止輸錢內庫供賞疏》:“節奉聖旨,錢式照嘉靖通寶,鑄金背一萬四千錠,火漆六千錠。”

漆 背:火漆背錢。是明代制錢,即以火燻其背而使之黑亮。

明代另有“鏇邊”錢,工藝則複雜得多,錢邊經車鏇後,色澤黃美,質地堅硬,邊際圓整,是錢中的上品。

37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自己30分鐘能“走”多遠嘛?Python來計算超過半步算我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