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約3500字,讀完約9分鐘
五位獲得“老齡時代·中國探索”首屆中國老齡社會峰會青年學術論文評選二等獎的青年學者,南京農業大學社會保障專業博士研究生饒丹,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碩士研究生、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在讀博士研究生林之萱,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博士毛緒朋,西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陳珊,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講師鄧婷鶴分別以“多元主體視角下養老服務供給能力評價與提升策略”“老年人的元刻板印象及其對社會互動的影響”“美國老年人金融風險和防風險機制——兼論對我國的啟示”“公證參與老年意定監護的功能耦合與制度接駁”“居住模式變遷視角下農村老年人多維貧困變化研究”為題進行了內容豐富精彩的分享。
饒丹評價分析了我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養老服務供給能力。研究以福利多元主義為理論基礎,構建了包括家庭、政府、市場、社會和協同五個維度、涵蓋25個具體指標的養老服務供給能力評價體系。評價結果表明,我國養老服務綜合供給能力呈現出東部地區高於中、西部地區的區域不均狀況,養老服務各供給主體呈現出差異化的供給不均特徵。對此,她提出確立養老服務供給均衡發展戰略以進一步縮小養老服務供給能力地區差距,增強各主體供給能力、加快形成養老服務多元主體責任共擔體系兩點對策建議。
林之萱考察了老年人的元刻板印象及其對老年人社會互動的影響。透過預研究獲得老年人積極與消極元刻板印象形容詞後,正式研究以140名老年人為被試,確定老年人元刻板印象的內容與結構。研究發現,當老年人作為社會互動的接受方時,積極元刻板印象正向預測其接受外群體兩種幫助的意願,並且接受幫助可引發積極受助體驗;消極元刻板印象只正向預測老年人接受外群體自主定向幫助的意願,且持消極元刻板印象的老年人受助體驗消極。當老年人作為社會互動的發出方時,積極元刻板印象正向預測老年人社會參與的頻率和他們對外群體的施助意願,消極元刻板印象對施助意願和社會參與的預測作用均不顯著。研究認為,應提升老年群體的積極元刻板印象,使老年人意識到社會對他們積極方面和獨特價值的認可,同時在為老年群體提供幫助時應注重滿足其自主性需求。
毛緒朋首先從金融化社會中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下老年人面臨較高的金融風險入手,指出美國老年人存在投資借貸、金融侵害、養老金三方面的金融風險,並從宏觀結構即金融系統的發展和作為微觀個體的老年人兩方面分析了美國老年人金融風險的成因。在對美國老年人金融風險的防範和治理措施進行梳理後,指出其具有覆蓋金融風險事件全過程、跨系統多部門合作、普適性與特殊性措施相結合的特徵,並分析其中存在的治理困境。研究認為,美國老年人的金融風險問題及其防範治理機制對我國具有啟示和借鑑意義,針對我國老年人金融風險的防治,提出建立全過程性風險治理機制、建立符合部分老年人的個別化需求的特殊性措施、建立針對老年人金融安全的聯動防範機制、為老年人金融風險防範機制建立制度保障四點政策建議。
陳珊論證了公證制度與老年意定監護的功能耦合與制度接駁。研究透過對意定監護意願的實證分析發現,意定監護在整個社會中遠未形成清楚認知與良好規劃。研究認為,轉變以親情關係為紐帶的傳統監護模式為以更廣泛的信任為基礎的社會監護模式,需要首先解決意定監護制度適用中的信用障礙。公證制度與老年意定監護制度具有預防功能上的耦合性,能為意定監護制度的安全執行提供保障機制,從而有助於緩解非對稱資訊交易中的“信任危機”,並可作為輔助制度及配套制度運用於意定監護的本體制度與監護監督制度中。
鄧婷鶴對老年人居住模式變化在多大程度影響老年貧困以及不同居住模式下老年貧困的特點和未來變化進行了研究。研究選取CHARLS 2011-2015年資料中60歲及以上的農村個體作為樣本,按照居住型別分為6類,依託阿瑪尼亞森的可行能力理論,測量農村老年多維貧困,並構建構建計量模型量化居住模式變化對農村老年貧困變化的影響。研究得出了2011-2015年間各類居住模式下農村老年貧困指數均呈現顯著下降、居住模式顯著影響老年貧困、不同居住模式的農村老年貧困的指標貢獻存在差異等主要發現,並提出重點關注獨居家庭和兩代合住家庭的農村老年貧困,建立“防貧”的主動發現機制、動態監測適時干預,提供基於差異化居住模式的農村老年貧困多元幫扶措施三點政策建議。
在嘉賓點評環節,陸傑華教授讚揚了獲獎學者的研究主題多元、視角上跨學科以及方法上質性與量化相結合,表示後輩可敬。他分別總結了五位學者發言的內容及其亮點,從清晰展現研究的邏輯性、斟酌樣本資料的代表性、明晰概念的界定、深挖變數關係背後的因素、解決變數之間的多重共線性問題、細化政策建議的現實可操性等幾個方面提出研究建議,並勉勵廣大青年學者精進不休,更加紮實地做研究,在老齡社會研究中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賈雲竹博士肯定了青年學者學術成果的紮實性和前沿性,在總結五位學者發言內容的基礎上,從提高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增加資料樣本量、解決樣本可能存在的自選擇問題、深挖推敲變數之間的內在關係、提高研究的深度與精細程度等方面提出未來研究的改進空間。
在會議總結環節,原新教授祝賀五位獲獎學者,並對發言嘉賓的精彩分享以及點評嘉賓的細緻點評表達感謝。他表示,老齡社會30人論壇高度重視青年學者的發展,在未來會持續關注社會的熱點、前沿問題,將學術界、政府、社會和市場緊密聯絡起來,為青年學者搭建更好的平臺,做出一個社會組織應有的貢獻。最後,他勉勵學者們在老齡社會領域不斷涉獵、永不止步,期盼疫情早日結束,各路專家學者能夠展開面對面的研討,並預祝所有嘉賓在即將到來的新的一年裡吉祥、順遂、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