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本文大約1000字,讀完約3分鐘

社會照料支出即正式照料具有明顯的親富人性,突出了長期護理保險儘快出臺的必要性;家庭照料時間即非正式照料具有輕微的親窮人性,顯示出家庭在養老保障中的安全網作用。

問題的提出

長期照料服務關乎老年人的生活能力和生命質量,然而在中國當前還沒有形成覆蓋全國的長期護理保險和有限公共財政支援的社會經濟背景下,照料資源是否在不同收入階層的老年人之間按需均衡配置?影響長期照料服務使用非均等性的主要因素又是什麼?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CLHLS資料透過集中指數的方法,從社會照料支出和家庭照料時間兩個角度分析照料資源使用的非均等性,並探討了需要變數、傾向變數和使能變數在其中的貢獻。

研究結果

研究發現,社會照料支出即正式照料具有明顯的親富人性,突出了長期護理保險儘快出臺的必要性;家庭照料時間即非正式照料具有輕微的親窮人性,顯示出家庭在養老保障中的安全網作用。

分解分析進一步發現,在社會照料支出模型中,家庭收入是導致其親富人的關鍵因素;女性、獨居和子女數量增加了不均衡程度;社群多樣化為老服務減小了不均衡程度;在社會保險中,養老保險減小了不均衡程度而醫療保險增加了不均衡程度。在家庭照料時間模型中,低收入老年人更有可能身體健康較差同時也獲得了更多的家庭照顧;女性和健在女兒數透過增加低收入群體的家庭照料時間而增加了親窮人的不均衡程度;而有配偶、使用3次及以上社群為老服務和家庭收入則透過減少高收入群體的家庭照料時間而增加了親窮人的不均衡程度。此外,研究還發現獨居老人不僅多集中於低收入階層而且更可能是既缺少社會照料資源也缺少家庭照料資源的“雙貧”群體;在急劇的社會轉型中,孝道依然重要但“養兒防老”已不同往日,女兒才是家庭照料服務的重要供給者。

總結與建議

基於研究結論,本文對城市居家養老模式的發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第一,加快建立完善長期護理保險,減少照料資源分佈的非均等性。

第二,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為社會照料提供動力。

第三,加強家庭能力建設,為家庭照料提供支援。

第四,積極發展社群為老服務,低成本高成效應對人口老齡化。

7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王石和田樸珺是如何搞到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