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英國是比法國更強大的。當然,也有不少人提出反對意見,認為法國的綜合國力更勝一籌,其主要理由是:“英國曾經有令世界震驚的海軍,但現在英國的海軍力量實際上比法國的海軍力量弱”。此外,“法國是除美國以外的北約成員國中,自主國防工業水平最高的國家。可以說,法國是北約成員國中對美國的軍事依賴程度最低的國家。”話雖如此,但是我依然認為是英國更強大一些。這主要是因為文化的凝聚力量。
英國屬於英語圈核心國家,請想想看,全世界有多少使用英語的國家和地區?世界上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的人口約有5億,作為第二語言的人口約為11億,加上其他掌握英語的人口,起碼有20億人可以使用英語。而又有多少人口在使用法語?全世界所有最權威的學術期刊,論文都是用英語寫的,你見過上面使用法語來寫嗎?
這個就是文化基礎,是真正的軟實力。英國就依靠一個英語,就在其它國家之中更有影響力。
英國的國際影響力要遠超法國。英國是英聯邦組織的盟主,秘書處就設在英國倫敦。像澳大利亞、印度、南非這些國家,它們都屬於英聯邦成員國。儘管法國和英國都是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但英國作為英聯邦的領導人,目前擁有54個成員國(還有兩個國家在積極申請加入),合起來總土地面積大約為31500000平方千米,人口約為24億左右,影響力遍及全球各地。法國雖然也在非洲的舊殖民地成立了法語國家組織,但該組織的影響力只佔非洲的一部分,出了非洲就毫無存在感。
法國巴黎
從歷史上看,英國軍隊的表現基本上強於法國。
法國被德國打敗屬於歷史常態,就不說普魯士時期,僅二戰時期,德國納粹軍團兩個星期內就把法國軍隊打得滿地找牙,然後法國就迅速投降了。
而英國則可以與德國進行對抗,維繫多年不倒。英國的海軍一直可以壓制住德國海軍,英國的空軍實力也比德國空軍稍強一籌,只不過是陸軍比德國差一些。英軍的戰鬥意志也非常旺盛,而幾個星期就投降德國的法國軍隊,簡直就是人類軍界的恥辱。
法國的外國移民
從外交上來看,英國敢於退出歐盟,說明它這個國家更有自信和底氣。退出歐盟之後,英國可以免受某些國家移民的困擾。而法國接受非基督教外國移民的數量逐年激增,已經佔據全國總人口的10%,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更是接近法國年輕人數量的40%。這些外國移民和他們的後代,對國家甚至是文明都是一個巨大的災難。因為他們屬於思想極端保守的一派,等他們繼續壯大之後,政教合一的形態將出現,法國建國的基礎將被摧毀。所以,法國作為一個現代文明國家已經開始走向黑暗的深淵。而英國還可以再支撐一段時間。
英國倫敦是老牌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超過中國香港。法國就沒有這樣的金融中心城市。英鎊也一直是國際金融體系中的重要部分,而法國的法郎已經被歐元取代多年。從經濟上看,英國也要強於法國。看看GDP,英國的經濟總量約為2.825萬億美元,人均GDP約為42491美元,法國的經濟總量約為2.716萬億美元,人均GDP約為40494美元。從GDP上來看,英國和法國不相上下,英國稍強,而且英國的人均購買力超過法國。
英國倫敦
從軍事實力看,英國和法國的實力對等,難分出絕對高下。
英國海軍由於沒有航空母艦,比擁有三艘航母的法國弱一點。但是,英國正在建造伊麗莎白女王和威爾士親王兩艘新航空母艦,這兩艘的效能要比法國現役的航母勝過一籌。一旦建成,英國海軍的排名就將反超法國。
而在陸軍和空軍實力方面,法國看起來規模佔優一些,但是其實與英國比較這個差距並不太大。比如,法國擁有軍用飛機1000架,英國則擁有730架,雖然有數量上的差距,但是一旦開動戰爭機器,英國製造飛機的能力將很快彌補數量差距。而且英國能夠得到美國的支援。
莎士比亞
從盟友來看,英國的最大、最可靠的盟友就是美國。很多美國人是英國文化的鐵桿粉絲,對福爾摩斯和莎士比亞人人皆知,披頭士和其他流行搖滾樂隊在美國風靡一時。幾任美國總統都特別喜歡閱讀英國小說,比如奧巴馬就喜歡《呼嘯山莊》。而對法國文化,美國人就不怎麼感冒。美國是當今的唯一超級大國,她和英國關係的密切程度,也是英國國家實力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而法國在世界上沒有真正的盟友,法國和德國關係也算不錯,也只是臨時利益同盟,並不算真心朋友。加上法國人民族主義思維強烈,與歐洲其他國家始終保持心靈距離,所以與外國合作的並不緊密,不會出現英國和美國那樣的盟友關係。
總體來看,英國的國家綜合實力,要比法國強上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