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

佛教中有一個重要觀念:人人皆可成佛。成佛是佛教徒修行的最高境界,追求的終極目的。那麼,怎麼個“成”法呢?什麼樣兒就算“成”了呢?“成”了之後再往哪兒走?對這問題,史鐵生說他很長時間想不通。說“能成”吧,想象不出成了之後怎麼辦,說“永遠不能成”吧,又像是一場騙局,恰如用一把永遠也吃不上的草料去逗引驢子轉磨。

後來,史鐵生看了著名學者劉小楓的書《走向十字架上的真》,才頓開茅塞。書中講到基督性時說:人與上帝有著永恆的距離,人永遠不能成為上帝。書中又談到,神是否存在?神若存在,神便可見可及、乃至可做,難免人神不辨,任何人就都可能去做一個假冒偽劣的神了;神若不存在,神學即成扯淡。這可如何是好?

史鐵生說他理解那書中的意思是說:神的存在不是由終極答案或終極結果來證明的,而是由終極發問和終極關懷來證明的;面對不盡苦難的不盡發問,便是神的顯現;因為恰是這不盡的發問與關懷可以使人的心魂趨向神聖,使人對生命取了嶄新的態度,使人崇尚慈愛的理想。

透過比較可知,“人人皆可成佛”和“人與上帝有著永恆的距離”,是兩種不同的生命態度,一個重果,一個重行;一個為超凡的酬報描述最終的希望,一個為神聖的拯救構築永恆的路途。但超凡的酬報有可能是一幅幻景,以此來維護信心似乎有點靠不住;而永恆的路途不會有假,以此來堅定信心恐怕就萬無一失。

想到此,史鐵生說自己對佛的本義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他說:“這使我想到了佛的本義,佛並不是一個名詞,並不是一個實體,佛的本義是覺悟,是一個動詞,是行為,而不是絕頂的一處寶座。這樣,‘人人皆可成佛’就可以理解了,‘成’不再是一個終點,理想中那個完美的狀態與人有著永恆的距離,人即可朝向神聖無止地開步了。”(《史鐵生作品集》第三卷第322頁)

史鐵生對佛的這種理解實在是獨特、新穎而又無比深刻,它完全改寫了長久以來傳統的“成佛”觀。他在習焉不察的成見中看出了深層的矛盾,從而對“成佛”賦予了全新的涵義,令人豁然醒悟。

由此出發,他又順理成章地理解了世界上另一種宗教——基督教。基督教信仰天堂,那麼天堂是什麼?天堂在哪兒?史鐵生認為,天堂的性質和佛教的樂土一樣,不是一處確定的福樂的終點——因此,到了之後即可一勞永逸地永遠享受了——而是一個信仰的過程。

因此,史鐵生說,“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黑體為原文所有)。走向,意味著彼岸的成立。走到,豈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終結、拯救的放棄。因而天堂不是一處空間,不是一種物質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恆途。”(《病隙碎筆》第70頁)

總之,“樂土”也罷,“天堂”也罷,都不是一個確定的可以最終到達的處所,而是一個永遠達不到因而永遠存在的精神之域。它可望而不可及,你 往前走它亦往前走,它永遠存在於人類追求的上方或前方給人以提升,以感召,以牽引,它永遠存在於人的心中,存在於人追求它的信念中。你追求著,尋找著,它就存在;你放棄了,灰心了,它也就不存在。

這就是說,天堂不在天堂,而在人的信仰中。天堂是一條路, 永遠也走不到頭;皈依不在一個固定的處所,而在皈依的路上。皈依是一種心性,一種行走的姿態。

這樣,史鐵生所理解的宗教就把人的精神信仰置於一個永恆的追求過程中,置於永遠行走的路途上。這種意義下的宗教就是好的宗教,如果誰還要說這種宗教是迷信,史鐵生說那它就是“好的迷信”,是人類離不開的迷信。

21
最新評論

相關內容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鋼鐵俠怎麼畫?Q版鋼鐵俠畫法步驟詳解,滿足男孩子小小的虛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