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今年備受爭議的女校長張桂梅嗎?這個女校長從9月份開始成為大家熱議的物件,然後又因為“拒絕接受全職媽媽捐款”成為網路抨擊的物件,現在這個女校長終於得到了認可。
張桂梅校長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這個女校長身上雖然有很多爭議,但是不可否認,在12年裡,1800多名貧困女生在張校長的帶領下成功地飛往了屬於自己的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這是教育帶給大山的改變,也是教育帶給女孩們的奇蹟。
暢銷書作者塔拉·弗斯特弗在《福布斯雜誌》訪談中曾經說過,教育意味著獲得不同的視角,理解不同的人、經歷和歷史。教育應該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視野的開闊。
對於塔拉是如此,對於大山裡1800多名女生也是如此,他們在張校長的帶領下成為了中國版的塔拉。
為什麼塔拉會有這樣的感概呢?
其實這與她的成長經歷是分不開的。在塔拉的自傳體小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一書中提到,她出生在一個不被允許上學的家庭中,教育對她來說是奢侈的。她只有在完成所有的家庭工作之後,才被允許讀書。就算是這樣,她的內心依然有一團教育之火,她渴望外面的世界,她渴望巴克峰以外的世界,就算在父親的權威強壓下,她依然憑藉自己的力量考上了楊百翰大學,而且一路登頂,成為歷史學博士,用文字串起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塔拉的這本書雖然是她的一部處女之作,但是上市第一週就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榜,全美銷量破百萬冊,比爾•蓋茨年度薦書第一名, 美國亞馬遜年度編輯選書第一名,《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波士頓環球報》暢銷書排行第一名,《洛杉磯時報》最佳傳記獎,就連比爾·蓋茨都說這是一個驚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塔拉也因為此書被《時代週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
這本書究竟有什麼力量,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甚至比爾·蓋茨都為這本書背書?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本書的世界吧。
童年:在不分男女的家庭裡,第一次知道了教育的意義塔拉的母親出生在一箇中規中矩的家庭裡,但這樣的家庭讓她感覺到壓抑,做什麼都會受到限制,於是她選擇了一個狂傲自大的男人,這個就是塔拉的父親。塔拉的父親嗓門很大,不受世俗約束,我行我素,信仰摩門教,這讓塔拉的母親不顧家庭的反對義無反顧的嫁給了他。這是塔拉命運的開端。
塔拉有7個兄弟姐妹,有三個逃離了原生家庭,獲得了良好的教育和工作;另外四個屈從於家庭,仰仗父親的經濟支援生活,連高中文化程度都未達到。
在塔拉的原生家庭中,孩子出生都不在醫院,而且不給孩子辦出生證明,所以塔拉出生就是黑戶。黑戶就算了,長大還不被允許上學,只能在家裡學習,他們甚至認為學校是政府的陰謀論,上學就是對摩門教的背叛。家裡有人生病,不吃藥,也不去醫院,就算是重度燒傷、車禍這樣的大病,也是靠母親的精油與肌肉療法來應對,而且母親和父親還以此為傲。
在這樣的原生家庭的中,男孩應該接替父親的工作,開掛車,做焊接,拆廢料,而女孩就應該在家當全職太太,而且不能露出腳踝以上的任何部位,否則就會被視為“不忠”,思想不純。
在塔拉的童年裡,沒有教育,她就像一個野人一樣在山上游蕩,跟著當助產士的媽媽學習接生。曾經奶奶想帶她去上學,但是她不想因為“上學”這件事跟父親鬧翻,於是她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但是泰勒卻慢慢讓她感知到教育的力量。
哥哥泰勒喜歡學習,他想上大學,於是只要在爸爸看不到的地方,他就躲在自己的房間裡學習,只要泰勒在學習,塔拉就躲在他的房間靜靜的聽音樂,開始的時候,泰勒很不喜歡他的這個妹妹,但是慢慢的,他習慣了妹妹的存在,只要她在,他就會給她放上她喜歡的唱詩班歌曲。
在泰勒成功考上楊百翰大學之後,他離開了家,塔拉失去了心靈的慰藉,但是哥哥對她造成的影響卻始終存在。
隨著不斷的長大,她也渴望像哥哥一樣逃離這個家庭,渴望教育。終於,在她17歲的時候,夢想成真了。她考上了楊百翰大學,開始了教育與家庭的對抗。
對於塔拉來說,教育就像是一個大蜜罐,對於初嘗味道的她來說,可謂是極具吸引力。她不想再過之前與父親一起去廢料場工作,一起跟媽媽去接生的生活,她想擁有一個完全不同的生活,但是與家庭分離,對初入社會的她來說,太難了。
救贖:與原生家庭的抗爭,是不斷逃離與迴歸的過程。塔拉與原生家庭的抗爭始於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切不斷的原生家庭關係不斷拉扯著她,父親、母親以及哥哥肖恩讓她不斷徘徊在自我的救贖與原生家庭之間,甚至精神一度崩潰。
父親一直扮演著家庭中的權威,不管是在兒時,還是在長大接受教育之後,父親的強壓讓她不得不屈服。在上學假期期間,為了學習的學費和生活費,她不斷徘徊在家庭與教育之間,每一次迴歸家庭,都是一次心理的抗爭。父親甚至把受高等教育,正在不斷改變的塔拉稱為是惡魔,並與她決裂。幸運的是,塔拉沒有妥協。
母親對於女孩來說,扮演著養育與引導的作用。曾經塔拉也曾一度認為自己會像母親一樣成為全職主婦,繼承母親的精油事業,但是教育讓她的人生產生了不可改變的逆轉。她開始思考母親的人生,不認同母親對父親無條件的屈從,對身在這個男尊女卑社會的拒絕。她不想成為母親這樣的人,於是她雖然愛著母親,但是內心卻也拒絕著母親。
在這個家庭中,對她傷害最大的還有她的哥哥肖恩。肖恩對她精神與身體的折磨讓她的整個人生都在治癒中度過。
在塔拉的成長過程中,肖恩給塔拉起了很多外號,小妓女,少婦等等,這些詞讓她儘管身處家庭之外,也依舊影響她的生活。上學的時候,因為內心害怕“不潔”,不敢穿露手臂的衣服,被視為同學中的異類;在與查爾斯的戀愛中,因為肖恩的暴力,第一次戀愛在哥哥的折磨中宣告失敗;在最後的救贖中,因為肖恩對“迭戈”的殘忍,讓她一度懷疑自己,精神崩潰,在真實與想象的世界中徘徊。
在與原生家庭對抗的過程中,塔拉麵對兩種分離,一種是自我的分離,指的是過去自己和現在自己的分離,她在書中最後提到:
她離我而去,封存在了鏡子裡。在那一刻之後,我做出的決定都不再是她會做的決定。它們是由一個改頭換面的人,一個全新的自我做出的選擇。
過去的自己被封存在了鏡子裡,而現在,她完成了自我的救贖,成為了一個全新的人。
還有一種分離,是與家庭的分離。在教育與家庭之間,她選擇了教育,選擇了遵從自己的意志,離開了巴克峰,雖然很難,但是她守住了自己,飛往自己嚮往的山。
自救的路上,只有自己能拯救自己。塔拉的自救之路,可謂是相當的掙扎與糾結。她不斷的徘徊在家庭與教育之間,徘徊在親情與自我成長之間,在塔拉的人生中,家庭不是成長的溫床,也無法成就她的人生,相反家庭是她成長的絆腳石。在一次次的對決中,她崩潰了,她不想與家庭割裂,但是她也無法忍受那個暴力、施虐、男尊女卑的家庭。她用一部部電視劇來麻痺自己,她希望哥哥泰勒的支援,她奢望母親的理解,但是她知道這對於她來說只能是杯水車薪,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但是當泰勒給她寫信表示支援的時候,她內心還是狂喜的,畢竟世界上還有一個人是肯定她的,這給她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力量,所以在書的首頁,她寫道“獻給泰勒”,這是對哥哥的致敬,也是對哥哥做出犧牲最好的回報。
在經歷了一次次的自我懷疑與吶喊之後,她諮詢了心理醫生,她放下了大山裡的那個我,勇敢的奔向新的自我。她在書中寫道:
我不知道分離是否是永久的,不知道是否有一天我將找到一條回家的路,但這種分離給我帶來了平靜。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感到,她已經成功的從原生家庭中成功完成了自我療愈,完成了自我拯救之路,她不再迷茫,也不再因為家庭問題而讓自己內心再起波瀾,她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一種可以稱之為幸福的生活。
寫在最後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對於塔拉而言,她是不幸的,她用一生治癒17歲之前的家庭之殤,但同時她也是幸運的,她完成了自我拯救,完成了與原生家庭的和解,她不再對過去耿耿於懷,也不再將家人對她的傷害記在心上,她不再徘徊於自我與他我之間,她學會了為了自己而改變,這一切都是因為“教育”。
教育讓她成為了不一樣的人,讓她“背叛”家庭,但是這種背叛卻是值得鼓勵的,因為如果不背離家庭,她將無法擺脫受傷、暴力和來回變換忠誠的人生迴圈,也許她的孩子也會成為這個迴圈中的一部分,但是現在她的人生被改寫了,她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飛往了自己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