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書院選址,奔走各地,昨日飛抵廈門,應邀考察中華教育園。
昨日寒潮來襲,風雨交加,今日上午雨停風不住,陽光謙和地隱匿在雲中,偶爾出來打個照面,略作寒暄,旋即告退。
本該陽光不燥,春和景明,而今涼風颼颼,酷似寒秋。這對於南方人已是極寒,對於北方的我實在是氣候宜人,“秋”風得意。
中華教育園位於廈門的園博園,中華教育園以“舒展中華教育長卷,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為主題,主要展現中國五千年教育發展歷程和獨具特質的教育文化風貌。該園規劃面積20多公頃,由經典情景園、聖賢紀念園、教育歷史縱覽園、名校風華園、教育採擷園和國際教育交流園等6個分割槽組成。
粗略走完園區,心情很是沉重,憑著多年產業規劃的經驗,不難判斷這是出力不討好的規劃,“想當然”的部分貫穿這個園區。
領導們的初衷是好的,傳承華夏文明,教育自是先鋒,建立國內第一個教育主題景觀園區,想必會有轟動的效果,不想應者寥寥,頗顯寂寥。
問題:教育展示內容單薄淺顯,對於專業人士不值一看;對於非專業人士,這樣的展示單調、乏味,缺乏互動體驗。
走在偌大的園區,陪伴我們的只有幾隻野山羊,在聖賢紀念園我們終於又看到了幾隻野貓,看我們到來,扭了扭肥胖的身軀向久違的人類朋友問好。
像這樣似是而非的規劃,國內我本人就考察過幾十個,遍及山東、寧夏、河南、江蘇、四川等各地。
損失慘重,發人深省。
還好,這樣的場地利用其現有的空間、建築和設施,略加改造就是一個很好的書院,透過植入培訓、科研、諮詢、教育等內容,啟用“休克魚”,必將鳳凰涅槃,再獲新生。
書院是中國古代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教育組織形式。它萌芽於唐末,產生於五代,興盛於北宋,至清末而廢止。書院拓展古代私學的教育傳統,多建於山水幽靜之地,重視修身養性。其建築依山取勢,佈局嚴整,亭閣點綴,景象萬千。歷史上有“四大書院”、“六大書院”之說,以白鹿洞、嶽麓、應天府、嵩陽、石鼓、茅山等書院最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