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瓦罕走廊是如何形成的?戰略意義十分顯著

瓦罕走廊是當年英國和俄國為了避免衝突,選擇阿富汗作為緩衝國的一個設定。瓦罕走廊地圖是四戰之地,在當時的國內國際條件下,放棄這個走廊是以退為進的。整個走廊東西長約300公里,南北最窄處僅15公里,最寬處約75公里,走廊南北各有塔吉克與巴基斯坦,西側是阿富汗。瓦罕走廊是一條狹長的通道,這裡海拔高常年大雪封路,寸草不生,一年只有幾個月的解凍期,走廊兩邊高原中間低矮。而且關鍵的進出走廊的關口是控制在我們手裡的。這個決策現在看也是明智的。

從某種角度來講,我覺得放棄部分領土的決定在當時面臨的環境下是一個不錯的決策,這個走廊狹長狹長。在當時的時候北面的哈薩克還是蘇聯的部分。南邊的巴基斯坦在那個時候和中國的關係並不好(起碼不是好)。如果談判強硬,假設把那個走廊要過來(阿富汗是否反對先不考慮),那就面臨著在一個土地並不大而且還貧瘠的地方需要駐守大量的部隊。防禦北面的蘇聯,警惕南面的巴基斯坦,而且這裡很窄,防守上很被動,一旦被切斷,走廊上的軍隊就被包餃子了,補給什麼也困難。

關鍵是阿富汗太窮了,真的一窮二白,對於農耕社會或者工業社會來說,沒有直接收益,光放血了,換誰都受不了。中國在漢唐時期在西域也是以羈糜製為主,都護形式間接統治,唐代西域都護府也就養了四萬常備軍。真正能直接統治該地區的都是遊牧起家的民族。這類民族統治成本低,只要有草有綠洲就能生存,但這種遊牧民族抵禦天災人禍的能力也很低,幾年厄爾尼諾或者拉尼娜就崩了。

歷史上阿富汗人反抗侵略經常成功,所以不容易屈服,國家強大不了沒辦法避免被侵略,但是因為知道反饋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輕易不會屈服,不屈服就給了藉助外部其他勢力的空間。如果一打就屈服,像印度,就不容易成為帝國的墳墓,反倒容易成為帝國皇冠上的明珠。

10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96元買的“糟心貨”,40多年後竟然價值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