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劉胡軼的一首《從前慢》唱出了許多人對過去堅貞感情的心聲。在上個世紀的70和80年代,那時候科學技術還沒有現如今這麼發達,外出打工或不得不背井離鄉的人們只能靠寫信來抒發自己對親人或愛人的思念之情。

那時候寫信還是人們通訊的主要渠道,而寫信必不可少的,就是郵票。現如今,我們不但可以打電話,甚至可以開影片,縮短天涯海角的距離就只需要一部手機。郵票這種傳統交流手段下的產物,反而成為了一種情懷和收藏品。

一、郵政行業的興起

1840年,英國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印有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頭像的郵票,因為第一版郵票是黑色,所以也被成為"黑便士"。在此之後,郵票被各個國家所接納並大量投入使用,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清政府被迫開啟自家大門,強行接收各國文化輸出的時期。1878年,清政府終於推行了第一版屬於我國自己的郵票。

第一套郵票以"雲龍"為主題,緊接著又發行了"小龍"、"蟠龍"等。因為從古至今中華兒女都以龍的傳人自稱,所以發行的郵票多以龍的圖案為主。那時郵票也被民間成為"龍頭",這一稱呼也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

在那個時期,郵局往來的正式公文中,郵票被稱為:圖記紙。由郵政局自主研發製作的信票,是當時郵寄書信所專用的。正式使用郵票的稱呼,是在1899年,那時郵政總彙已經開辦,而隨著郵政業務的擴大,單個"信"字已經不能包含住郵局的所有業務。1912年,在我國發行的"光復紀念"郵票上才正式的第一次印刷上郵票的字樣。

從古代的飛鴿傳書、八百里加急到郵局的興起,再到現如今的手機,人們的通訊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沒人會想到當時遠端溝通的主要方式寫信,會被打電話發簡訊所吞噬。1980年,我國緊跟時代潮流,推出了一批有著特殊意義的郵票。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紀念庚申年的猴子郵票。

二、計劃趕不上變化

這套郵票上的猴子不是隨便而來的,它是由我國著名畫家黃永玉老師所繪製,圖案的設計和製作都十分精緻,其美學價值可以說是達到了一定的高度。這套郵票不僅包含了我國傳統文化,其自身意義更是象徵著思念和問候,更何況是代表當下時代的產物。

作為當時最獨特的郵票,發行方對這次印刷充滿了信心,認為此次的郵票一定會大賣。但事與願違,那時候的社會狀態並不穩定。除了為過更好的生活必須努力賺錢的壓力,再者就是手機的出現打亂了書信模式的市場。

受到打擊的發行商為了減少售賣不出的成本損失,便強行對郵局的工作人員施壓,釋出了推銷售賣的任務,完不成任務的甚至要自掏腰包的購買這些郵票。可恰恰就是這個無心之舉,造福了湖北的秦先生。

當時的秦先生還只是一個工作不久的年輕小夥,在接到售賣此套郵票的任務後,本想靠著三寸不爛之舌完成銷售目標。秦先生在奔波了幾日後,郵票並沒有達到理想的售賣效果,一個多月他還是沒有完成銷售目標。

有錢的人開始使用上了手機,而生活條件不怎麼富裕的人們,沒有多餘的財產消費這些郵票。

三、被迫的舉動帶來巨大財富

看著這些無人問津的郵票,無奈之下的他只好自己斥巨資96元購買了好幾套共1200枚,當時的96元可是他好幾個月的工資。在購買之後秦先生也是一陣心痛。

幾個月的工資就買了這些用不上的東西,為了避免自己"觸景生情"秦先生回家就把這些郵票鎖了起來。可萬萬沒有想到,就是這些沒有用的東西在許多年以後成為了一筆巨大的財富。如今40多年過去,在生活條件提高的同時,人們開始追求一些懷舊的東西。

那些代表著那段辛勤勞作和青春的歷史物件,開始被一些有錢的收藏家所看重。靠著情懷,70年代和80年代一些已經停產的老物件的價值開始水漲船高。作為那個年代標誌性意義的郵票也在收藏之列。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收集郵票,郵票的價值不斷的提升,尤其是當時那套猴子郵票因為稀有程度,價格更是達到了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地步。

秦小夥這時已經是個家庭美滿幸福的中年大叔了,聽到這件事之後,隱約回想起自己當時也擁有一套罕見的猴子郵票,便開始翻箱倒櫃。雖然當時很"討厭"這套沒有用處的東西,但還好自己是一個喜歡收納的人。在找到這套郵票之後,由於常年沒有移動和觸控過,這套郵票看起來好像新的一樣。

四、現代社會郵票的價值

從一分錢一枚到幾十萬元一枚,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讓秦先生開心的合不攏嘴。沒想到當初被迫的舉動如今給自己帶來如此巨大的財富,每當家裡急需用錢的時候,秦先生就會拿出一張用來拍賣。經過多次拍賣後,秦先生一下子躋身了富豪的行列。就算如此拍賣,他的手中還是剩下很多枚,依舊價值幾千萬元。

郵票不僅僅是代表著當時的歷史,更是承載了許多人的回憶。它本身含有的情懷和意義,也確實值得收藏和追捧。透過郵票來緬懷自己已經逝去的青春和歲月,尤其是這種獨一無二的具有代表性的郵票,它的價值自然更是無可比擬。

每個時代都有著代表這個時代意義的物品和象徵,正如我們現在在慢慢長大,許多老物件漸漸的流失掉了。而它們正如我們消逝掉的青春和時光,在失去的那一刻我們總是難以察覺它帶來的意義,而當我們逐漸成長,那些東西會融進我們的言行舉止,成為我們思想的一部分。

或許,在多年之後,當時看來並不值錢的一些小物件,會作為我們這一代人的回憶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象徵,到那時,它的價值可能會和現在的郵票一樣無法比擬。

8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生育率”下降成日本“難題”,國家斥資20億,幫助國民找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