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借這個話題,我想認真聊聊普通人如何抓住機會。
我有個很深的感觸啊,就是多數情況下,機會本身對我們的意義,並沒有想象那麼大。
為什麼?
01
理工出身、本職IT產品狗比較忙、業餘時間很有限、沒有公共平臺的寫作經驗等等。
但人的主觀性,往往決定了事情的走向。
隨著我的能力增長,機會也像滾雪球一般地增長。
反過來,要是我那時盤算著,哎呀自己沒啥優勢啊,客觀條件不太允許啊,然後隨便寫寫,一看結果不理想就打退堂鼓,結局又會是怎樣呢?
實際上從我剛開始碼字到今天,常常聽到一個觀點:這事做成的機率很低,都是少數人。
這話是沒錯。
但問題在於,這機率可不像買彩票哇,那是隨機分佈的,而做成一件事的機率很大程度取決於人的因素。
眼下網際網路這麼發達,資訊壁壘已經很小了。
你看到的機會,別人同樣能看到;你做的事情,可能有千萬人在做,如果單純地以買彩票混機率的心態,無論行業有多少紅利,前方有多少機會,你都很難抓住。
崑崙萬維的董事長周亞輝說過:
“人的一生機會總是均等的,不均等的是自己的學習能力,要不斷地在時間上做積累。”
很多人致力於到處尋找機會,卻忘記了在強調機會前,要準備好自己。
02
機會之所以是機會,取決於2點:
第一,機會價值。
這是客觀因素,它對所有人都一樣。就拿大家熱衷的“做什麼有機會掙錢”這問題來看,假設機會價值是0-10分:
做餐飲,估計只有1分;
IT創業,2-3分,還要看你具體做的是什麼;
自媒體,5-6分。
它們是不確定性中的價值。
第二,能力水平。
世界撲克冠軍安妮·杜克在《對賭》這本書裡分享了一個故事。
有一次她擔任撲克錦標賽的現場解說,進入雙方對決階段,杜克根據自己的決策系統解說到,選手A的勝率是76%,選手B的勝率是24%。然而,最後一張牌發出後,形勢突然逆轉,勝率低的B選手獲得勝利。
場下有觀眾質疑:杜克你算錯了!
杜克平靜地說,我沒有算錯,選手B的贏面是24%,而不是0,你要清楚24%的含義是什麼。
拿到的牌面是客觀條件,但打牌的人能力,是權重更大的影響因素。
牛X的人就算拿到爛牌,都有辦法扭轉乾坤。
這就是為什麼說同一件事,對不同的人來說,價值往往天壤之別。
這幾個人的小團隊副業收入,據說遠高於年薪。
別人忙著衝到對岸淘金,他們就做擺渡人。
而趁熱跳槽去區塊鏈公司的那些人,大多數沒做多久,發現熱度褪去後境況不盡如人意,陷入兩難。
所以說,對機會的理解不同、把握能力不同,收穫自然大不相同。
03
我突然想到關於鞏俐的一件事。
拍《藝伎回憶錄》時,有個雙手拋摺扇的動作。導演說,這個技巧很專業,一般人完成不了。我們也沒想要你來做,當然你可以試試。
作為配角,其實找個替身來做就可以了。
結果呢,鞏俐每天2000下,電影拍了5個月,她就練了5個月。
為了這個不到1秒鐘的鏡頭。
憑藉該角色,她拿到了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的最佳女配。
事實上早在拍《紅高粱》時,她為了學好用擔子挑水,硬是花了1個多月,一邊肩膀磨破了就換另一隻肩膀。
很多演員以為運氣夠好,遇到大導演、出演大主角,就能扶搖直上立馬躥紅。
但你想想,大導演一年才導幾部戲?能有幾個主角?尤其是新人,幾乎撞不上這樣的大運。有些人到處想辦法創造話題、上綜藝、拉流量,希望得到製片團隊的關注,但卻對小角色輕忽怠慢,不願意在演技上下功夫,就指望出演個熱劇或熱片,一飛沖天。
過分指望好運降臨,這是典型的弱者心態。
而對強者來說,機會無處不在。
就算丟給他們不起眼的小角色,都能潤物細無聲地做好準備,拿出主角的架勢去演好。
正如著名武俠小說家古龍所說:
“問題並不在有幾成機會,而在於你能否把握機會。若是真的能完全把握機會,一成機會也已足夠”。
04
我有個朋友,他和5、6個同事去考某個專業認證,最終只有他一個人考過。
大概幾個月後,公司有個很重要的專案需要持有這個認證的人參與,他參與了,表現得還不錯;又因為表現不錯,被副總注意到,年末被提升為部門經理助理。
兩年後原先部門經理調崗,他順理成章地成為該部門的經理。
·考證的機會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有的人應付了事,有的人用心備考,並且拿下認證;·參與核心專案的機會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有的人有籌碼和認證加持,得到了這個機會;·晉升的機會也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有的人申請表裡空空如也,有的人擁有拿得出手的專案情況和資歷背景。所以你發現了麼,機會是漏斗狀的,透過一層層地篩選,一輪輪地自然淘汰,最終落入匹配值最高的人手中。
人與人的差距,就是這麼一步步拉大的。
我們常把機會比喻成游來游去的小魚,一不留神就溜走了。其實如何抓住機會,確實和捕魚是一模一樣的邏輯。
1、到魚多的地方
也就是機會價值相對高的地方。
首先要想到。同樣是捕魚,當然魚多的地方更容易捕到啊。就說做自媒體吧,哪怕做得人越來越多,機會值相比於創業、開餐館、IT創業依然是高的,而且成本門檻很低。
其次要做到。比如說剛才我那個考證的朋友,其實大家都知道專業證書對職業有幫助,可“想到”到“做到”畢竟是兩碼事。
只想不做,一切歸0。
2、把漁網織得更大
當大家都在同一片領域捕魚時,誰做得準備充足、誰的工具好使、誰的捕魚能耐強,誰就收穫得多。
尤其隨著加入的人增多,對能力的要求就越高,而他們往往才是笑到最後的人。
3、找人合作捕魚
如果自己發現了一片機會滿滿的地方,可沒能耐把握那要怎麼辦呢?
找別人合作,投資別人,或是用自己的資源去置換。
我一位同行早期做了個小產品,被後來的合夥人看中,投資買下了40%的收益份額。實際上他的合作人投資了不少專案,10個專案裡只要1個做成了,基本就是賺了。
這是一個很好的思路。
每個人的資源和能力都有限,出資源,手拉手,能拉起更大的機會圈。
最後我想說,別再為抓不住機會而懊惱不已啦。
亦舒師太說過一句金句:失去的東西,其實從來未曾真正地屬於你,也不必惋惜。
先不說普通人遠遠沒有到靠一個機會就能給人生加冕的地步。最大的真相是:
每天都有無數蝴蝶般的機會閃現在我們身邊,但是 ,在多數人眼中它們就是大撲稜蛾子,既不起眼,又抓不住。
機會或許很重要。
而相比於自己,它或許也沒那麼重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