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巢湖湖區季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光照均衡,其著名魚類、素有‘魚類皇后’美譽的銀魚生活其中,銀魚體形細長,呈圓筒狀,無鱗透明,潔白如銀,肉密細膩無刺,味道鮮美,馳名國內外,可是如今銀魚數量銳減,不少魚類在滅絕邊緣,自2020年1月1日起,該湖區實行十年禁捕條例,皆因於水質汙染、捕撈氾濫,曾一度淪為‘藍藻湖’。

巢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位於安徽省境內,銀魚區域生長面積約750平方千米,水體主要依賴地表徑流及湖面降水供給,與之有35條河流相交,上世紀六十年代是當地主要農業用水及生活飲用水的主要水源地,直至80年代,水質汙染逐步嚴重,成為富營養化湖泊,藍藻水華爆發嚴重,1996年,巢湖銀魚的產量曾經出現過169噸的低產值,後經大力治理,2013年銀魚產量約600噸,2016年銀魚又減少至400噸。

藍藻又稱藍綠藻、藍細菌等,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的生物,生存在五湖四海,在受氮、磷等元素汙染後會引起水體富營養化的海水“赤潮”和湖泊的“水華”,給漁業和養殖業帶來嚴重危害,巢湖為淡水,藍藻水華的爆發,水體缺氧嚴重,由於它不是植物,是原核生物,它們大量聚集會散發出刺鼻氣味,封閉水體後,這樣水下魚類因缺氧而大量死亡,銀魚正因於此而大量銳減。

水體氮、磷元素主要來源於企業工廠的廢水排放,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在缺少環保意識的前提下,大量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進入巢湖水域,農民使用農藥、化肥經地下徑流帶入巢湖,使湖水氮磷元素超標,水體富營養化,水體含氧量降低,由於巢湖是個封閉區域,湖水更新慢,導致富營養化汙物無法排出,水體逐漸開始汙染加重。

而銀魚喜歡生活於水體中下層,仔魚有較強的趨光性,幼魚一般以浮游生物或者其代謝物為食,當銀魚長至一定程度時才能攝入一些體型較小的生物,發育成熟的銀魚會在入冬前後進行繁殖,一般持續三四個月,產卵結束後會在短時間內死去,若水體含氧量不足時死亡更為嚴重。

加之漁民肆意捕撈,也是銀魚銳減的原因之一,所以自2020年1月1日起,政府對巢湖主體水域實施全面禁捕,禁漁期暫定10年,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治理下,巢湖銀魚必將再度輝煌。

10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各位可以接受羊肉的羶味麼?而且,為什麼有的羊肉沒有羶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