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印度在結束英國殖民統治之後,長期奉行不結盟主義,還因此一度成為全世界不結盟運動的領袖、第三世界的領袖。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印度在邊境問題上受到挫折之後,其不結盟的政策已經有所調整。當時的印度在外交和軍事合作方面更加偏向前蘇聯,而美國則主要支援巴基斯坦。

進入新世紀之後,美國為了平衡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開始不斷拉攏印度。特別是在本拉登被擊斃之後,美國不在有求於巴基斯坦,與印度的關係開始迅速升溫。2002年,美印達成了共享機密軍事情報的協議;2016年達成了美印軍隊使用對方的設施進行維修或補給的後勤合作協議;2018年又達成了允許印度與美國使用同類通訊裝置進行戰場通訊的協議。在加上今年10月,雙方達成的美國向印度提供地理空間資料的協議,美國和印度的軍事關係已經來到準盟國的水平

對於美國而言,與印度軍事合作的最終目標是以美印日澳四國為核心,進而拉攏東南亞和南亞國家入會,構建亞洲版的北約。在美國人設想的這個新軍事組織中,日本是美國的僕從國,沒有太多說“不”的資本;澳大利亞是“五眼聯盟”成員,對美國人建群早已急不可耐,澳大利亞總理更是表示“印度可以選擇更自信地與美國結盟,當然也可以選擇與像澳大利亞結盟”。可以說,美國“亞洲版北約”能不能開張,主要就看印度人的態度了。

不過對於印度而言,不結盟政策是他們的一塊招牌,如果公開與美日澳結盟,印度還有什麼臉面、什麼道理代表發展中國家競爭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由於印度高層猶豫不決,印度國內的一批右翼分子才需要在中印問題上製造一些事端。看到印度軍人在邊境吃了虧,印度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自然就會高漲起來,支援與美日澳結盟的聲音自然就會佔據上風。

美國人當年依靠北約拖垮了蘇聯,現在又想故技重施組建“亞洲版北約”,就不見得能達到同樣的效果了。美印日澳基本結成一個軍事聯盟,但是其內部的矛盾依然不可能化解。一方面,日本心心念念成為所謂的“正常國家”,而現在日本最不正常的就是境內還有大量的美國駐軍,在軍事、外交、政治等各個方面仍然需要仰美國人鼻息,美國和日本的矛盾是深層次的,也是根本性的。另一方面,印度的發展目標是成為超級大國,印度越接近這個目標越會對美國的地區利益、全球利益造成衝擊,美國當年不能容忍德國和日本崛起,現在就能放過印度嗎?

美國拉攏印度是想利用印度的塊頭,平衡中國的影響力;印度靠近美國是想利用美國的資金和技術,實現更快的發展。不過美國和印度是要組成北約也好、南約也罷,要麼印度永遠發展不起來,淪為美國的打手,但是一個發展不起來的印度也沒什麼好擔心的;如果印度繼續快速發展,他們今後必然會出現利益衝突,美國精心打造的軍事組織也必然會不攻自破。

10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甄嬛在倚梅園復寵時,幸好有眉莊的這一句話,這次雍正中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