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最近日劇比起年初的一片蕭條,總算有了起色,接連幾部熱劇,都算是各自細分領域裡,養眼且好看的劇。

比如土豪網飛合作劇《彌留之國的愛麗絲》

比如《到了30歲還是處男,似乎會變成魔法師》

從探討的話題深入度,立意上,日劇的尺度一直是亞洲前列,而且特別擅長小清晰的手法,講述那些震撼三觀的極端話題。

這部劇,每集不到半小時,一共9集,已經完結,我誤以為是青春片都沒追更,看到豆瓣1.5萬人給出9.2的高分,結果又是真香,開啟一集,一口氣刷完——

《17.3 關於性/ 17.3 about a sex》01 短小精悍,足夠豐富

日本已經算是亞洲區域性觀念最為開放的國家了,甚至色情產業是經濟中的不能忽視的一部分。

17歲的高中生,也會遇到全世界青少年成長的共性問題。

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所以要為了和別人一樣,就去盲目跟隨腳步嗎?

光是不再,談性色變,能夠正常化對待,這一點,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雖然劇本架構非常簡單,一路平鋪直敘,沒什麼波瀾,但光是每一集的硬核話題,就夠了。

藉由不同的角色,展示了主流的眾說紛紜的態度。尤其是那些錯誤的認知和刻板印象。

比如關於取向的話題,這部17.3劇裡,大大方方展示了各種各樣的方式,還特意強調了,與眾不同這件事,有可能不是選擇,就是天性,為什麼要被當做恥辱和必須要糾正的錯誤?

而且人一直在變化,很正常,為什麼要過早地因為外界,或者自己膚淺的認知,過早給自己定性,甚至陷入羞愧和絕望?

裡面幾個主要角色,雖然年輕,第一次發現自己的與眾不同,也很驚慌,覺得自己有病。

反而是正確接納了自己後,才發現,有可能是經歷不夠感觸不深,有可能現階段還有其他更重要的目標,所以才會導致自己誤以為,出於特殊的取向,甚至無性戀狀態。

借用裡面神一般存在的老師的話:

1%雖然看起來非常少,可是就意味著全世界有7000萬人,和你是一樣的無性戀。

話題都非常典型,三觀也非常正確人性化,只是我沒寫出來,一方面是不想劇透,一方面也不想去試探底線了。

我並不是羞於寫,而是很怕發不出來。

不會有人相信馬上都要過完2020了,我還會因為文章中出現“同性”這個詞,毫無任何打擦邊球的過激言論,在某些平臺無法發表出來,甚至被扣信用分。

對,就是開頭安利的30歲那部日劇的劇評。

美劇推出了《性愛自修室》,日劇推出了《17.3about a sex》,韓劇也有《有點敏感也沒關係》,那我們呢?

能不能先去正視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避而不談,問題就能自己消失不見嗎?

02 關鍵是同理心和正確認知

雖然這部劇輕輕鬆鬆,可可愛愛,但是金句頻出,非常治癒人心。

而且演員們普遍都是處在這個年齡段的新人,所以非常清新,有代入感。真想夢迴我的青春期。

這部劇的出圈,不是因為話題夠勁爆,反而是“正常化”看待問題後,那些正面積極的態度,非常富有同理心和共情力。

其實在我誤以為這是青春劇的時候,男主的顏值是完全沒長在我審美點上的。

大概兩集之後,真整容級人設,人間清醒,women-friendly 的小天使。

言行舉止發自內心地尊重女性,明白也沒有妄自菲薄,這才是大家樂見其成的平權氛圍;不會為了合群而故意去做物化女性的行為;雖然看似是熱衷生物知識的怪咖,卻能敏感地認知到別人的羞澀和尷尬,用正確的知識和正常的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途徑,幫助女主和她的朋友們,從懵懂害怕和手足無措中,堅強自信勇敢地理性處理。對待自己不同時期的轉變,平靜地接納自己的不同,平和地選取和親朋好友融洽相處的方式,與眾不同,也可以幸福快樂地自洽,不卑不亢地活下去。尊重自己本來的樣子,不丟人;也能保護別人的隱私,尊重別人的與己不同。

自我這個東西,或許看不見,但是當你碰到什麼東西,反彈回來,就會感知到它的存在。

三觀也是,遇到對的人,才會發現不是自己怪咖,也有同類,不能因為自己是少數派,就覺得自己不對,放棄獨立思考,獨立自我,隨波逐流。

我們的經歷都在塑造著自我。

我們交往的人,那些穩定良好的親密關係,也會滋養彼此。就比如這三個閨蜜,女主和男主。

03 教育片,不是灌輸,而是引導

好的影視劇作品確實有正面的引導作用,但它不是強行扭轉三觀,更不應該輸出已經無法與時俱進的觀念認知,甚至錯誤導向。

日本早就陷入老齡化社會,韓國的生育率甚至比日本還低,最低降到0.87。

所以他們當然有讓人對結婚生育產生美好的很多劇。

比如我推薦過的溫情大齡生育題材的輕喜劇韓劇《Oh my baby》,母女羈絆,育兒問題,二婚家庭的《Hi Bye Mama》

日劇就更不用說了,近期準備盤點一堆各種年齡差,各種人設性格的婚戀題材甜劇。

但是他們同樣拍得出,尊重每個人不同生活方式,正面引發不婚不育現象的很多原因。

比如韓劇《產後調理院》

比如日劇《不結婚》《我選擇了不結婚》《我無法戀愛的理由》《不能結婚的男人》《最完美的離婚》《坡道上的家》,還有各種同性題材。

更要注意防範另一個極端會引發的問題:就如同這部劇一樣。

未成年人生子這種禁忌題材,日劇多年前就有《14歲的母親》,現在更大範圍更溫和地去探討,四兩撥千斤。

不要過激,不用用魔化,正常對待就很好了。

就像男女主都覺得對方為自己打開了一個更廣闊的世界,我相信這部劇可以為那些早就度過17.3歲的成年人,也開啟更多新鮮的視角,甚至是可以拿來給孩子們看的有趣又有用的科普劇。

以前還寫過幾本關於此方面的書評:

《尋找朱庇特》

《重要的“性”,影響孩子一生》

年讀120+本書,兩大影片網站入駐作者。

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臺50w+,用愛發電。立志透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

願意寫深度思考劇評+書評的娛樂生活雜博。

16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江南塞北任平生(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