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戰國時期的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養了許多猴子。後來,經過長期的餵養,這個老人和猴子竟然能互相講話了。
老人每天都給每隻猴子八顆粟子。幾年之後,猴子的數目越來越多,他就想把每天喂的栗子由八顆改為七顆,於是他對猴子說:“從今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四顆慄粟子,晚上給你們三顆栗子,不知道你們同不同意?”猴子們聽了,不能接受,於是就吱吱的叫,而且還到處跳來跳去,非常的不願意。
老人一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別急別急,這樣吧我早上給你們三顆,晚上再給你們四顆,這下總該可以了吧?”猴子們聽了,就高興地在地上翻滾起來。
其實老人給猴子的果子數量沒有變,只是給的方法變了:一是先多後,一是先少後多。那麼,猴子為什麼對前者不滿意,對後者卻感到滿呢?
在男女相處的問題上,我們不防學習老人的方法,在對待對方時,婚後比戀愛時更加用心,配偶豈不是跟猴子一樣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