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士蘭大學(UQ,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研究人員喬爾·里斯捷夫斯基(Jorgo Ristevski)表示:“這是一隻可怕的鱷魚,它的頭骨化石大約有65釐米長,所以我們估計它至少有5米長。該鱷魚有著一個龐大的頭骨和一個比例寬大的鼻子。如今仍存活的一些鱷類生物,比如印度太平洋鱷魚(Crocodylus porosus)以及新發現的灣鱷(Saltwater crocodile),身長也可以達到5米,甚至6米,但印度太平洋鱷魚的鼻子沒有該鱷魚那麼寬。該鱷魚更像是一隻吃了類固醇的印度太平洋鱷魚。它是上新世時期(大約生活在距今533萬到258萬年之間)在昆士蘭州東南部的頂級掠食者之一,並且可能捕食與其一起生活的大型史前袋鼠和巨型雙擬齒有袋動物。”
目前,昆士蘭大學已正式將其命名為“Paludirex vincenti”。“Paludirex”在拉丁語中譯為“沼澤之王”,“ vincenti”則是為了紀念傑夫·文森特(Geoff Vincent),文森特是史前化石的發現者。
布里斯班昆士蘭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古生物學家史蒂夫·索爾茲伯裡(Steve Salisbury)博士表示“數百萬年來,鱷魚一直是澳大利亞動物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我們今天擁有的兩種鱷魚物種,灣鱷以及澳洲淡水鱷 (Freshwater crocodile),是近年才發現的,不是550萬年前就存在於這裡的特有鱷魚種群的一部分。”索爾茲伯裡猜測,“沼澤之王”的滅絕有可能與灣鱷以及澳洲淡水鱷等有關,也有可能是因為隨著氣候變化,它曾經居住的河流系統萎縮,導致它難以生存。
“沼澤之王”是當時澳大利亞的頂級掠食者之一,也曾是昆士蘭東南部水域的主宰。如今,存活了多年的灣鱷以及澳洲淡水鱷仍生活在澳大利亞,更為強大的“沼澤之王”卻已滅絕,屬實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目前,科學家正對此進行研究。
校對:藍淑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