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我們對自己身體的結構瞭解多少?其實,我們知道的也不多。我們的知識通常只限於學校解剖學課程中的肉體結構,但智者說,對微妙身體的認識不亞於對肉體的認識。我們將嘗試瞭解人的微妙世界。

如果身體是一輛戰車

作為我們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知識來源之一,《吠陀經》或《吠陀》,經常以一種非常象徵性的方式描述我們微妙身體的結構。在古代聖賢的後世作品《奧義書》中,可以找到對人類結構的描述。奧義書》常常被稱為《吠陀》的 "心臟",這並非偶然。它們以簡短的形式,不僅提出了關於人類結構的基本概念,而且還提出了我們宇宙運作的原理。

微妙的通道、脈輪、魄力和阿帕納......似乎只有研究大量的文獻才能理解人的微妙世界的術語。的確,要認知微妙的世界,必須多看書,多聽脈絡的講座,多有修煉微妙身體的經驗。不過,不需要太多時間,就能形成對人體微妙的大致概念。

我們將試圖瞭解一個人的微妙世界是如何組織的,我們將分析它的屬性,並告訴你哪些做法對自我認識可能是有用的。

人的微妙身體的結構和特性思想:職能和責任領域感官--感知世界的工具。自我--真實和虛假人類的靈魂是什麼超自然現象-上帝的面貌

《卡塔奧義》是古代吠陀的資料之一,介紹了一個名叫納奇凱塔的婆羅門之子與死神亞瑪拉吉王之間的對話。長池田的父親用他的兒子作為祭品,結果男孩進入了死界。年輕的長池田對吠陀的瞭解以及他的良好教養讓死神很高興,他同意回答年輕人的任何問題。然後納奇凱塔決定去看看一個人是由什麼組成的?靈魂在哪裡,如何讓自己的心順從?

在談話過程中:

"要知道,身體是戰車,心是車伕,心是韁繩。駕馭戰車的馬匹就是我們的感官,它們所走的路就是感官的物件。如果戰車達不到目標,人就白活了。"

死神認為,靈魂是一個乘客,心靈指揮著戰車,決定著人的命運如何發展。

事實上,人的靈魂只能觀望,它和身體一起在一連串的交替事件之間穿梭,而身體則是為了尋求感官享受的滿足。人的任務是學會如何統治身體,讓戰車駛向需要它的地方,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事件的直接參與者。

為了瞭解如何轉向,在駕校,會告訴學員變速箱、車速、車燈和喇叭的知識。同樣,為了控制自己,我們需要知道自己是由什麼組成的,如何把我們微妙身體的每一個元素都控制住。

薄伽梵歌》中談到了身體的結構,或者更具體地說,元素的從屬關係。在第三章中,克利須那向阿朱那解釋。"聖人宣說,感覺在無生之物之上,心在感覺之上,不動搖的心在心之上。而在這種心靈之上的,就是靈魂本身。"

人的微妙身體:結構和特性

微妙的身體通常被理解為能量資訊場,它可以分為三個部分:感情、心智和智力。

例如,透過劃分人的粗體,我們可以理解為,手臂、腿、頭雖然是同一個整體的一部分,但功能不同。同樣,我們也應該以同樣的方式來研究微妙的人體。

心是身體的主要元素

微妙身體的主要元素是菩提,即心。思想的主要任務是控制思想。是它讓我們的頭腦把事物分為有用和有害。如果與現代生活畫上等號,菩提就是大老闆,他檢查心靈的報告,給出評價,接受或拒絕。心靈預先評價形勢及其後果,而它的下屬--心靈,則從當下的角度來思考。菩提子會提前幾步思考,看到前景,並由此做出評估,是否對自己有利。

一個很容易說明這種情況的例子就是年輕的父母。如果他們聽到孩子在夜裡哭了,就會去看看他。心靈會抗拒,參與性地建議中斷的睡眠應該繼續,心靈會對情況做出評估:'如果我不起來,我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如果孩子生病了怎麼辦?"

人的思想既是精神的,也是實踐的。我們不難猜測,解決日常問題的責任在於實用心。對於我們的精神發展分別負責,精神思想。感謝心靈一個人可以形成一個人,得到深刻的精神體驗,以及長期幸福的狀態。不是一時的,透過感情的滿足來實現的,而恰恰是精神上的,更持久,更可靠。換句話說,一個人如果只活在一時的快樂中,是不可能真正快樂的。這些快樂是短暫的、暫時的。要滿足他們,需要巨大的資源,而對於一個發現了自己內心幸福的人來說,哪怕是一個麵包屑也足夠了。

為了讓我們的大腦發揮其功能,它需要三種能量。

記憶的能量意志力分析思維的能量

例如,由於記憶的能量,我們的大腦明白,如果我們吃了很多甜食,就會發胖。分析性思維的能量讓我們的大腦得出結論:如果我們現在好吃好喝,以後就需要為多出來的體重而後悔。而且,利用意志力的力量,我們經過糖果店。

因此,可以得出第一個結論。更多的時候,我們的感官真的是馬不停蹄地趕來趕去,沒有回頭看一眼,只為一時的快樂。不僅如此,熱心的馬兒通常會把一個人拉入一系列的麻煩之中。要想拿住它們可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一個好的戰車手。心靈就是這樣一個戰車,但為了讓心靈足夠強大,能夠應付感情,它需要不斷的訓練。

說到戰車,我們有理由想起《摩訶婆羅多》,有的資料稱之為戰車戰爭史詩。讀過或看過改編的人都會清楚地記得瓦蘇迪瓦·克里希納在庫魯克舍特拉戰場的戰鬥中扮演的角色。

一般認為,戈文達就是這樣表明諸神願意幫助和服務於他們的信徒。但同時,透過駕駛戰車,克里希納不僅僅是阿朱那生命和戰鬥成功所依賴的戰車手。他成了開啟阿茹娜的眼睛的頭腦,告訴他關於瑜伽和生命的意義,關於靈魂的體現,以及它要去哪裡。

思想:職能和責任領域

人心也叫瑪納斯。瑪納斯執行處理從感官接收到的資訊的功能。它將接收到的資訊分為兩類:喜歡和不喜歡。毫無疑問,任何一個男人都想享受生活。很難找到一個有夢想的人,否則。同時,人的思維也無法對快樂是否對我們的人格有用做出結論。心靈靠情緒生活,這是它的主要問題。當我們感到惱怒或憤怒時,如果我們感到受傷或被冒犯,我們的心靈就會開始向我們的心靈發出訊號,告訴我們這種情況將是不愉快的,而不是愉快的。同時,在經歷了靈感、決心之後,心靈告知戰車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同時,我們的心靈最常遇到的是曖昧或混雜的情緒。這種感覺的一個例子就是嫉妒。一方面,我們的心靈收到了負面的訊號,從而產生了不滿、憤怒。另一方面,同樣的嫉妒也會產生更多的吸引力。心裡會對情況產生另一種評價:"如果別人喜歡這個東西,說明我根本就需要它"。

人要感謝的是心靈的痛苦。不幸的是,追隨一種虛假的快樂,就會獲得一種不滿足感,而這種不滿足感逐漸變成痛苦。舉個例子來說明這種狀態,比如說,對無心購物的渴望。我們在商店裡看到一件自己喜歡的商品,一個漂亮的杯子或者一件新的毛衣。跟著感覺的衝動,心說:"買那個杯子吧。我們會很高興的!"。就這樣,杯子買了,一兩天過去了,有時十五分鐘就夠了,當我們的心靈在吶喊。"你為什麼要買這個?"。於是,我們清醒地評估了一下,發現自己花錢買了根本不需要的東西。錢是拿不回來了,這個東西似乎已經不可取了,更沒有必要了。購物狂沉浸在悲傷中,直到他在貨架上再次看到心儀的商品。

感官是認識世界的工具。

所描述的購物狂的例子表明,我們的戰車本質上是感官的人質。其實,感情只是我們認知世界的器官,透過它來認知世界。他們追求快樂,一旦得到快樂,就會要求新的快樂,因為他們已經對原有的快樂感到滿足。

根據吠陀經,我們所有的感官都與一個或另一個元素有關。例如,聽覺與乙醚、嗅覺與空氣、眼與火、水與舌、土與觸覺等緊密相連。換句話說,我們的感官是物質性的一部分。所以斷除對物質世界的執著才會如此困難。

感官很像章魚的觸角:它們伸向那些讓人高興和給人帶來快樂的東西。感官的觸角緊緊抓住慾望的物件。我們思想的全域性性任務是使觸角不與物質物件發生聯絡。這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需要我們自己長年累月的不斷努力。

感官有幾種特性:

它們可能附屬於感官,也可能脫離感官而行動。他們不僅可以附在物質上,也可以附在精神上。用現在、過去和未來時態行事。感情就像一團火:如果我們把木頭扔進火裡,它就會燃燒,但不會飽滿。感情也是如此:無論給他們多少享受,都無法滿足他們。他們的速度很高。他們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人的內心世界,但是,失去了心靈的控制,他們就會轉向外物。它們應該被心靈控制,但更多的時候它們是獨立行動,從而控制一個人。

遺憾的是,我們大家更多的時候是聽從感情的召喚,而不是理性的召喚。更多的時候,人們把它作為自己行為的某種理由。對於 "為什麼?"這個問題,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回答:"我覺得喜歡。一般來說,對於一個沒有生活經驗,不能建立複雜邏輯鏈的孩子來說,這樣的解釋是可以原諒的。但最近這樣的生活方式已經被成年人所接受。

無疑,跟著陣陣的感覺走,比跟著冷漠的心靈走要容易得多。但是,這並不能免除一個人對其行為的責任。最可悲的是,有時在感情的促使下,一個人可能會發現自己的生活處境非常困難,包括犯罪。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不良行為,有必要在遏制感情方面鍛鍊自己。最理想的方法可能是練習瑜伽,合理的苦行程度將能鈍化過度的慾望,追隨眼前的慾望。

真假的自我

在我們看來,自我作為人的微妙身體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一個大而有分量的東西。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的福利看得比別人的福利更重要,通常被稱為利己主義者。他們強調,他的自我高於一切。什麼是自我?

其實,自我是一層薄薄的,介於心靈和靈魂之間。吠陀資料區分了兩種型別的自我:真和假。一般認為,虛假的自我可以讓人認同外部因素和事件。例如,作為社群或社會團體的一員這樣的需求就是外在自我的一種表現。另一種需要,當一個人把自己放在比別人更高的層次上,希望得到對自己獨特性的確認,也是外在自我的一種表現。自我的另一個表現就是所謂的自我實現的需要。當一個人不僅要為自己的成功和勝利而歡喜,更要在這個世界上實現自己的內在本質。

由於虛假的利己主義,一個人覺得自己是獨立的,或者說,製造了獨立的假象。虛假的獨立意識與靈魂的真性相沖突,從而在人的內心產生新的痛苦。

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所有的得失,在某種程度上都與所述對抗有關。

真正的自我,反而使人為他人而活。真正的自我不需要太多的表現,應該培養積極的性格特徵,有助於針對假的勝利。

不幸的是,現代世界,包括商業世界,對一個人的某種觀念,叫他抓住更好的一塊,為自己而活。關於這一點,他們寫的書,它在培訓課上教,稱他們為 "個人成長培訓"。但是,這樣的個性在哪裡生長呢?很有可能,成倍地將虛假的自我膨脹到不可思議的地步。一個人為了獲得最低限度的加薪,被教成了字面上的行走。

這類培訓的師生努力獲得眼前的利益,用追夢來掩蓋,稱之為尋找天職,是自我實現的一種方式。

完全相反,同時也是真正的自我的一個突出例子,就是過去的老師,他們奉獻了自己和自己的知識,不求回報。他們追尋著自己的夢想,承載著自己的知識,真正地揭示了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目的。

當我們做這或做那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這會對他人的生活產生什麼影響?"那麼,透過對他人的思考和關心,我們可以使自我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人類的靈魂是什麼

靈魂也叫奧特曼,和我們的微妙身體很不一樣,靈魂是我們的人格,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我。這是我們與眾不同的地方,是我們的 "熱情"。

靈魂是我們戰車上的乘客。而且是一個比較小的。根據吠陀經,靈魂比針尖還小。靈魂存在的概念和靈魂重生的可能性在科學界常常被否定。有人說,看不見的東西不可能存在。我們看不到電流在電線中的運動,但我們不否認它的存在。同樣,靈魂也是如此:如果我們用普通的視力看不到它,也不能證明它的不存在。

靈魂是人體最重要的東西。我們運載心靈的主要目的是把靈魂帶到一個不會受苦的地方。事實上,所述的整個戰車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工作的。但我們常常忘記了追求恩惠的主要任務:我們自己以自己的努力阻礙了戰車的安靜行駛。及時發現偏離航向,迴歸正道,才是我們的能力所在。

永恆的靈魂

帕拉瑪特瑪(Paramatma指的是神的一個方面,它以某種方式存在於每個人身上。過去瑜伽士的奧特曼部分被比喻為一隻鳥,它坐在樹頂上觀察一個人做什麼,怎麼做。靈魂帕拉瑪特瑪(超靈是普遍的或永恆的靈魂)之間的聯絡被稱為良心。換句話說,我們的靈魂仰望神的指引,詢問在這種或那種情況下該如何行動。

在這裡,一個人和其他一切事物一樣,有權決定自己如何行動:憑良心或不憑良心。遺憾的是,在當代社會,人們往往忘記了良心的聲音,有時故意壓制良心的聲音,隨波逐流,被輿論引導。毋庸置疑,這是每個人的選擇,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但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希望並相信,思考過嬌軀結構問題的人,會憑著良心行事。

從瑜伽的角度來看,理想是按照良心法則生活。建立在隨心所欲基礎上的活動,不僅能夠讓人從生活中獲得真正的快樂,而且能夠從所做的行為中獲得真正的快樂。寧靜的心態永遠不會傷害一個人。相反,它能保證你和你的親人的安全。瑜伽師說,沒有比人的心靈更強大的東西了,這不是偶然的。身體只是一個工具,一輛戰車,需要一個好的車伕。一個戰車手,會引導它以最小的傷害透過坎坷的道路。

24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陳曉卿|樸素不過蘿蔔,溫情不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