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本書的作者是克里斯.安德森,他曾任美國《連線》雜誌的總編輯,被譽為是“資訊時代的精神領袖”,除了本書《免費:商業的未來》以外,還寫有另外一本著名的商業觀察著作《長尾理論》。

克里斯.安德森

關於免費,在網際網路經濟中,它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實實在在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可以免費發郵件,可以免費上論壇,當然也可以免費使用各種聊天軟體。這一切都是免費的,而且將來還會有更多免費的商品。

作為消費者,當我們聽到免費一詞時,大概都會提高警惕,因為我們都知道,天上不會掉餡兒餅,貪小便宜容易吃大虧。但我要說的是,如果在21世紀前,那麼我要恭喜你,因為你不僅是一個正直的人,還是一個聰明的人。不貪小便宜,這是為人處世的哲學,但是,放在當今社會里,特別是在商業活動中,好像已經不太適用了,為什麼?因為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免費的時代。如果你只是一個純粹的消費者,那也沒什麼大不了,但如果你是一個企業的老闆,那麼你就相當危險了,因為你很可能在新的市場洗牌中被淘汰。不信我們一起來看:馬化騰的微信你在免費用,你沒有花錢,你也不打算花錢,但馬化騰卻賺了錢。抖音影片你在免費看,你也沒花錢,同樣也不打算花錢,但抖音也賺了錢。但反觀收費的專案,那些價格高昂的商品,或許它的公司第二天就倒閉了,那些位置不錯的門店,老闆也常常抱怨賺不到錢。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那是因為時代發生了變化,變化的速度讓我們來不及反應。

在本書中,作者的觀點是,商業的未來是免費。對,就是免費,你並沒有理解錯,就是產品的零價格。那麼,既然產品的價格是零,還怎麼賺錢呢?這不是天方夜譚嗎?但本書的作者並不這麼認為,他認為:免費恰恰是商家賺錢的工具,也許你並不認同,但證據就擺在眼前。如果你想在未來的商海中分一杯羹,那就請仔細研究這本書。

下面,我們將透過兩個方面來解讀本期的核心內容:

第一,免費在商業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形式。

第二,充裕思維方式在位元組經濟時代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先看第一部分:免費在商業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形式。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消費者心中,商家推出的免費活動,不過是一種拉攏客戶的噱頭。但是,在傳統的商業模式中,這種手段卻是屢見不鮮。比如說大型商場的免費試吃活動,在比較顯眼的位置,促銷人員會拿著一個小盤子,裡面放著掰成小塊的薯片、海苔等一些小零食,當顧客經過時,他們就會喊出免費品嚐的口號,並且還會主動送過來一塊。這時候,很多顧客就會接受這免費的試吃,特別是嘴饞的小朋友,他們就更加經不住這種誘惑。當他們在品嚐的時候,促銷人員又不失時機地介紹這些小吃的口感以及品類,大多數情況,他們還會在顧客面前展示完好包裝的商品,而顧客呢?大多數也會接住促銷人員的商品,然後放進自己的購物車。那麼,這些零食的口感到底如何呢?答案是不知道的。但為什麼很多顧客還會接受呢?其實原因很簡單,當顧客接受免費饋贈的時候,內心裡多多少少會產生一些感激和愧疚,在這個時候,他們也是有點緊張的。因此,他們就沒有心思再去細品零食的味道,在潛意識的引導下,他們渴望做出投桃報李的舉動。所以,最終他們就接受了商品。當然,放進購物車的商品肯定不會全部售出,但還是會有一部分被成功賣出。在這個過程中,促銷人員不僅成功賣出了一部分商品,還讓商品得到了曝光。但是,如果沒有這個免費試吃的環節,商品只能老老實實地躺在貨架上,只有專門去找的人才會看到它。

除了商場的免費試吃活動,我們也會經常看到一些買一送一的活動,還有充話費送手機、酒吧消費女士免單、電影院兒童免門票等活動。這些活動所附帶的價值,看似是實實在在的免費,但明眼人還是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貓膩,比如商場的免費試吃,顧客確實吃到了免費的零食,但這個成本是非常廉價的,而商家卻用這個廉價的成本換取了銷量的提升,還讓自己的商品得到了很好的宣傳。比如說電影院兒童免門票,但同時又規定未成年人不能單獨入場。或許一開始,不論是兒童還是家長,他們對這場電影都不感興趣,但家長為了佔這個便宜,就選擇了買門票。在這個過程中,電影院看似送出了一張免費的門票,但他們一點也不吃虧,因為對於電影院來說,在沒有滿座的情況下,一個人也是看,兩個人也是看,其成本其實是一樣的。再比如買一贈一的活動中,看似第二件商品不要錢,但事實上商家已經把第二件商品的成本算進了第一件的價格裡。

總之,在商業活動中,從表面上看,免費活動確實讓客戶佔了些便宜,但事實上他們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實惠,最後的贏家還是商家。究其本質,這些免費活動並不是針對單一的物件。免費活動也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而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金錢在不同產品之間,在人與人之間,甚至在現在和未來之間發生著轉移,最終的流向還是商家的口袋。在經濟學中,這種現象被稱為“交叉補貼”,它的基本思路是透過比較優惠甚至虧本的價格出售某一種商品,促進其他盈利產品的銷售,最終實現盈利最大化,這就是傳統商業模式中免費的本質。

不過,在商業活動中,免費活動還分為不同的模式,在本書中,作者將這些免費模式總結為四大類,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四大類都是什麼:

第一類,直接交叉補貼。這種模式其實非常好理解。說白了,就是金錢的轉移過程非常明顯,看得見也摸得著,比如說買一贈一的活動,第二件的成本就實實在在放在第一件的價格裡。

第二類,三方市場。這種模式看起來很抽象,但其實也不難理解,就是商家與客戶之間沒有直接的對應關係,金錢的轉移需要透過第三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影視節目的廣告。比如說愛奇藝、騰訊等影片平臺,很多影片都是可以免費觀看。我們都知道,這些平臺在拿到版權的時候肯定要付出成本,但他們並不會向觀眾收費,而是讓商家買單。但是,觀眾在觀看影片的同時,也得觀看商家的廣告。在這個過程中,觀眾跟商家之間看似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在平臺的操作下,觀眾的位置事實上已經發生了轉變,觀眾看影片本來應該付錢,但他們並沒有付錢,而是被平臺賣給了商家,觀眾看了廣告後就會選擇購買商品。我們回頭去看,平臺相對商家來說是賣家,它應該把優惠給商家,但最終卻給了觀眾,而商家相對觀眾來說也是賣家,正常來說,他的優惠也應該給觀眾,但最終卻給了平臺。總之,在這三方的關係中,補貼並沒有發生在直接的買賣雙方之間,但他們的任何一方都會為另一方買單。

以上是免費模式中的兩種,這兩種模式在傳統商業活動中非常普遍,但從本質上講,他們並沒有實現真正的免費,根據上面的介紹以及例項我們會發現,這種所謂的免費是建立在付費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客戶想要得到免費的服務,必須付出更多的成本,比如說買一送一的活動,商家定下的規則是,你只有買了第一件,才會免費給第二件,他們永遠不可能直接免費給你第二件。再比如電視類節目,觀眾在收看節目的同時,也得或多或少地看一些廣告,節目主辦方永遠不可能只播放節目而不插播廣告。總之,在傳統的免費模式中,商家不可能無限制地免費,究其根源,還是因為成本的限制。那麼,在現代商業活動中,能否做到真真正正的免費呢?答案是肯定的,這也是本書所要討論的重點。下面我們來看看其他兩種免費模式。

第三種模式,免費加收費模式。大家突然聽到這個名詞時,肯定會認為,這不還是要收費嗎?這不跟捆綁銷售沒什麼區別嗎?但我要說的是,的確有區別,這種收費並不是強制性收費,也就是說,在這種模式下,在沒有任何條件的情況下,客戶也能獲得免費的產品。我們還拿影片平臺來舉例子。我們且不說那些剛剛上映的需要收費才能觀看的新片,只說免費的影片。前面我們說,就算你一分錢也不願意花,你仍舊可以免費看這些影片,但你卻必須要看一些廣告。這對觀眾來說並沒有什麼成本。但如果你不想看廣告,你就可以開會員,可以每次都跳過廣告。大家看,在這個過程中,想要得到免費的服務完全不需要成本,就相當於買一送一的活動你直接拿了第二件商品。但如果你想得到更好的服務,你就需要花點錢,但這是你個人意願,並沒有任何人強迫。

下面我們還有一個更加典型的例子,就是當下流行的主播行業。大家都知道,在收看主播的直播節目時,根本不需要入場券,直接進入房間欣賞就可以。在一場直播中,需要花錢的地方無非就是打賞或者送虛擬禮物等類似的環節,但如果你不花錢,也可以照樣看,只不過花錢的人能夠得到跟主播交流的機會,或者就算你不花錢,照樣也可以跟主播交流,而那些花錢的人也不過是尋求一種自我的滿足。在這個過程中,幾乎任何實質性的服務都是可以免費獲得的,這基本上就做到完全免費了。

說到這裡就會有人說,不管是平臺還是主播,他們既然不收費,那麼賺錢呢?豈不是要虧本了嗎?在這裡我們需要解釋一下影片平臺這個問題,我們現在討論的是以排除廣告收入為前提。照這個邏輯去考慮的話,不管是影片平臺還是主播們,他們付出了成本,為大家提供了免費的服務,但並沒有強制收費的專案,看起來確實是一樁賠本的買賣。但是,在網際網路產品中,都有一個5%原則,也就是說,5%的付費客戶是他們產品的主要收入來源。那麼,在自願消費的前提下,付費客戶能否達到5%這個比例呢?有人說,既然免費就能得到相應的服務,那我為什麼還要掏錢呢?但事實情況是,只要你的產品不是特別爛,就算是免費的,依然會有人願意花錢去為價值買單,而且完全可以達到5%這個比例。這個倒不是什麼商業規律,而是一個客觀的事實,如果要討論這一點,就要涉及到人性的範疇。那麼,有了5%的付費使用者,商家就能賺錢嗎?這就要看客戶群體的規模了。比如說,如果開一場直播需要花費100塊,參與打賞的觀眾平均消費一次主播能得到10塊錢,那就需要有200個觀眾打賞才能夠保本,如果打賞觀眾人數大於200人,主播就能實現盈利了。而且,在觀眾人數增加,打賞次數增加的同時,主播的成本並沒有任何增加。

我們再來看看第四種模式,非貨幣市場。在這種模式下,並不會產生貨幣或者物質上的交換。典型的例子是百度知道、知乎、維基百科等問答平臺,使用者提問時並不需要付費,也沒有其他成本。而其他使用者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並沒有受到任何人的脅迫,完全是自願的行為,在這中間,就算想花錢也沒途徑。另外在一些論壇上,人們發帖是免費的,而版主將資訊歸類整理也得不到任何報酬,雙方都是自願的。從上面我們看到,在這種模式下,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並不是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使用者付出的僅僅是勞動,而且全部都是自願的行為,而得到的則是榮譽和自豪感。這是一種完全免費的模式。

以上內容就是商業活動中關於免費的介紹,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商業活動中免費的本質,而作者也為我們總結了四種免費的模式。從根本上說,商家推出的免費活動,其初衷還是為了實現更多的盈利。但在這裡我要說的是,第四種模式,也就是非貨幣市場,由於它並不涉及金錢的往來,因此也很難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但這並不是本書所要討論的重點,我們的重點還是放在免費加收費的這種模式上,而這種模式就涉及到一個叫做充裕思維方式的概念,下面我們就針對這一思維方式來進行詳細的探討。也就是本書的第二部分重點:充裕思維方式在位元組經濟時代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充裕思維方式的基本理論就是主張浪費行為。如果聽到這句話,大家肯定會大跌眼鏡了。我們都知道,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且歷來著名的商業大咖都是以節儉聞名於世,比如說長實集團李嘉誠,比如蒙牛集團牛根生,再比如臺塑集團王永慶,而且在民間也流傳著眾多讚頌和宣揚節儉的格言,如此之外,如果一個企業的負責人能夠做到勤儉節約的話,這對企業的發展也是非常有利的,但我們今天為什麼又要強調主張浪費的充裕思維呢?這就不得不從工業時代遺留下來的傳統思維方式說起。

傳統的經濟學強調的是最佳化配置稀缺的資源,也就是說,資源是有限的,要想讓這些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我們就需合理地配置,特別是進入21世紀後,能源的緊缺更成了全球性的危機。當然,經濟學討論的不僅僅只是能源這種有形的資源,還有其他方面的資源,比如說職位,比如說市場,再比如說現金流。在這裡,我們也可以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買了一套兩居室的商品房,自己需要住一間,另外一間可以改造成客房,如果有朋友來的話,就可以隨時入住。但這樣,你想再設一個書房就沒有地方了,但你又根本沒必要再去買一套房。事實上,你完全可以把客房改造成書房,由於朋友也不是經常來,所以,你只需要買一張摺疊床就好了,這樣的話,等朋友來的時候,摺疊床直接展開,就可以使用了。在這裡,房屋的空間就是資源,但資源是稀缺的。再比如,一個部門只有一個經理,如果你想做經理,就只有等到原來的經理升遷或者離職。在這個案例裡,經理的位置就是資源,但它同樣也是稀缺的。

在傳統經濟環境中,不管是有形還是無形的資源,它們都是有限的,而有限就代表著稀缺。但是,現在卻不一樣,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位元組經濟時代中,而位元組經濟時代中並沒有稀缺的概念。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看看摩爾定律。

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曾經預測過,積體電路上可以容納的元器件的數量會在每18個月增加一倍,這就意味著電腦的效能每18個月就會提高一倍。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電腦技術發展到現在,處理器、儲存和網路都實現了無限的可能,在這種無限的基礎上,網路世界形成了,由於處理器速度的無限快,網速的無限快,以及儲存量的無限大,這就造就了網路世界的無限大,在這個無限大的網路世界中,任何線上資源的邊際成本,都會無限接近於零。在這裡我們需要解釋一下什麼叫邊際成本。在經濟學裡面,邊際成本指的是增加一個單位的產量,或是購買一個單位的產品,所造成的,成本的增加量。那麼,為什麼網路資源的邊際成本會接近零呢?我們來看看主播的例子,他們的產品就是自己的直播,而產量就相當於觀眾觀看的總頻次。比如說,有10個觀眾看了他的直播,那麼他的產量就是10,如果有100個人看了他的直播,那他的產量就是100,但是產量從10增加到100,主播並沒有增加任何的成本。從這個角度看,網路資源實際上無限的,在面對有限的資源時,我們需要用管理稀缺的思維方式。而面對無限的資源時,我們當然要用管理充裕的思維方式。因此,在位元組經濟時代,作者才會讓我們大膽地浪費。下面我們來看看充裕思維方式在位元組經濟時代的具體表現。

短影片平臺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在這些平臺上,我們能看到非常高雅的東西,也能看到非常低俗的內容,有跳舞的,也有唱歌的,當然也有故作嬌態賣萌的。我們也知道,與這些短影片平臺相關的負面新聞也是層出不窮,而且它們也多次受到相關部門的處分,但他們為什麼還是要堅持以前的風格呢?事實上,這裡面就是一個管理充裕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自己看不順眼的影片,有的人卻看得津津有味。這說明什麼呢?這說明每一個人的審美觀都是不同的,一個人的喜好只能代表他自己,並不能代表其他人。你喜歡的型別可能跟我喜歡的不一樣,我喜歡的型別也跟其他人喜歡的不一樣,但平臺上的任何內容都有喜歡的人,只不過是人多人少的問題。因此,那些我們自己看不順眼的東西,對於平臺來說卻是有用的。如果說平臺的儲存空間是有限的,那麼他們也會對內容進行優劣的篩選,但問題的關鍵是,平臺的空間無限大,他們根本不用擔心儲存空間不足的問題。因此,雖然有些內容對他們的作用並不是很大,但蒼蠅再小也是肉,他們何必捨棄呢?

其實這種情況在其他新媒體平臺上也是非常普遍的,比如說八卦新聞的推送,比如說老新聞的翻新重讀,造成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平臺管理者的充裕思維方式。

但是,要想養成充裕的思維方式,還是有一定阻力的,那就是人們在傳統經濟時代養成的管理稀缺的思維方式。事實上,就算在傳統的經濟領域中,也有實現邊際成本趨向於零的可能性,這就需要企業去開發無限的可能性,讓產品自己去尋找自己的歸宿。當然,這就需要企業管理者擁有充裕的思維方式。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讓邊際成本趨近於零呢?又為什麼要養成管理者充裕的思維方式呢?這是因為,免費是商業的未來,而免費的前提就是邊際成本無限趨近於零,想要邊際成本無限趨近於零,就需使用充裕的思維方式。在經濟學裡流行著一種邊際定價法理論,也就是說,在充裕的市場中,產品的價格應該與邊際成本劃等號。而在現在的位元組經濟時代中,網路產品的無限充裕就代表著邊際成本無限趨近於零,這就使得產品的定價無限趨近於零,因此,免費也就成了必然的結果。

那麼,在產品免費的前提下,商家如何才能實現盈利呢?答案就是規模。這就要說到我們剛才說過的5%原則,我們前面講過,儘管商家的產品是免費的,但仍舊還有5%的使用者願意去花錢,而商家的收入來源也正是這5%的使用者,商家想要賺取更多的利益,就只能想辦法增加這5%的使用者量,也就是不斷擴大規模。那麼,商家如何才能擴大規模呢?唯有免費。講到這裡,一切似乎進入了一個死迴圈。這確實也像是一個死迴圈,但並不是沒出路,作者給出的答案是浪費。在免費的前提下想要擴大規模,那就只能增加前期的投入,在這個過程中,商家在免費的基礎上往往還要給使用者一定的好處。相關的案例我們應該都見過,在前幾年的網路巨頭大戰中,他們為了爭奪某一領域的使用者,往往投入大把的鈔票,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最大實惠的往往是使用者。他們的行為看似是浪費,實則是為了擴大自己的使用者規模,是為後期的盈利打下堅實的基礎。

好了,以上內容就是關於充裕思維方式的解讀,我們可以看到,在位元組經濟時代中,免費依然成了商業的未來,而管理充裕的思維方式正是在免費的商業環境中賺取利潤的法寶。

至此,我們本期要講的核心內容就為大家講解完畢,下面讓我們做一個簡單的總結:在傳統經濟時代,免費並不是不要錢,只是金錢在不同物件之間發生了轉移,商家推出免費活動的目的還是想要實現盈利的最大化,但他們不可能做到無限的免費。但是,在位元組經濟時代中,免費就會發生本質的變化。由於電腦技術的發展,致使網路產品的邊際成本無限趨近於零,這就導致了產品的價格無限趨近於零,最終結果是,真正的免費也成了商業的未來。在免費的商業環境中,規模是商家盈利的法寶,想要擴大自己的規模,就不得不採用充裕的思維方式,這也是商家能夠取得最終勝利的法寶。

5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憨漢失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