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針刀的無菌操作

1.手術環境建立針刀治療室,室內紫外線空氣消毒60分鐘,治療臺上的床單要經常換洗、消毒,每日工作結時,徹底洗刷地面,每週徹底大掃除1次。

2.手術用品:消毒小針刀、骨科錘、手套、洞巾、紗布、外固定器、穿刺針等需高壓蒸氣消毒。

3.醫生、護士術前必須洗手。用普通肥皂先洗1遍,再用洗手刷沾肥皂水交替刷洗雙手,特別注意指甲緣、甲溝和指蹼。繼以清水沖洗。

4.術野面板充分消毒,選好治療點,用棉棒沾紫藥水在面板上做一記號。然後用2%碘酒棉球在記號上按壓一下使記號不致脫落,以記號為中心開始逐漸向周圍5cm以上塗擦,不可由周圍再返回中心。待碘酒幹後用75%酒精脫碘2次。若用0.75%碘伏消毒面板可不用酒精脫碘。之後,覆蓋無菌小洞巾,使進針點正對洞巾的洞口中央。

5.手術時醫生、護士應穿乾淨的白大衣、戴帽子和口罩,醫生要戴無菌手套。若做中大型針刀手術,如關節強直的糾正、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骨折畸形癒合的折骨術則要求醫生、護士均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患者術後常規服用抗生素3日預防感染。

6.術中護士遞送針刀等手術用具時,均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程進行。不可在手術人員的背後傳遞針刀及其他用具。

7.一支針刀只能在一個治療點使用,不可在多個治療點進行治療,以防不同部位交叉感染。連續給不同患者做針刀治療時,應更換無菌手套。

8.參觀針刀操作的人員不可太靠近術者或站得太高,也不可隨意在室內走動,以減少汙染的機會。

9.術畢,迅速用創可貼覆蓋針孔,若同一部位有多個針孔,可用無菌紗布覆蓋、包紮。囑患者3日內不可在施術部位擦洗。3日後,可除去包紮。

患者體位選擇

仰臥位

患者平臥於治療床上,項部加軟枕,頭後仰。此體位適用於股神經卡壓綜合徵、股前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徵、腓總神經卡壓綜合徵、腓淺神經卡壓綜合徵、 morton蹠骨痛等疾病的針刀治療。

側臥位

患者側臥於治療床上,下肢屈曲90°。此體位適用於肋間神經卡壓綜合徵、蹠管綜合徵等疾病的針刀治療。

俯臥位

患者俯臥在治療床上,腹部置軟枕。此體位適用於枕大神經卡壓綜合徵、胸廓出口綜合徵、胸長神經卡壓綜合徵、肩胛上神經綜合徵、臀上皮神經卡壓綜合徵、梨狀肌綜合徵等疾病的針刀治療。

坐位

患者端坐於治療床前,將患側上肢屈曲90°放於治療床上,並將前臂下置軟枕。此體位適用於肩胛背神經卡壓綜合徵、四邊孔綜合徵、前臂內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徵、旋前圓肌綜合徵、肘管綜合徵、橈管綜合徵、骨間後神經卡壓綜合徵、橈神經淺支卡壓綜合徵、腕管綜合徵、腕尺管綜合徵、正中神經返支卡壓綜合徵等疾病的針刀治療。

患者的術前麻醉

區域性浸潤麻醉

由針刀手術者完成區域性麻醉。選用1%利多卡因,一次總量不超過100mg。

持針刀姿勢

持針刀姿勢正確是針刀操作準確的重要保證。針刀不同於一般的針灸針和手術刀針刀是一種閉合性的手術器械,在人體內可以根據治療要求隨時轉動方向,而且對各種疾病的治療刺入深度都有不同的規定。因此正確的持針刀姿勢要求能夠掌握方向,並控制刺入的深度。

以醫者的右手食指和拇指捏住針刀柄,並且和針刀刀在同一個平面內,針刀柄的方向即是刀口線的方向,所以可用拇指和食指來控制刀口線的方向。

針刀柄扁平呈葫蘆狀,比較寬闊,方便拇、食指的捏持,便於用力將針刀刺入相應深度。中指托住針刀體,置於針刀體的中上部位。

如果把針刀總體作為個槓桿,中指就是槓桿的支點,便於針刀體根據治療需要改變進針刀角度。無名指和小指置於施術部位的面板上,作為針刀體刺入時的一個支撐點,以控制針刀刺入的深度。

在針刀刺入面板的瞬間,無名指和小指的支撐力和拇、食指的刺入力的方向是相反的,以防止針刀在刺入面板的瞬間,因慣性作用而刺入過深。

另一種持針刀姿勢是在刺入較深部位時使用長型號針刀,其基本持針刀姿勢和前者相同,只是要用左手拇、食指捏緊針刀體下部。一方面起扶持作用,另一方面起控制作用,防止在右手刺入針刀時,由於針刀體過長而發生針刀體弓形變,引起方向改變。

以上兩種是常用的持針刀姿勢,適用於大部分的針刀治療。治療特殊部位時,根據具體情況持針刀姿勢也應有所變化。

進針刀方法

定點

在確定病變部位和精確掌握該處的解剖結構後,在進針部位用紫藥水做一記號,區域性碘酒消毒後再用酒精脫碘,覆蓋上無菌小洞巾。

定向

使刀口線和大血管、神經及肌肉纖維走向平行,將刀口壓在進針點上。

加壓分離

在完成第2步後,右手拇、食指捏住針柄,其餘3指托住針體,稍加壓力不使刺破面板,使進針點處形成一個長形凹陷,刀口線和重要血管、神經以及肌肉纖維走向平行。神經和血管就會被分離在刀刃兩側。

刺入

當繼續加壓,感到一種堅硬感時,說明刀口下面板已被推擠到接近骨質,稍一加壓,即穿過面板。此時進針點處凹陷基本消失,神經和血管即膨起在針體兩側,此時可根據需要施行手術方法進行治療。

所謂四步規程,就是針刀進針時,必須遵循的4個步驟,每一步都有豐富的內容。定點就是定進針點,定點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治療效果。定點是基於對病因病理的精確診斷,對進針部位解剖結構立體的微觀掌握。

定向是在精確掌握進針部位的解剖結構前提下,採取各種手術入路確保手術安全進行,有效地避開神經、血管和重要臟器。

加壓分離,是在淺層部位有效避開神經、血管的一種方法。在前3步的基礎上,能開始第4步的刺入。

刺入時,以右手拇、食指捏住針刀柄,其餘3指作支撐,壓在進針點附近的面板上,防止刀鋒刺入過深,而損傷深部重要神經、血管和臟器,或者深度超過病灶,損傷健康組織。

常用針刀刀法

縱行通法

針刀刀口線與重要神經、血管走行一致,針刀體以面板為圓心,刀刃端在體內做縱向的弧形運動。主要以刀刃及接近刀鋒的部分刀體為作用部位。

其運動距離以cm為單位,範圍根據病情而定,進刀至剝離處組織,實際上已經切開了粘連等病變組織,如果疏通阻力過大,可以沿著肌或腱等病變組織的纖維走行方向切開,則可順利進行縱行疏通。

橫行剝離法

橫行剝離法是在縱行疏通法的基礎上進行的,針刀刀口線與重要神經、血管走行一致,針刀體以面板為圓心,刀刃端在體內做橫向的弧形運動。橫行剝離使粘連、痕等組織在縱向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其鬆解度,其運動距離以cm為單位,範圍根據病情而定。

縱行疏通法與橫行剝離法是針刀手術操作的最基本和最常用的刀法。臨床上常將縱行疏通法與橫行剝離法相結合使用,簡稱縱疏橫剝法,縱疏橫剝1次為1刀。

提插切開剝離法

刀刃到達病變部位以後,切開第1刀,然後當針刀提至病變組織外,再向下插入切開第2刀,一般提插3~5刀為宜。適用於粘連面大、粘連重的病變。如切開攣縮的肌腱、韌帶、關節囊等。

骨面鏟剝法

針刀到達骨面,刀刃沿骨面或者骨嵴切開與骨面連線的軟組織的方法稱為鏟剝法。此法適用於骨質表面或者骨質邊緣的軟組織(肌肉起止點、韌帶及筋膜的骨附著點)病變。

電生理線路接通法

適用於因電生理線路紊亂或短路引起的各種疾病。從病變的電生理線路的兩端經皮刺入,讓兩支針刀的刀刃反覆接觸(務使兩針刀同條直線上),一般選擇2~3條這樣的直線進行上述操作,操作完畢後出針。

6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話說世界」腳踏車是如何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