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於1861年登基,登基的時候只有6歲,開始鑄造發行同治通寶。但這個時候的朝廷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辛酉政變導致的朝堂不穩,這種宮廷內鬥又持續了很多年,影響了錢幣的鑄造。
而且咸豐時期經濟和鑄錢上的諸多問題,在同治登基初期依舊在延續:太平天國運動如火如荼,發達的江南地區被太平軍掌控,西南地區的銅礦運不出來,兩廣的賦稅運不過來。因此初期的同治通寶也不得不鑄造了一些鐵錢,以延緩經濟問題。
朝局穩定之後的同治通寶還是很有看頭的。市面上能看到的同治通寶錢文是楷書,直讀,背面是22個鑄幣機構的名稱,包括泉源直蘇昌浙福濟雲廣桂鞏川東武臺陝南晉黔,還有伊犁和阿克蘇。常見的同治通寶錢幣直徑在25毫米左右,重2-3.6克,部分特殊的版本尺寸比較大,重量也更重。
和其他清朝的年號錢相比,同治通寶的特點比較突出,最大的特點就是同治通寶的邊緣非常的款,而且錢文雕刻得很有氣勢,與乾隆通寶、光緒通寶那種軟趴趴的字型明顯不一樣。經常關注的清錢的朋友,一眼就能看出同治通寶與其他通寶的差異,也正是憑藉這兩個特點,讓同治通寶擁有不俗的人氣。
但是我們也應該理性地看到,由於割地賠款開放口岸,當時的朝廷在經濟上已經陷入危機,而鑄造銅錢一直都是入不敷出的,各個省份的鑄造局運營都不是非常好,再加上上述的一些原因,導致同治通寶實際上的鑄造效果並不令人滿意,大量的同治通寶都是比較粗糙的,模具不對、錯版、錢文顛倒的現象屢見不鮮。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