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

聖誕節(12月25日)馬上就要到了。

有朋友問我:要不要給孩子過聖誕節?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現實,也很尖銳的問題。

我理解他的心情。因為聖誕節是洋節,這兩年國內總體上不提倡。

前一段時間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還發生一件事情,感恩節那天,宿管阿姨派發巧克力,竟然被研究生威脅要舉報。

網上還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影片,一箇中年大叔衝進一家正在舉辦洋節派對的早教中心,怒斥“帶孩子過洋節是何居心”。

此時,如果給孩子過聖誕節,似乎總有名不正言不順的感覺,說不定還會引來“不愛國,崇洋媚外”的指責。

2

我的回答很明確:可以過洋節。

從國家文化安全、意識形態的層面考慮,不提倡過洋節,是正確的,也是有必要的。學校、機關、公司這樣的團體,如果要搞聖誕節活動,則一定要慎重,需要遵守相關規定。

但對個體來說,國家不提倡,並不等於禁止。只要法律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那麼過什麼節日,怎麼過,這就是老百姓個人的權利,任何人無權干涉。

有些人說“過洋節是崇洋媚外”,那種態度太狹隘了,也是對歷史、現實的無知。

事實上,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了,像感恩節、聖誕節、萬聖節、情人節這些“洋節”,也早已融入了很多普通中國人的生活,成為生活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以我的體會,絕大多數老百姓過洋節,只是找一個機會聚一聚,收收禮物,放鬆放鬆罷了,距離“崇洋媚外”還有十萬八千里都不止。

我自己從出生到現在,雖然三十多年了,從來沒有過過聖誕節。但是有了孩子之後,這兩年我都會給孩子買聖誕節禮物。

3

當然,可以過洋節,不代表擔心是多餘的,對洋節一點警惕心都不能有。

西方人的節日,不僅僅是我們老百姓理解的送個禮物、吃個飯這麼簡單。它的背後有它獨特的歷史、傳統。

很多國外機構、人士在中國鼓吹洋節,也會有一些擺不上臺面,甚至於居心叵測的戰略、利益考慮。

國家、文明之間有交流、學習,也有對抗、敵意。那些和平演變的事,並不是嘴上說說而已,而是現實中每天都會發生的事。

這就提醒我們,可以過洋節,但一定要明白過再多的洋節,都不能替代我們自己傳統的節日。

透過洋節,可以學習、瞭解別人的歷史、節日,是為了汲取經驗教訓,讓我們自己的老百姓過得更好。

而不是數典忘祖,讓別人的文化、傳統佔滿自己的中國“心”。

中國“心”又在哪裡呢?

在冬至的餃子,在春節的團圓,在孔子的“仁”,在莊子的“逍遙遊”,在幾千年沒有中斷過的文明傳統裡。

4

文明是需要交流的。

越開放,越包容,始終保持對外交流、學習的文明,也越有活力。漢唐能有盛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此。

今天,對我們這幾代人來說,一個非常大的幸運是,我們親眼見到了一個古老的文明古國正在重新走向世界的中心,漢唐盛世有極大的機率重現。

這種幸運並不是人人都有的,我們不應辜負,也不能辜負。

我們這一代人的自信也應該再強一點。

不僅能夠更加冷靜、客觀地看待西方經濟社會的歷史、成就、利弊。也更能警惕因為崛起而產生的盲目、虛驕的排外情緒。

在一種交流、開放的大格局中,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讓中國本土的節日,更豐富、更靈活,更加有吸引力,如何將洋節融入我們的傳統。

完全沒必要搞得如臨大敵,好像馬上就要國將不國了。那隻會暴露自己的狹隘與虛弱。

今日互動

15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彩虹4被擊落、商飛“天工”無人機、土耳其大型無人機即將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