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在看《知否》原著的時候,我一直期盼著盛老太太獲得一個讓人滿意的結局,相比於男女主角,她才是我最喜歡的人物。她睿智,慈祥,明理,有著深遠的眼光,是盛家的定海神針。

盛家,對不起盛老太太。在她年輕的時候,她深愛的探花郎辜負了她,毀了她的愛情和婚姻,還讓她承受了喪子之痛;她精心撫養盛紘長大,為他的仕途殫精竭慮,到了最後,盛紘對她的孝只是出於表面,只是為了圖個好聽的名聲。當她遭到毒害的時候,這位讓她傾盡了半生心血的庶子居然只顧著自己的顏面,不肯為她主持公道。

01.

盛老太太的性情十分高傲,面對這樣不孝的兒子和傷害了自己的兒媳婦,她如何能過得舒服?可是,在古代,她除了繼續待在盛家,繼續容忍盛紘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晃悠,她還能怎麼辦?

好在,她養出了兩個靠譜的孫子孫女,那就是盛長柏和盛明蘭。

盛明蘭對盛老太太的孝,不必多說,無論是身邊的人還是讀者,都看得很清楚。

如果沒有盛老太太的精心撫養,幼年喪母、不得父親寵愛的盛明蘭都不一定可以長大成人,即使長大了,也很難嫁入顧家,成長為一位侯門主母。

為了給祖母主持公道,盛明蘭不惜冒著得罪父親、失去孃家、與兄姐反目成仇的風險,也要嚴懲康王氏。

盛明蘭想把盛老太太接到寧遠侯府養老,雖然顧廷燁肯定支援她,但是盛老太太是不會答應的。

如果盛老太太去了顧家養老,風言風語就會把盛紘一家人給淹沒,還會連累到盛紘的兒女們。盛老太太為盛家做了那麼多,不可能為了一己之私置盛家人的名聲和前途不顧。

這個時候,盛長柏出場了,他做了兩件事情,讓盛老太太得到了最好的結局。

第一件事,就是盛長柏接到海氏的書信後,與顧廷燁及時回援盛明蘭。盛長柏為人正直,大義凜然,首先處置了自己的母親王若弗,罰她回到老家吃齋唸佛十年。接著,又用自己的前途作為要挾,讓父親盛紘不敢再打馬虎眼,讓母親甘願受罰,讓外祖母再無庇護康姨媽的藉口。

康姨媽受罰,被關入慎戒司,王若弗被罰回老家吃齋唸佛,盛老太太得到了該有的公道。

第二件事,那就是盛長柏接走了盛老太太。盛長柏即將離京赴任,在臨走之前,盛長柏說服了祖母,將盛老太太接走養老。

長柏含笑看著祖母,過了會兒,他忽的跪下:“如無意外,孫兒這回當會續任。待祖母病好了,就跟孫兒一道過去罷。”

盛老太太沉吟不語,長柏輕輕道:“祖母全都知道了罷。”盛老太太苦笑道:“房媽媽瞞不住我。唉,人心叵測,誰料我這把年紀了,還有如此奇遇。”

長柏仰頭道:“祖母,跟孫兒到任上去罷。那兒雖不如京城繁華,但民風淳樸,山清水秀,景緻別有一番風情。祖母不是老想到處走走麼,就跟孫兒去罷。”

盛老太太嘆道:“惦記著到處走走的,不是我,是孔嬤嬤。她身子不好,早早去了,我總想替她圓了這個心願。”

“這不是正好麼。”長柏道,“我和您孫媳定會好好孝敬您的。”

盛老太太的後半生跟著盛長柏,遊山玩水,含飴弄孫,離開了高宅大院,過上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晚年生活。盛家的事情不需要她費心,也不需要再搭理那對不孝的兒子兒媳婦,日子過得很是舒服。

盛明蘭多次想要搶到盛老太太的贍養權,都敗下陣來。

02.

在《知否》裡,盛老太太被搶著養老,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養孫防老,有時候比養兒防老靠譜。

作為老人,對孫子輩要好一點,要做到一視同仁,要成為一個慈祥不失嚴厲的祖父母。你對孫子輩好一點,有3個好處,可以幫到你的晚年。

首先,對孫子輩好一點,可以得到兒媳婦的感激;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是父母的寶貝。在很多情況下,你得罪了一個人,人家也許大度,不跟你計較,可是,你要是讓她的孩子受了委屈,就別怪作為母親的女人跟你翻臉了。

作為母親,女人是無法容忍別人欺負自己的孩子的,也看不得孩子受委屈。因此,作為爺爺奶奶,你要是不希望你的兒媳婦怨恨你,不願意給你養老,就對孫子好一點,尤其要做到對孫子孫女們一視同仁,別一碗水端不平,否則,孫子孫女受了委屈,兒媳婦也會生氣的。

你對孫子輩好一點,兒媳婦也會感激你的。

其次,為了自己晚年著想,兒子和兒媳婦也不敢怠慢你;

以身作則,孝敬長輩,是教導兒女孝道最重要的一種方式。如果你對孫子輩很好,兒子和兒媳婦不僅會感激你,而且為了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免得孩子有樣學樣不孝敬自己,兒女們也會孝敬你。

最後,當孫子輩長大了,老人也多了條退路。

當孫子輩長大了,有了獨自生活的本事後,有感恩之心的他們也會知恩圖報,孝敬自己的爺爺奶奶,讓老人的晚年多了一條退路。

在我老家,有一個老人就被孫子接走養老了。雖然兒子和兒媳婦不孝順,讓老人吃了不少苦,但是孫子有出息,孫媳婦也很善良,讓老人過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作為老人,要做一個讓人值得尊敬的老人,成為家裡的一寶。

END.

13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安倍將被追究政治責任,“三進宮”徹底沒戲,菅義偉也受到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