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這幾天有兩條新聞與環保相關,一是被戲稱為瑞典"環保小公主"的裡塔·桑伯格在聯合國大會上聲淚俱下的控訴各國大佬們摧毀了她的夢想,另一則是《自然》批評中國在沙漠種樹浪費水,會導致進一步水資源短缺。

瑞典環保小公主的示範效應帶動了一批小公主跳起來罵政府,比如印度的環保小公主就跟著一起罵政府沒有完成巴黎協定。

左瑞典,右印度,環保小公主兩個“小公主”的言論在中國網上大都被認為是“嘴炮”,而《自然》的批評有不少人捧著裹腳布大聞道“真香”!

著實下了些功夫去找資料,發現我們治理荒漠化真的算得上一項偉大的戰略工程,因為我們並非是為了完成什麼國際環保的要求,也不是為了給發達國家保護地球,中國是真正從整個民族的長遠利益這個出發點來全盤佈局的。

全世界陸地面積為1.49億平方公里,佔地球總面積的29%,到2018年,其中約1/3(4800萬平方公里)是乾旱、半乾旱荒漠地,而且每年以6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著。中國事實是上沙漠面積較大、分佈較廣、荒漠化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在西北、華北、東北分佈著12塊沙漠和沙地,它們綿延成北方萬里風沙線。在豫東豫北平原,在唐山、北京、鄱陽湖周圍,北迴歸線一帶還分佈著大片的風沙化地帶。全國沙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積達153.3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15.9%。

1950年代以來,中國沙漠還在繼續擴大蔓延,但速度很緩慢,多年平均擴大速率只有0.04%,即平均每年有310平方公里的土地變為沙漠。同時年均縮小速率只有0.001%,也就是每年只有約10平方公里的沙漠變為非沙漠土地。但是,經過數十年的治理,近年沙漠逆轉變化相當顯著,其平均年逆轉速率達到0.13%,近40年來,中國平均每年有1060平方公里的沙漠向好的方向轉化。

我們與全世界完全反向而行,而取得這一成就,並非如《自然》所說的那樣,只是簡單的種樹就完了,如果只是這麼簡單的話,這麼多有錢的中東國家為什麼還是一片沙漠?在它們的沙漠下也同樣蘊藏著豐富的水源,它們更想把這些水變成綠樹。

沙特每年抽取130億噸、地下1200米的水灌了無數這種直徑1000米的農田,用於養活沙特人民。

實際上,要在沙漠中種樹、種活樹、種好樹,本身就是一個大學問,是一項全民參與的系統性戰略工程。

在中國,治理沙化經歷了三個階段:

1、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中國政府組織廣大人民和科技人員開展了大規模的全民防沙治沙行動,防治荒漠化進入起步階段。2、1978年以後,國家實施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等一批生態建設工程,開啟了以生態工程推動防沙治沙的重點治理階段。期間,簽署了《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建立了荒漠化監測體系。進入新世紀,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建立了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考核制度,批准了《全國防沙治沙規劃》,防沙治沙進入快速發展階段。3、2012年以來,中國政府推進生態文明體制建設。防沙治沙頂層設計加強,新一輪退耕還林、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二期等重點工程相繼啟動,防治荒漠化進入全面推進階段。

這三個階段,同樣經歷了摸著石頭過河、逐步積累經驗教訓的過程,到現在,我們開始取得了卓越成效的時候,就有人跳起來說我們不該浪費水資源了,當初有霧霾、有沙塵暴時,對中國環保指責最厲害的,又是哪些人?還不是這些所謂的“公知”!

最新評論
  • 1 #

    瑞典小姑娘嘴炮轟各國不關我們的事,反正巴黎氣候協定我們的承諾都提前完成了。不過《自然》雜誌這篇文章就用心歹毒了,植樹造林是保持水土的常識,哪怕現在耗費了些水資源,待他們形成氣候效應後,只會有利於生態向良性轉變,我不相信自然雜誌的眼光會如此淺顯,剩下的只有一個解釋,一群大忽悠!

  • 2 #

    因為沒親眼看到過,我只是擔心會不會又是一塊塊的綠油布

  • 3 #

    種樹浪費水,臥槽,真奇葩,你不知道樹活了,森林來了自然水就來了嗎

  • 4 #

    樹林沙漠二選一,其實也沒啥可選的。一個西方的孩子鬧一鬧,西方人嗨一嗨就行了,不用理他們。

  • 5 #

    現在我們種的樹不是為了這一時,而是為了子孫後代,當沙子變成了陸地還怕存不住水?

  • 6 #

    螞蟻森林不是瞎鬧鬧的

  • 7 #

    讓她到大沙漠去弄幾天再說

  • 8 #

    也就嘴上過過癮,實際上啥也幹不了

  • 9 #

    我覺得最近對這個姑娘的攻擊有些莫名,宣傳環保不應該受到攻擊吧!再說人家年齡不大就熱心環保,值得提倡。

  • 10 #

    多一些這樣的小朋友也沒太多問題。不用太按部就班。

  • 11 #

    瑞典嘴遁,環保不鍾樹之術!!

  • 12 #

    管它呢,咱們繼續種。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3塊錢從中國買進,轉手再3萬一斤賣給中國人,日本就敢這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