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筆記,愛扎堆兒的清王墳,淺談守陵人寫下的《盜墓筆記》
之前寫了兩篇關於北京城古墓的文章,反響還不錯,所以今兒個繼續跟大夥兒聊聊聊聊這個話題,不知道您各位發現一問題沒有,明朝皇帝有十三陵,清朝皇帝有東陵和西陵,基本上是一個皇帝對一個陵
而到了王爺這個層面上,清朝王爺墳只要是出了三環恨不得遍地都是,可明朝的王爺墳就成了一個疑問,這麼些年了在北京的周邊甚至河北發現的少之又少,所以說它是愛扎堆兒的王爺墳
明朝十三陵,十三位皇帝佔據了一片風水寶地,不過也就他們十三位在這兒了,叔伯兄弟各路明朝王爺沒有一位在京城裡陪著,相比之下,雖說清朝皇帝的東陵,西陵,在北京周邊河北的地界裡,可清朝王爺墳卻扎堆兒在了老北京城周圍一圈兒,對比十分鮮明
這事兒還得從明清兩朝帝王不同的兄弟觀開始說起,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生怕兄弟篡權,小王爺們一到成年就被送到了全國各地,沒有皇帝下詔進京就得砍腦袋,不過反過來想想,明朝皇帝也挺可憐的,連一說話的發小都沒有
相比之下,清朝皇帝更喜歡大家庭其樂融融的感覺,再加上順治皇帝登基的時候就是一小孩兒把持朝政的都是自個兒的叔叔乾脆皇家子弟誰也甭出京了,自然百年之後清朝王爺墳也大多沒多京
而且還選了不少優質墓地,因為和碩禮親王代善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代善66歲走完了自個兒身為一個傑出王爺的一生,順治皇帝還賜銀萬兩,修造了一座極其豪華,堪比祖陵的園寢諡號‘烈’這座豪華陵寢
在北京西北海淀區有一個門頭村
這兒就是代善團購的一處禮品王墳,之所以說是團購是因為這兒不光埋葬著代善還有他的兒子,孫子,總共四代禮親王,代善是三朝元老,從跟著老家兒打天下,到陪著侄子安天下,一輩子經歷了無數的戰爭
咱平時看到的不過是史書上一兩句文言文,可他的後輩子孫昭槤在一本書中卻記載了代善的過人之處,文中說代善用的箭頭叫鏃,用木頭做的,長20釐米,整隻箭全長1米2,直徑10釐米,也就是說這支箭的箭的箭身得有碗口那麼粗,半人多高都趕上一根棍子了
現如今代善的墓碑已經不在門頭村了,而是移到了香山腳下的北京植物園裡,為了更加妥善的保護,不過代善能夠團購墓地並不是因為他力大無窮,在戰場上殺敵無數,而是因為代善有個特殊的身份,也就是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中中最牛的‘和碩禮親王’
身為望族之主,自然要為後世子孫多多著想,不過門頭村一帶安葬的並不是代善唯一的子孫,因為這個家族太像樣兒了,他的七兒子繼承了禮親王鐵帽子爵位,大兒子嶽託封為克勤君王,又是一頂鐵帽子,孫子勒克德諢封為順承順承君王,還是一頂鐵帽子
所以代善一個家族就佔了清朝八大鐵帽子王裡的三個席位,不過也正是這一頂一頂的鐵帽子讓北京城王爺墳的團購問題越來越嚴重了
家族墓地在中國的墓葬歷史上並不稀奇,從商周時期開始大家族就會按照一定的墓葬規制葬在一起,而到了清朝,禮親王家的幾位鐵帽子王集體入葬門頭村也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
然而僅僅是代善的禮親王這一支就傳了十幾代,顯然最初選定的門頭村這處青山綠水有點不夠用了,在石景山區福壽嶺上有一處四合院,附近的街坊告訴我這兒還有一外號叫‘禮王府’其實它的真實身份正是福壽嶺禮親王墳的陽宅
也就是陵寢附近給後人祭掃住的宅院,這處禮王墳葬著四位禮親王,不過這處福壽嶺的禮王墳位於石景山區模式口附近,距離代善的禮王墳大約10公里,不少人都納悶兒它怎麼就搬家了呢?您有所不知,其實在石景山區金頂山附近,曾經還有一處禮親王家族墓
金頂山的禮親王家族墓也曾經葬過三位,如今金頂山早就被小區包圍了,在建國之前禮親王的後人因為盜墓猖獗把墳塚移走了,現在這片兒連點古墓的磚頭瓦片兒都找不著了
之所以狡兔三窟是因為一段豪門恩怨,禮親王叫傑書他是第六代巴爾圖的哥哥,也是第八代昭槤的爺爺,傑書死後本應傳位給兒子,可雍正皇帝莫名其妙的修改了這個不成文的規矩,愣是把這頂鐵帽子扣在了傑書的弟弟巴爾圖的頭上
當年巴爾圖已經六十多歲了,飛來橫福,愣是當了二十多年的王爺,一直到八十歲才把王位又傳回了傑書的兒子,說白了就是天上掉下個巴爾圖爺爺,搶了昭槤二十年親王少爺的日子
正是因為這段豪門恩怨禮親王家族的各位王爺們一賭氣乾脆甭埋在一塊了,各找各的地兒吧,雖然分家了,但整個禮親王家族最終也沒離開京西一帶,團購了一塊又一塊禮親王家族墓,也為後人留下了不少茶餘飯後的皇家趣事
守陵人寫的盜墓筆記,鐵帽子王被盜
在昌平區的白羊城村兒,一片慶親王家族墓佔據著山腳下最佳地段,這裡不像其他的家族墓那樣人丁興旺,只有區區四位,要知道清朝一共12位鐵帽子王,清朝初年分封了八位,而慶親王一家直到清朝末年奕劻這一輩才趕上個末班車,因此慶親王家的排名有點怪
第一代得了慶親王封號的是嘉慶皇帝的弟弟,永璘他不是鐵帽子王,於是第二代成了慶郡王,到了第三代奕劻因為和慈禧關係不錯被封了鐵帽子慶親王,這親王的頭銜兒一直傳到了第四代就跟著末代皇帝一起下崗了
恰恰是因為慶親王家族鼎盛在了清朝末年村兒裡的人對這座家族墓有著特殊的記憶,慶王墳一直到明國時期都有皇家派來的看墳人,而且還有官職,有一本叫做《五峰山慶王墳史話》的書,這本書的作者是張儒,他就是白羊城村人
他還有一個身份是慶王墳看墳人的後代,在白羊城村兒裡張是一個大姓兒,他們的祖上是嘉慶年間由皇帝親封的五品護衛章京‘章京’是一種官員的名稱,白羊城慶王墳的事兒都歸他統管
而書的作者張儒也就是書中寫到的張志良1918年出生,三歲那年還見過末代慶親王爺載振和奕劻的福晉來白羊城祭靈,可即便有守陵人看著鐵帽子王的家族墓照樣還是被盜墓賊盯上了
白羊城自古就是一處軍事重地,明朝的時候防禦草原上的旗兵入侵,而清朝入關之後北面的這道防線幾乎停用了,直到1920年軍閥混戰,白羊城又成了兵家必爭之地,1920年皖系軍閥段祺瑞和直係軍閥曹錕爭奪北京城,史稱直皖戰爭
段祺瑞的軍隊駐紮在南口,一個營的兵力都住進了白羊城的慶王墳,說白了就是整個慶王墳就是一座天然的大兵營,又地處軍事要塞,鐵打的慶王墳流水的兵,所幸的是這些軍閥頂多是破壞地面建築,可誰成想真正的盜墓賊來了
之所以盯上慶王墳是因為家族墓必然財寶翻倍,再加上奕劻這麼個出了名兒的大貪官,所以有點眼力見兒的盜墓賊必然不會放過這兒,這本書還寫到1934年作者16歲,白羊城來了一位叫侯憲文大盜,這個人剛盜完了昌平的恭王墳,又盯上了慶王墳
皆在詳查熟算之後,其敏捷,機智,讓人驚服,三月初旬,即便以輕便小組盜墳一座,侯憲文還算是一位有點水平的盜墓賊,只求錢財不傷墳墓,而民盜前腳剛走,官盜就來了,1937年日軍侵華打到了南口,一個叫 的人帶足了軍火直奔白羊城,盜走了不少珠寶金銀首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