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

春季做巖茶時,在武夷山呆了幾天。

聽到一個關於水仙的好訊息。

當然,如果你是喜歡喝老叢水仙的人,估計不會認為這是個好訊息。

猜到了吧,對的,茶農們都在傳:今年老叢水仙要漲價!

坊間的傳言是:“去年就有老叢水仙冒尖的苗頭,不少客人在去年(2019)年底來找老叢水仙,結果空手而回,因為好的老叢早就賣光了。”

歐買糕,什麼時候老叢水仙這麼搶手了?!

有知根知底的業內人士跟我們八卦,說,“好的老叢只會越來越不愁賣,核心山場的老叢價值甚至會超越那些被炒得虛高的肉桂!”

確實,比起肉桂,老叢水仙是絕對的稀缺資源。

放眼整個武夷山,樹齡上了60年的水仙茶樹極其有限(誰要反駁,請提供碳十四檢測報告)。

而能算得上百年老叢的更是少之又少,更別提那些深藏於正巖裡的百年老叢,那根本就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

肉桂就不同了。

肉桂經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大面積推廣,加上後期茶農們不斷地挖掉其他樹種改種肉桂,可以說,到今天,肉桂的產量,有些過剩了。

尤其,喝肉桂並不要刻意追求樹齡,甚至部分茶友還覺得年輕的肉桂茶樹所產的茶葉,香氣高、滋味烈,更具備肉桂的品種特徵。更得他們的歡心。

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老叢是沒法冒牌頂替的。

這是上天賦予老叢水仙的金牌護身符。

一款標明是“老叢”的巖茶,有沒有叢味,一喝便知。是不是真的老叢,一嘗便知。

但是肉桂就不同了。

君不見市面上香氣稍有些特別的茶,都敢冒充‘牛肉’,被識破的機率還非常之低。

SO,基於這些競爭上的優勢,核心山場的老叢水仙絕對要超過‘牛肉’,這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2》

想起早些年,還在報社的時候,去採訪一個知名茶人,他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巖茶是喝茶人的最後一站。

這很容易理解,相信巖茶老饕們亦深有體會。

因為,喜歡上喝巖茶的人,基本不會回頭去找尋綠茶、鐵觀音喝了。即使會,也只是作為口感上的調劑——就像天天吃米飯,偶爾會想吃盤餃子。

就像李麻花吃膩了水煮魚,偶爾會想吃白粥配荔枝。

人的口味總是在不斷加重,巖茶醇厚,喝著夠勁,喝慣了舌頭就會產生記憶力,回頭再喝口味小清新的茶,便感覺索然無味,如同嚼蠟。

尤其在紅茶把市場份額讓出來的這些年,喝巖茶的群體在不斷壯大,巖茶的市場熱度也在不斷攀升。

像福州,走到哪裡,都是一群人在喝巖茶,鬥巖茶,聊巖茶,約巖茶。

寫到這裡,李麻花突發奇想。

她說,如果說“巖茶是喝茶人的最後一站”,那老叢水仙是巖茶的終點站!

就像米高梅的電影,在開始的時候,有隻獅子在吼;在結束之後,螢幕上會出現一個大大的“The end”一樣。

如果用文化人的話語來形容,那就是“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就像看過所有美景、踏遍山山水水的人,眼裡便不再有浮華,內心歸於平靜。

當你看過塵世繁華,喝過肉桂的辛辣與濃烈、小品種茶的多彩芳香,回過頭來反而想喝些純樸自然、香氣內斂的茶。

而老叢水仙,則恰好擁有這樣的氣質——它給人一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高雅。

喝著老叢水仙,質樸的木質香、軟糯的茶湯猶如緩慢流瀉的時光,可以治癒一切。

無論悲傷,還是喜悅。

它可以伴你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3》

在往年,茶農們要為家裡沒有好肉桂發愁,而現在,卻要挖空心思保一款老叢水仙。

今年下半年,巖茶大上市的季節,我們去武夷山的次數明顯比往年多。

通常是早晨去武夷山,晚上回福州。

每每在武夷山茶農家裡喝茶,如果說想喝肉桂,他們可以拿出五六款甚至十來款肉桂,讓你一次喝到飽。

不,喝到撐。

而如果提出想喝老叢水仙,如果不是武夷山於和偉這種擁有大面積慧苑坑山場的大戶人家,普通茶農頂多拿個兩三款老叢出來招待你。

並且,還不能保證每款老叢都是精品。

遇到工藝欠缺的,喝著嘴疼,想著心疼——邊喝邊為這上好的茶青做成這種味道而扼腕嘆息。

偶爾好不容易選中一款正巖老叢,只是猶豫了一下,隔天就有可能已經被別人包圓了。

畢竟小几十斤的茶,隨便一個茶商都可以輕鬆拿下。

李麻花認識一個黃柏村的茶農W先生,主做肉桂。家裡滿倉大箱小箱裝的都是各種各樣的肉桂。

今年,他居然破天荒買了不少老叢水仙的青葉來做,而且還一口氣做了3款出來。

問他原因,答曰:“我們茶農得跟著市場風向標走,肉桂市場已經露出疲態了,下一波能上位的高階巖茶是老叢水仙無疑了。”

看看,老叢水仙已經成為市場風向標了!!

黃柏村的茶農W先生,還特別羨慕那些家裡有老叢水仙茶樹的人,他們都不必擔心茶葉的銷路——從做青開始茶葉就早早被人預定了。

我們一邊笑他的“得隴望蜀”,一邊感慨,確實,現在市場上,好的肉桂易找,而好的老叢水仙,真心難求。

一方面,武夷山現存的水仙茶樹,的大多數年齡不足,稱不上老叢;另一方面,又有很大一部分老叢水仙茶樹被修剪矮化,或者,老死。

縱觀三坑兩澗,能一動不動、完完整整地沐風櫛雨、在丹山碧水間站立60年以上的老叢水仙茶樹,真真是極為難得的。

不,是極為罕見的。

當年,上了60年樹齡的水仙茶樹可以稱之為老叢,近些年,大家經過慎重考慮,統一口徑放低標準,把樹齡降低到了50年。

但即便如此,老叢水仙茶樹並沒有增加多少,甚至每年,還在不斷消亡和缺失。

《4》

我們喜歡在武夷山的正巖茶區尋找老叢水仙,那是因為這些茶區的資歷足夠老,能承載那些老叢所經歷的風霜。

至於那些半巖、外山的茶區,很多地方被開荒出來,種植上茶樹的時日尚短,更不可能有老叢水仙的身影。

而正巖茶區的老叢水仙,又具備兩種風格。

正巖的坑澗和巖上兩大山場形態,賦予了茶葉不同的兩種氣質。

慧苑坑老叢屬於坑澗茶,以木質香為主,水感綿柔。

馬頭巖老叢則為巖上茶,日照時間長,生成芳香物質豐富,茶香更張揚,除了木質香、粽葉香,還有水仙的花香,水感也略有烈感。

在貓耳石附近,那一片長得高瘦的茶樹就是老叢水仙,它們在周圍低矮的灌木茶樹中尤其顯眼。

但是,不要以為長得高掛滿青苔的就是老叢,究竟有沒有達到60年以上的叢齡,關鍵要看它的樹墩。

茶樹是一種特殊的植物,我喜歡用“橫生枝節”來形容它,它的枝幹是從樹墩向四面八方長出,它們更偏向於一種橫向發展的狀態,久而久之,長滿了枝幹的樹墩顯得立體而飽滿。

為了承載那些不斷長出的枝幹,樹墩也日漸變得粗實,所以,老叢茶樹的樹墩一定是寬大而粗壯的,我們會用礦泉水瓶作為參照物,來測量老叢茶樹的樹墩。

以此來記錄時光歲月所賦予它們的成長、蛻變、堅韌和忍耐。

【馬頭巖老叢水仙品鑑筆記 】

幹茶:條索粗大,葉脈粗壯。褐色為主,偶有咖葉。嗅之有酵香、焦香、藥香,整體風可成熟圓潤,有慧叢之韻,有老叢之姿。

第一衝:

熱聞香氣略淡,只有草木味。

略涼約80度-70度時聞,花香,叢香,藥香混合而出。幾種香型關係好到分不出主次來,更涼一點聞,水中藥香濃郁,極致到要爆炸。

湯水渾厚,漿感稠滑,回甘中叢香(木質味)與中藥香亦是強烈。

第二衝:

依然是叢香,藥香的天下,別的氣味極難突破這兩香織就的大網。

從熱到涼,足足兩三分鐘的時間,叢香與中藥香一直牢牢的佔據著根據地

藥香在湯水中恣意張揚,叢香牢牢跟在藥香之後。

襯在藥香底下的,標準綠葉,但它又是老叢水仙的根基所在。

水細滑,勁很足,水中的中藥香滑膩,沉甸甸地潛伏在湯裡。

在你喝入口中的時候,這叢香與中藥香悉數釋放,強勁有力地擊中了你所有感官。

第三衝:

自古華山一條道,這款馬頭巖老叢水仙,也終歸只有一種香,那就是木質味叢香+中藥香。

微涼,木質味叢香成為蓋香上的主角,湯色橙紅,香氣飄揚,木質味叢香在湯水中飽滿又豐盈,多汁又多姿。

這渾厚的叢香,帶著沉鬱的中藥味,瞬間就俘獲了喜歡老叢水仙的人,那漿,那香,分分鐘令人淪陷。

跟慧苑不同的是,馬頭巖老叢水仙的叢香,是更沉鬱的,更渾厚的,更勁道的。

看似不顯山不露水,卻以潤物細無聲之姿,緩慢地就浸沒了我所有的感官。

彷彿泡在一汪叢香浸透的溫泉水裡,懶洋洋地,慢慢地也變成了一株藤蔓纏繞的老樹。

第四衝:

蓋香已經不用再描述了,除了叢香,還是叢香。除了帶中藥味的叢香,還是帶中藥味的叢香。

不由得讓人想起那個著名的梗:大當家是老普的,我們競選二當家就好!

是了,叢香藥味是肯定有的,我們只消去感受它的渾厚滋味便好!

略涼之後的湯水中,叢香愈發濃厚而深長,像極了廣袤而深遠的武夷丹山碧水,雲霧繚繞間,植被豐茂,林深樹長。

馬頭巖老叢水仙的叢香,是冷卻後更加明顯的,在湯水尚熱的時候,叢香是活泛,飄揚的。

在湯水漸冷之後,叢香是沉靜的,安寧的,渾厚的,霸氣的。

偶爾還帶點老樹的辛辣感,在湯水嚥下之後,在喉嚨處,悄悄刺你一下,把整個雄渾有力的喝茶體驗感,又增加了點睛之筆。

這與慧叢,是完全不同的風味,它的水不那麼稠,漿感不那麼濃,醇厚度不那麼強。

但它的叢香,帶著極濃的中藥味,尤其冷卻後,叢香藥香冷冽沁人,直入胸臆。

與慧叢相比,另具一股風流婀娜之態!

【後記】

對於老叢水仙多年的際遇,我們內心生出極大的保護欲。

當然,也想讓更多的熱愛武夷巖茶的茶友,知道它們生存的不易和存世的難得。

在這個冬日,歲月靜好地認真地衝泡一碗老叢水仙,細細欣賞它優雅的叢味,是我們對老叢最好的致敬。

14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甄嬛傳:要不是菀菀類卿,也許甄嬛和四郎走不到那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