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曹德旺和他的福耀玻璃,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福耀玻璃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玻璃生產商,在今年剛剛獲獎的紀錄片《美國工廠》,講的就是福耀玻璃將工廠開到美國的故事。
福耀玻璃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全球的成績斐然,在國內汽車玻璃的佔有率已經高達70%,在全球的汽車玻璃市場也佔到了20%,而且福耀玻璃的老闆曹德旺還是一個慈善家,據統計曹德旺在國內的捐款數額已經達到了110億,被很多人稱為“中國首善”。
,在80年代,我國的汽車玻璃還主要依靠進口,當時的福耀玻璃還沒有名氣,而國外的汽車玻璃廠商賣給我們的價格非常地高昂,當時的曹德旺看到了商機,借用當時玻璃廠的優勢,開始生產汽車玻璃,在1986年就賺取70萬的利潤,在1987年的利潤更是高達500萬。
在福耀玻璃在國內取得成功後,曹德旺的目光開始瞄準了國外市場,而他選擇的第一站就是美國,在剛進入美國之初,福耀玻璃也遇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問題,但是憑藉著巨大的價格優勢,在2002年,福耀玻璃在美國的汽車玻璃佔有率就達到了12%。
福耀玻璃的迅速發展,惹來了美國本土企業的不滿,巨大的市場被搶佔,原來的暴利行業被福耀玻璃搞得也只能降價銷售,而且福耀玻璃的市場佔有率還在擴大,美國汽車玻璃行業面臨著重要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並沒有想到要提升自己的產品優勢,而是向美國商務部發起了求助。
隨後,美國商務部對福耀玻璃便展開了調查,而給出的理由就是福耀玻璃涉及傾銷(所謂的傾銷,就是指的產品以低於其正常價值的價格出口到另一國家(地區)的行為),最後的裁定結果,是要向福耀玻璃徵收11.8%的稅費,從而迫使福耀玻璃提高產品的售價。
而此時曹德旺在面對美國的不合理要求,並沒有選擇示弱,更沒有忍氣吞聲,而是選擇了奮起反擊。曹德旺隨後來到美國,聘請了當地最好的中國律師,準備了一大批資料,花費幾千萬美金來和美國的商務部以及相關的美國公司打這場官司。
而這場官司也沒有那麼簡單,雙方不斷地列舉證據,讓這場官司足足打了4年,而在這4年間,曹德旺的態度一直沒有改變,那就是“不惜成本、不懈堅持”,在經過4年的努力後,美國商務部最終敗訴,這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打贏的第一場傾銷的官司。
而在美國商務部敗訴之後,向福耀玻璃退還了400多萬美元的稅費,而且自此之後,美國商務部也只能按照0.13%的關稅向福耀玻璃徵收。此次美國商務部的敗訴,不但是讓福耀玻璃重新取得了主動權,而且還等於向全世界免費做了一次廣告,告訴全世界福耀玻璃不但質量好,而且價格實惠,福耀玻璃也在此之後一路高歌猛進。
這場官司的勝利,也給其他的中國企業指明瞭道路,無論去哪個國家做生意,只要符合當地的法律,就不能受人欺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