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弘一法師未出家之前,在學校教學,他有個學生叫豐子愷,後來成了著名的畫家,豐子愷在回憶弘一法師時說:人生就是三層樓。

第一層樓,即把物質生活弄得很好,錦衣玉食,尊榮富貴,孝子慈孫,這樣就滿足了。這也是一種人生觀。抱著這樣人生觀的人,在世間佔大多數。

第二層樓,有力量走樓梯的,就爬上去玩玩,或者久居在裡頭。這就是專心學術文藝的人。他們把全力貢獻於學問的研究,把全心寄託於文藝的創作和欣賞。這樣的人,在世間也很多,即所謂“知識分子”,“學者”,“藝術家”。

第三層樓,就是宗教徒。“人生欲”很強,腳力很大,對二層樓還不滿足,就再走樓梯,他們做人很認真,滿足了“物質欲”還不夠,滿足了“精神欲”還不夠,必須探求人生的究竟。他們以為財產子孫都是身外之物,學術文藝都是暫時的美景,連自己的身體都是虛幻的存在。他們不肯做本能的奴隸,必須追究靈魂的來源,宇宙的根本,這才能滿足他們的“人生欲”。這就是宗教徒。

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寫到: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竟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有個叫安意如的美女作家曾用這三種境界大作文章)

王國維學貫中西,安意如是一個網紅美女作家,但真正把境界寫到最好的,還是南宋詞人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馮友蘭說

自然境界:人若只是順著本能或風俗習慣做事,然而並無覺解,或不甚覺解。他所做的事,對於他就沒有意義,或很少意義。

功利境界:人意識到他自己,為自己而做各種事。這並不意味著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後果有利於他人,其動機則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種事,對於他,有功利的意義。

道德境界:人瞭解到社會的存在,他是社會的一員。這個社會是一個整體,他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有這種覺解,他就為社會的利益做各種事,或如儒家所說,他做事是為了“正其義不謀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嚴格的道德意義的道德行為。他所做的各種事都有道德的意義。道德境界有道德價值。

哲學境界:人瞭解到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他不僅是社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宇宙的一員。他是社會組織的公民,同時還是孟子所說的“天民”。有這種覺解,他就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義,自覺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天地境界有超道德價值。

佛教禪宗史書《五燈會元》,唐代禪宗大師青原惟信語: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即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今天女兒的作文得了優秀,作文的名字《山茶花》。我問她,你見過山茶花嗎?她說,沒有。我說,那你怎麼得的優秀。她說,照著別的作文改編的。

人生最初的時候就是一張白紙,我們模仿別人,學習知識。當我們模仿的人多了,積累的知識多了,便能夠有自己的風格,有了自己的風格之後,就有了自我。

自我就是你所學的所有知識的集合。我們學習到了一塊塊知識碎片,然後用這種碎片組合起來,就能構建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我們學到的知識越豐富,其世界觀和價值觀就越宏大,反之我們的知識越少,世界觀和價值觀就越狹隘。

如果一個人的知識特別少的話,那會連構建自己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材料都不夠,那他就只能算是一條性命,沒有生命和使命。

就像羅曼羅蘭說的,大半的人在二十歲上就死了,一過這個年齡,他們就變成了自己的影子;以後的生命不過是用來模仿自己,把以前生活中所說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歡的,一天天的重複,而且重複的方式越來越機械,越來越單調。

關注VXGZH發現更多好文章:只成長不長大

22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雙色球第2020131期藍球分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