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購物經歷?

逛街時看到某品牌服裝店衣服有換季優惠,全場一折的活動,很多人排隊在試衣服,翻開衣服的標籤,零售價2999元,在原價基礎上打一折,打完折才299元,你就會覺得超級划算,若是這個品牌正好是你喜歡的,感覺衣櫃裡面又正好差這麼一件款式,就會趕緊剁手提一件。

每年的雙十一、雙十二大促,跨店滿減、購物津貼、直播秒殺……看似優惠滿滿,折上又折,實際在平時我們就能以所謂的“打折”價購買這些商品,可為了湊單符合滿減標準的優惠,我們卻花了比以往多出幾倍的金額,月底當信用卡賬單出來時,發現還款時迴圈利息都不低的時候,又後悔為什麼當初要衝動地買買買。

去某品牌奶茶店買奶茶都會被服務員問同一個問題:

“請問您是要大杯還是中杯呢?”

再看看醒目的菜單價格,大杯12元,中杯10元,當你看到大杯比中杯明顯量多,價值更優,都會毫不猶豫來一大杯的,這種先發制人的話術就是設定“錨點”,透過設問“大杯還是中杯”而不是直接詢問“需要哪種杯型“給出選擇的心理暗示,從而影響你的決策行為。

別以為這只是商家設計的一個簡單的營銷套路,背後其實存在著一個行為經濟學原理:錨定效應

在營銷過程中運用錨定效應,人的思維會被高價格錨d定,高價格等於高價值,而忽略低價商品的實際價值。

錨定效應是指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資訊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它幾乎無處不在,人的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便會導致認知惰性和慣性思維,消費、投資、營銷、談判種種場景都能人為設定產生錨定效應的心理機制,我們比想象中更容易掉進錨定效應的思維陷阱中。

避免錨定效應的方法

1、 大腦預警

系統1是直覺系統,可以快速決策,很多決策都是自動駕駛程式完成的,生活中90%以上的決策都可以透過系統1完成,而系統2是理性系統,現實中可能只有10%的決策對你產生重大影響,面對決策時,大腦需適當保持警惕,此時就要呼叫系統2思考,佔用自己更多的認知資源,問自己是不是對方在設錨?我的決策理性?花時間和精力思考後再做出理性決策。

2、 提升認知

在《窮查理寶典,芒格黃金決策法2:多元思維模型》一文中談到多元思維模型的收集、整合的重要性,只有積累豐富的跨領域知識,才能有效的識別錨定資訊,多學習心理學、社會學、科學、哲學、邏輯學等多學科知識,建立相對完備的知識體系,善於使用多元模型思維去分析問題,這樣就可以降低錨定資訊的負面影響。

3、反向設錨

在談判中,如果對方的開價過高,你要敢於反向設錨,大家都知道,某些商場的衣服零售價一般基礎價乘以5倍,所以即使半價仍然可以獲得不錯的收益,如果對方要價2000元,要敢於反向設錨,還價至400元,這樣就可以避免對方錨值2000所帶來的決策偏誤。所以在談判中,能夠把握、識別錨值的人,往往佔到談判的主動地位。

錨定效應是一種心理現象,已滲透於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無法避免,我們只能透過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思考,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構建自己知識體系,當遇到別人為我們設錨的時候,最大化的降低錨定效應的負面影響,反過來,我們可以利用錨定效應的正面效應幫助我們在談判、營銷、合作等商務場合取得更好的溝通效果。

【思考】

生活當中你有遇到過錨定效應的情況嗎?請舉例說明。

#高效學習#

#學問分亨官#

#閱讀的溫度#

25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與“五常”唱反調,土耳其議會批准一項提案,公然違反安理會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