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在農村,走親戚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動,小時候孩子們最盼望的就是過年,不僅能吃到好東西,還能見到同齡的夥伴,可以在一起愉快地玩耍。
可以說,親戚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關於親戚之間的關係,有這樣一句俗語:“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說出了現實。
估計很多朋友都深有體會,這裡的“三年”,泛指很長時間。親戚之間長時間不來往的話,也會變得疏遠。
02、熟悉的陌生感
讀完這句話,我們是否有一種莫名的自責感和愧疚感呢?一年到頭,我們似乎除了與父母、兄弟姐妹,這些最親近的人聯絡多一點,其他的旁系親戚幾乎很少聯絡。
現在通訊工具發達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反而少了。逢年過節的時候,大家在一起聚一聚、吃頓飯、打打牌,卻很少交流內心的感受。大家每次見面的時候,都有一種熟悉的陌生感。
以前的親戚都是親人,現在的親戚說難聽點,是有點血緣關係的路人。
以前的社會,流動沒有這麼大,都是在老家,和親戚們生活在一起。腦子裡的生活經驗、知識結構都一樣,生活理念也必然一樣。大家彼此之間的認同感就很強,人和人之間特別能聊得來。
在傳統社會,一個村子的人,是需要互相幫助才能生存的。一戶人家的春耕秋收,婚喪嫁娶,哪怕殺豬,都需要親戚們和村民們來幫忙。人們經常交往,自然會比較親。
03、遠親不如近鄰
據統計,中國城鎮化率已達60.6%。快速的城市化,大量的人,從四面八方來到了城市中。現在留守農村的人很少了,大家都去城市買房,也不用回農村老家,親戚的羈絆之地也失去了意義。
以前的農村是熟人社會;現在的城市是一個陌生人的社會,人們生存的環境變了。
以前人與人之間交往,講究的是人情;現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講究的是契約精神。
老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古往今來,人性是亙古不變的。雖然原因很現實,但我們不得不接受。
(圖片源於網路,侵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