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最近的一則新聞讓人熱淚盈眶:一位農民工爺爺透過影片通話給孫女挑選新衣,並不假思索地承諾:“爺爺過年回家給你買啊!”

與往年不同,我對今年的春節尤為期許。心情就似新聞中那位爺爺的孫女,翹首以盼。

然而,盼望著的沒有紅豔豔的新裝,盼望著的沒有喜洋洋的紅包,盼望著的沒有久違重逢的爺爺,因為我最親愛的爺爺已經永遠地離開了我。

於我而言,2020是與眾不同的。

2020是充滿遺憾的一年,新冠疫情爆發,國家經歷了一場危難,有些家庭經歷了生離死別,我也沒能見到爺爺最後一面;原定回北京看望老同學們的計劃泡湯,用心安排了良久的生日party被迫取消;出國休假無限期推遲,所有的期待都化為泡影......

2020也是值得紀念的一年,生日當天,朋友們為我精心設計了影片連線,驚喜連連,95後“老阿姨”成功跟上了時代的潮流;我也從未像今年一樣憧憬著21年春節的到來。自新冠疫情開始,單位一直實行著嚴格的外出管理規定,已經大半年未與爸媽相見。在我的軟磨硬泡下他們終於答應來上海過年了。於我們一家三口而言,將第一次在外地團圓。

2020是奮發向上的一年,這一年工作上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向,取得了小小的成就;堅持運動和健身,在收穫快樂的同時身材管理初見成效;重拾閱讀和寫作,曾經那個語文總是勉強及格的小學生破天荒拿到了稿費;在父母的幫助下,在諾大的上海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溫暖小窩;也因為疫情,社交活動驟減,空餘了更多學習和思考的時間......

我是在上海辛苦拼搏的打工人,我的生活可能是千萬分之一的縮影:普普通通,忙忙碌碌。沒有豪言壯志,沒有宏偉藍圖,只是為了讓自己所愛的人生活的更好一點,讓自己的小家庭更圓滿一點,正是因為千千萬萬為了那久違的團聚揮灑著辛勤的汗水,卻在平凡中造就了不平凡。

“異鄉冬至又今朝,回首家山入夢遙”,冬天已開啟後半程,年關倒計時,人們常說,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華兒女,而有中華兒女的地方,就有春節。小時候我特別喜歡過年,期許著:離家求學一年的哥哥姐姐帶回來玲琅滿目的禮物;年夜飯上會收穫沉甸甸的大紅包;除夕夜可以欣賞到璀璨奪目的煙花;所有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甜蜜的微笑......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外面世界愈發好奇的我義無反顧地離開了生我養我的小地方,年少時我們不斷做加法,學習知識,拓寬眼界,廣交朋友,為了所謂的雄心壯志,我們可能遍體鱗傷,也曾迷茫躊躇,甚至撞破南牆,在頭破血流的路上漸行漸遠。就像《小王子》裡說的,如果不去遍歷世界,我們就不知道什麼是我們精神和情感的寄託,但我們一旦遍歷了世界,卻發現我們再也無法回到那美好的地方去了。當我們開始尋求,我們就已經失去,而我們不開始尋求,我們根本無法知道自己身邊的一切是如此可貴。

有夢就要去追,有時候在勇往直前的路上,何不試著慢下腳步,回回頭,擺擺手,最親愛的父母和家人一直守在那最初的起點,不曾離去,那是前進的動力,亦是最後的退路。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卻不知我愛你。年齡愈大,愈不擅長表達感情,愈不願意流露真情,面對愛我們的人,我們喜歡報喜不報憂,希望他們分享我們的快樂,而不是因為我們的煩惱而煩惱,總以為是孤軍奮戰,殊不知不曾一人。中國人內斂含蓄的傳統性格讓我們極少直接奔放地表達感情,但偶爾我們需要直抒胸臆。大聲說出“我愛你”:“愛”是在學堂為你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在職場為你指點迷津的前輩,是“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的忠誠伴侶,是推心置腹,患難與共的朋友,當然別忘了還有賦予我們生命美好意義的父母。

鍾南山院士的妻子李少芬在籃框下一遍遍投球,等待丈夫鍾南山回家吃飯。這是一件很尋常的事情,就如同無數個在家等候丈夫下班歸家的妻子一樣,翹首期盼對方的歸來。院士心中有國家,有大家,妻子心中有小家,有他,心裡有牽掛,眼裡有惦記,是愛讓我們更有拼搏的意義,是責任讓我們不再徘徊歧路。

原來,在追夢的路上,我們不曾孤單。因為我們擁有血濃於水的親情,肝膽相照的友情,忠貞不渝的愛情,這個世界值得活下去。這一年終將過去,和往年一樣,沒有返回鍵亦沒有暫停鍵,所謂“生者奮然,死者安息”,我們必將載著沉甸甸的愛意和堅定不移的責任砥礪前行。

2020接近尾聲,堅信每一次離別都是為了更好的重逢,願所有的遺憾,都是未來驚喜的鋪墊。

“從今千萬日,此日又初長”。記得給父母,給朋友,給愛人打個電話,嘮嘮家常。

冬至將去,待到春日裡,不僅有陽光和微風 ,還有你。

——寫於二零年冬至凌晨

14
  • 美國"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背後的故事與挑戰
  • 30萬賠款到賬,全家人喜極而泣,幸虧當時自己沒有聽信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