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爬上最快的火車,像騎上賓士的駿馬……”
只要響起《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的歌聲,觀眾的眼前就會浮現出電影《鐵道游擊隊》的經典畫面,一個個英勇的鐵道游擊隊員矯健的身影,英雄殺敵在火車飛馳的鐵道線上。
《鐵道游擊隊》劇照
電影《鐵道游擊隊》1956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完成上映,趙明執導,曹會渠、秦怡主演的故事片,影片取材於抗戰時期魯南鐵路沿線發生的真人真事,每個主要人物都有原型,所有戰鬥故事都是真實再現,確有其事,沒有任何虛構和誇張的內容。
大隊長王強的原型是王志勝,棗莊市中區陳莊人,出生在鐵路工人家庭,兄弟五人,排行第四,15歲開始跑火車,做小本生意,自小練了一身“扒飛車”本領,從小和洪振海是好朋友。
洪振海和王志勝一樣貧苦出生,自幼隨父親在路礦謀生,經常與火車打交道,足智多謀,“扒飛車”技術最高,特別快車也能上去,人稱“飛毛腿”。
1938年3月份,日軍侵佔了山東棗莊,洪振海和王志勝經人介紹前往嶧縣墓山,參加人民抗日義勇隊,兩人練就的一身本領,在義勇隊如魚得水,短短几個月兩人就都升任了排長。
義勇總隊領導看到兩個人智慧聰明,都是個好苗子,選派洪振海和王志勝,到敵佔區棗莊建立抗日情報站。
10月份,透過洪振海、王志勝的艱苦努力,很快就在嶧縣建立起第一個情報站,洪振海為站長,王志勝為副站長。
王志勝還利用關係,進入了日軍在棗莊設立的洋行做了一名職員。
第二年8月份,洪振海和王志勝配合默契,第一次打了洋行,擊斃大掌櫃、二掌櫃,擊傷三掌櫃,奪取到了長短槍各一支。
《鐵道游擊隊》劇照
首次勝利鼓舞著洪振海和王志勝,兩人越戰越勇,時隔兩個月,洪振海和王志勝再一次配合,又在棗臨鐵路“飛車”襲擊日軍,劫取槍支彈藥並及時運到了蘇魯支隊。
勝利一個接著一個,鼓舞著大家,一個月後,洪振海召集6名戰友,在嶧縣原有情報站的基礎上,秘密成立了一支隊伍。
1940年,魯南鐵道隊在陳莊成立,蘇魯支隊正式將鐵道隊納歸直屬,洪振海為鐵道隊隊長,王志勝為副隊長,杜季偉任政委。
當時,鐵道隊的隊員不算太多,但已發展到了20多人,經過嚴格的整訓,隊員們的軍事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
《鐵道游擊隊》劇照
鐵道隊公開打出“八路軍魯南鐵道隊”的旗號,老百姓紛紛加入,隊伍最多時達到了300多人,大部分來自鐵路與煤礦工人。
一天夜裡,洪振海、王志勝帶領32名隊員,分成五個組,摸到“正泰國際洋行”附近,圍牆帶有電網,隊員沒有辦法透過,後來想法在牆上打洞,夜深時分,大家輪流苦幹,凌晨4點才將院牆挖通。
王志勝帶領4個組突然衝進院內,洪振海帶短槍組在外面留守掩護,三四分鐘便結束了戰鬥,取得了勝利。
過後不久,鐵道隊再襲日軍洋行,擊斃日軍諜報隊員13人,有襲日軍押款列車,繳獲了8萬餘元法幣。
《鐵道游擊隊》劇照
魯南軍區司令員張光中、政委王麓氺,命令鐵道大隊務必想辦法搞些藥品,臨城車站內線宋邦珍送出情報,有一列裝載藥品的貨車將由青島開到臨城,然後向南行駛。
鐵道隊得知訊息,白天踩點布控,當晚10時,一個個游擊隊員飛身上車,戰士們迅速將藥品掀下,大隊把藥品馬上運到了魯南軍區,支援了前線的大部隊。
鐵道大隊相繼成功護送過劉少奇、陳毅、陳光、羅榮桓、蕭華、葉飛等領導人,穿越臨城附近的津浦鐵路,順利透過敵佔區,安全過境,先後護送千餘名幹部往返延安,未出現一次差錯,受到了魯南軍區的通令嘉獎。
1945年8月份,日本宣佈投降,駐紮在嶧縣和臨城一帶的日軍,卻拒絕向鐵道游擊隊繳械。
《鐵道游擊隊》劇照
10月份,當日軍乘坐的鐵甲列車趁夜色開出臨城車站,在沙溝附近發現前面的鐵路已被炸燬,再試圖返回臨城時,才得知退路也被鐵道大隊炸斷,寸步難行。
日軍孤立無援,在封閉的車廂內忍飢挨餓整整3天,眼看走投無路,只好乖乖投降。
時年23歲的鐵道大隊政委鄭惕代表八路軍受降,1000多名日軍攜帶8挺重機槍、130多挺輕機槍和兩門山炮等輕重武器,向一支不足百人的抗日遊擊武裝投降,在整個軍事受降史上極為罕見,是一個奇蹟。
抗戰勝利令人鼓舞,可非常不幸的是早在黃埠莊作戰中,大隊長洪振海英勇犧牲,葬在家鄉滕州市大北塘,劉金山繼任了大隊長。
《鐵道游擊隊》劇照
1945年12月份,鐵道大隊奉命到滕縣接受整編,留下兩個連隊歸魯南鐵路工委領導,其餘100餘人編入華東野戰軍魯南軍區特務團。
劉金山調任到魯南鐵路局任副局長,副大隊長王志勝調任魯南鐵路局辦公室主任,魯南鐵道大隊番號撤銷,完成了鐵道游擊隊的歷史使命。
新中國成立後,劉金山先後任江蘇南通軍分割槽副司令和蘇州軍分割槽司令員。
電影《鐵道游擊隊》由小說改編,小說中大隊長劉洪的原型是洪振海和劉金山,作家劉知俠把兩任大隊長的姓組合成了主人公劉洪的名字。
《鐵道游擊隊》劇照
鐵道大隊前後有五個政委:文立徵(犧牲)、杜季偉(調走)、張洪義(犧牲)、孟政委(名字無記錄,犧牲)、鄭惕(抗戰結束前夕提任)。
劉知俠寫小說的時候,根據四個政委的個性和特點,以杜季偉為主塑造了一個政委的形象。
電影《鐵道游擊隊》顧名思義就是講述鐵路與火車的故事,當年拍攝電影時,演員和普通老百姓一樣,有的老人一輩子都沒有見過火車,不要說那怕坐過一次,都很少近距離接觸過火車。
影片為了凸顯片中爬火車戲份的真實性,劇組專門從上海鐵路局借來了一列火車,供演員們練習、熟悉,和火車“朝夕相處”。
《鐵道游擊隊》劇照
“微山湖化裝突圍”,故事發生在微山湖,但攝製組到了微山湖實地考察,才發現場景很不理想,最後輾轉找到無錫的太湖拍了這場戲。
電影《鐵道游擊隊》拍攝正趕上炎熱的夏季,演員們都穿著冬天的衣服,不像現在生活條件好,還有空調,大夏天都得捂著,秦怡在無錫太湖拍攝外景,穿著大棉襖,最後捂出了一身的痱子。
影片始終暗藏著一個成長的主題,本是衝鋒陷陣、英勇善戰地男人戲,加入了秦怡扮演的芳林嫂角色,與劉洪的愛情故事,極其簡約,但幾個眼神,幾個鏡頭,就含蓄地體現了出來,給抗戰英雄添上了一抹少見的溫暖與柔情之光。
《鐵道游擊隊》劇照
電影《鐵道游擊隊》無論是小說還是劇本,原來都沒有歌曲,不要說《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這樣的好歌,當時才26歲的呂其明接受了為電影作曲的任務。
作曲家呂其明沒有經歷過正規音樂學院深造,但父親呂慧惠生是一位烈士,在抗日戰爭的峰火中為國捐軀,呂其明親身經歷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對戰爭年代游擊隊員的生活非常熟悉。
呂其明親眼見過身穿便衣,扎著子彈帶,手拿套筒槍或大刀的游擊隊員,抗日根據地生活的一幕幕浮現在呂其明的腦海裡,這給了呂其明創作的靈感和激情。
呂其明採用山東民歌中富有的調式特點,經過一番琢磨,創作出了一首具有濃郁山東地方風格,通俗、淳樸的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展示游擊隊員的樂觀與精神,風貌,隨著電影的上映,歌曲馬上傳唱開來,流行了一個時代,成為了經典之作。
《鐵道游擊隊》劇照
呂其明對抗日電影情有獨鍾,有著深深的情感,不久以後又為電影《紅日》作了插曲《誰不說俺家鄉好》,再一次風靡全國,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過去了幾十年,老觀眾依然在歌唱。
觀眾喜歡老電影,就是喜歡老電影工作者的嚴謹與真實,老一輩人不光是拍電影認真,做人做事離不開認真,世界上的人怕就怕認真二字,認真就會有成功的機會與希望。
今天的我們,好像缺少了認真二字,連生活都不會認真了,連感情都不會認真了,對自己不認真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糟糕的人生終將自己承受,你說呢?
《鐵道游擊隊》劇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