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什麼樣的工程師是優秀的?

他一定是技術驅動型,而不是業務驅動型。這個正是為什麼真正優秀的公司面試是"造火箭",實際工作則是"擰螺絲"的原因。很多人只會描述自己的業務,做過的專案,但是對於電路深層次的原理則是一無所知。理論和實踐是兩條腿走路的,甚至於理論是遠高於實踐的。不要只做一個if else coder!

優秀工程師的素養

以下幾點與所有工程師朋友們共勉:

硬體工程師不是抄抄抄,抄以前的設計,抄Datasheet裡的Typical Application。要對硬體的底層,硬體背後的原理有認識。深入每一個元件的選型和引數,都要有個specification。

很多電路,我們不得不承認,隨便搞搞也能湊合使用。不分析電源的環路穩定性、運放的穩定性、運放和ADC的取樣精度,95%機率下都是可以正常工作,不會出問題。但這樣,硬體就會越做越low,陷入內卷。

硬體工程師的吃飯家伙其實很多。疊加定理,KCL,戴維南定理,時間常數,傅立葉變換,波特圖,微積分,線性代數,機率論,電磁場和電磁波,C和作業系統。多搞搞吧。和廣大苦逼的同胞互勉吧。

硬體可以做的不好,但是英語一定要好。學好英語,是世界上價效比最高的技能。不得不說,國內的好教材真的太少了。建議大家都去看英文的教材,這個語言轉換的時間肯定是值的。就算同樣是TI,國內的E2E論壇和培訓教材,也是差了英文版的一個檔次。

做好硬體,是一門多學科交融的事,只是現在大家都沒時間去好好學習一門技能了。現在的硬體,整合度已經越來越高,晶片原廠也越來越簡化電子工程師的設計難度。再加上大量的典型設計,參考設計。所以跑通一種晶片門檻很低了。難的是理解晶片原廠為你做了什麼,晶片的底層結構是怎麼樣的,以及怎麼樣根據我們的應用去最佳化一些引數,無論是出於特殊場景的穩定性考慮還是降成本的功能裁剪。

優秀工程師必備基礎知識

優秀工程師的技能樹包含以下要掌握的知識點:

基本元件

RCL:容差,非理想引數,非理想的效應;

BJT:先把電路用對,然後關注工作點分析、小訊號分析、損耗分析;

MOSFET:先把引數理解對,然後分析米勒效應、開關損耗、導通損耗;

電源

電源的基本拓撲,BUCK BOOST FLYBACK;

電源的輸入電容,輸出電容,電感,MOSFET的選型;

電源layout的關鍵點,電壓突變和電流突變的環路;

電源的環路穩定性分析,補償的方式。環路穩定性的測試;

紋波測量,噪聲測量,line regulation 和 load regulation;

運放

容差分析和非理想引數的理解;

噪聲分析和計算;

環路穩定性、補償的方式,環路穩定性測試;

放大電路,濾波電路,電流檢測;

SK和MFB設計高階濾波器;

巴特沃斯,切比雪夫,貝塞爾的區別;

ADC

理解ADC的取樣和保持,對Vin和Vref的影響;

ADC的型別和原理;

理解容差分析和非理想引數;

量化噪聲,和前端OPA引入的噪聲;

OPA和ADC介面電路的設計;

Vref的需求,和對應的設計;

頻寬限制和抗混疊;

EMC

理解麥克斯韋方程組;

理解偶極子天線和環形天線的輻射模式;

理解電場輻射和磁場輻射,瞭解遠場和近場;

理解測試項和測試標準;

理解LISN或者AN的測試原理;

理解共模電流的環路;

理解常見的干擾源;

理解常用的整改方式;

除了上面這幾點之外,以下這3點同樣也需要學習:

訊號完整性:理解訊號是對自己,對別人,對空間;

匯流排和原理:要理解不是簡單的一個發資料一個接受到資料,就萬事大吉了,去理解PHY的底層;

作業系統:Linux是未來,先會使用Linux,然後再看看核心,自己做驅動吧。

硬體工程師之路也是種修行,耐得住寂寞,方能見到浩瀚蒼穹。

#硬體##軟體##電路##電源##科技曼曼談#

12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居酒屋:放下負累,享受暢快人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