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基人稱四叔,一度超越穩居十二年首富寶座的李嘉誠,成為新晉香港首富,並排名世界福布斯富豪榜第四名。
很多人卻不知道廣東順德還有著一位五叔,也就是李兆基的親弟弟李兆楠,同胞兄弟因為一個選擇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1928年李兆基出生在廣東順德一個富裕的家庭。
家中五個兒子,李兆基排行第四,大哥和二哥先年早夭,只剩下兄弟三人。
李兆基的父親李介甫經營著金鋪和銀號,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富商。
李介甫對於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視,從小安排兒子們去私塾讀書,並專門請來中山大學的教授做家教。
李兆基從小就展現了過人的天賦,看著銀號裡的錢進進出出,十分感興趣.
六歲就纏著父親做生意,並很快悟出門道,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
李兆基十二歲時發現了自家金鋪的經營漏洞,金鋪的經營受制於金匠.
由於手藝奇缺,還要忍受金匠在製作過程中的偷金行為。
對於這個難題,父親都束手無策。
李兆基不甘心,便跟在金匠身邊觀察鍊金術。
不久之後李兆基便熟練掌握了鍊金術,十幾歲就做上了金店的掌櫃。
不僅如此,李兆基善於觀察、敏於思考,還給自家的銀號帶來了新的商機。
那時市面上還流行著早年發行的紙幣。
許多人都預測它有升值的潛力,願意用高出市值的價格收購。
但民眾只喜歡乾淨、光潔的紙幣,對於破幣、殘幣十分嫌棄。
而銀行又不支援兌換,所以破幣、殘幣的價格低出許多。
李兆基從鍊金術中受到啟發,將殘幣洗乾淨,塗上蛋白粉風乾。
這樣破幣就恢復了平整、乾淨。
於是李兆基讓父親低價收購大量殘幣,經過處理後再高價賣出。
這樣的無本生意幫家裡銀號賺了一大筆錢。
那時李介甫還在廣州灣有生意。
看到兒子如此爭氣,便將家裡的銀號和金店都交給他打理。
十五歲的李兆基便做上了兩家店鋪的掌櫃。
他也不負父親所託,將店鋪經營得有聲有色。
在戰爭年代,全國經濟困難,許多百姓還在溫飽線上掙扎。
在這樣的背景下李家過得還算舒適。
然而到了1948年,國內還一片清貧,靠近廣東的香港已經在經濟崛起。
李介甫看好香港的發展,想要和許多人一樣移民去香港。
但三哥、李兆麟、四哥李兆基、五弟李兆楠,他們必須有一個人留下看管老家的店鋪。
李兆楠知道兩個哥哥都有著過人的才華,便將去香港的機會讓給他們。
自己留在老家看守基業。
於是李兆基便帶著一千元去到了香港,那時的一千元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李兆基從自己最熟悉的行當開始,開始進行黃金和貨幣兌換的買賣。
那時恰逢戰亂,時局動盪,黃金是最保值的選擇。
李兆基的生意非常好,賺到了在香港的第一桶金。
積累了一些身家的李兆基開始瞅準房地產。
1958年他與郭得勝、馮景禧兩位好友號稱‘三劍俠‘’。
連同另外五位股東成立公司率先買入酒店開始經營。
五年後,李兆基找到了一些門道。
連同自己三劍俠兄弟每人投資一百萬成立了新鴻基企業,開始野心勃勃得進軍房地產。
這家公司在三人的帶領下蒸蒸日上。
他們不同於其他房產公司,精準得佔據中小型住宅市場。
這個決定讓他們的公司脫穎而出,也為他們帶來了豐厚的收益。
讓他們從百萬商人,變成千萬富豪。
三人合作十年後決定分家,李兆基分得的地皮和物業價值五千萬。
那時恰逢1973年香港股市大跌,房產和地皮都跟著大幅跌價。
李兆基用手上的錢大量低價收購地產。
從小的經驗告訴他,貨幣是靠不住的,越是時局動盪越是要把錢換成實物。
1975年李兆基成立了自己的地產王國恆兆基業。
這時的李兆基已經不滿足於地產生意,開始投資股市。
他先是利用自己的手中的物業,置換了永泰物業的股權。
擁有兩家地產公司的李兆基成為香港地產大亨,手中握有26個樓盤。
隨後李兆基在股市高漲時讓恆兆基業上市,伴隨股價飆升,李兆基也成為百億富豪。
在隨後幾年香港股市不斷動盪中,李兆基均以獨到的眼光,躲過危機。
並總能抄底套現,在風波中屹立不倒,逐漸積累了千億身家,成為香港四大豪門之一。
和李兆基一同到香港的李兆麟並沒有與弟弟一起打拼天下。
但他出自商賈之家,自小也耳濡目染。
雖然沒有李兆基眼光好,但也準確得抓住了房地產的浪潮。
李兆麟成立了自己的兆安地產,後期成功在香港上市,如今也價值百億。
雖然資產遠不如李兆基,但也是衣食無憂。
相比之下,李兆楠便有些悽慘。
國內經歷多年戰亂,經濟大蕭條,李兆楠看管的店鋪也在混亂中倒閉了。
李兆楠沒有兩位哥哥的獨到眼光,甚至沒有趕上改革開放的深圳崛起。
一直在小小的順德過著溫飽的日子。
甚至由於香港與內地的通行不便,一度跟哥哥失去聯絡。
九十年代時,香港僅一個城市的的GDP相當於國內的25%,可以想象兩地的差別。
那時李兆基看好國內經濟發展,回內地投資。
李兆基已經住上幾千平的豪宅,而弟弟李兆楠卻租著六十平的房子。
一母同胞的兄弟,昔日一別,如今天差地別,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九十年代,李兆基和李兆楠都已經年過六十。
李兆基還在挑戰商場上的高峰,準備進軍內地,而李兆楠卻已經退休。
李兆基不忍弟弟受苦,當年也是因為弟弟願意留守老家,才有了今天在香港的成就。
他趁著中國平安改制,以弟弟的名義低價買入不少股份。
時隔幾年後,這些股份都飆升到了百億。
而李兆楠卻安於平淡生活,並沒有動哥哥給的股票。
香港尚未迴歸之時,李兆基已經落籍香港投資不便。
李兆基便屢次利用弟弟的身份,進行內地投資。
李兆楠成為了多家地產公司的掛名董事,他的名下聚集大量資產。
李兆楠也登上了富豪榜,但對於這些李兆楠仍是分文未動,也不參與公司管理。
李兆基見弟弟不戀財富,便開始照顧他的子女,將他們送到國外讀書,並安排到自己公司任職,讓弟弟晚年也安心。
雖然李兆楠沒有大富大貴的命,但家人和睦,夫妻同心,父慈子孝也有著天倫之樂,對比之下的李兆基的家庭卻並不和睦。
李兆基與妻子劉惠娟在1959年結婚,那時正好李兆基轉型進軍房地產,也正是春風得意,兩人的婚宴十分隆重。
那時李兆基的公司還是三劍俠掌權的時代,劉惠娟也不便插手,便留在家裡相夫教子。
十年後李兆基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孩子們也逐漸長大。
劉惠娟也想幫丈夫分擔事業,便出山參與自家公司的管理。
然而在管理過程中李兆基和劉惠娟卻產生了巨大的矛盾。
由於劉惠娟的強勢霸道,下屬也多有怨言。
本來相敬相愛的夫妻,卻因為事業漸行漸遠,爭吵不斷。
劉惠娟十分強硬,不願意退出管理。
儘管孩子和家人都苦口相勸,但兩人最終和解無望,協議離婚。
劉惠娟移居加拿大離開了李家。
李兆基因為事業放棄了妻子,也是一個非常難過的選擇。
多年來兩年相互扶持,他還曾專門為妻子打造了惠娟小區。
如今事業漸好,曾經同苦卻不能同甘。
李兆基一直住在兩人結婚的舊房子裡。
他在那裡發家,既是覺得風水好,又是懷念妻子。
直到孩子們越來越大,小房子實在不便,才搬到了豪宅居住。
對於李兆基的孩子,公眾最熟悉的是小兒子李家誠。
不僅因為與首富李嘉誠同名,還因徐子淇的世紀婚禮受到關注。
李兆基也因為徐子淇有旺夫之相,八字完美而格外寵愛這個兒媳。
徐子淇也為李家生下了兩兒兩女,讓李兆基十分滿意。
而李兆基還有一個長子李家傑卻十分低調。
直到2010年未婚代孕生下三胞胎兒子才登上新聞。
李兆基格外偏心小兒子,李家傑透過十年打拼拿到的位置,李家誠三年就拿到。
因此在弟弟結婚生子後,李家傑開始著急。
畢竟李兆基年事已高,孩子直接影響資產分配。
但李家傑還有一個心病,他的初戀被父親以八字不合為由,棒打鴛鴦。
此後李家傑一直未婚,最後才想出一招透過高科技,借腹生子。
雖然沒有兒媳,但李兆基仍然非常滿意三個孫子,並親自飛到美國看望。
如今已經九十多歲的李兆基,已經宣佈退休,兒孫滿堂的他終於可以享受天倫之樂。
李兆基和李兆楠兄弟雖然一生境遇大相徑庭。
但終究無非是享受一把兒孫繞膝,家庭團圓的快樂。
只不過李兆楠更早的看透了這一點,李兆基創造了財富也為財富所累。
而豪門和睦的表象下,往往是冷漠的家產之爭。
願李兆基高瞻遠矚,早做打算,避免兒孫為財相爭。